APP下载

落葵薯:窒息术让森林遭殃

2015-09-23本刊主笔刘国伟

环境与生活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新南威尔士州甲虫块茎

◎本刊主笔 刘国伟

落葵薯:窒息术让森林遭殃

◎本刊主笔 刘国伟

它外形柔韧,但长长的身躯里藏着极擅攀爬的超能力;它的绿叶是装饰园林的佳品,却也有使旁物窒息的能力,甚至能摧毁树林;它的花朵堪称活色生香,然而,鲜有人见过它的种子;它被一些国家和地区视为洪水猛兽,《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就有它的身影,但它又被某些国家看作医药资源乃至餐桌上的菜肴。它就是来自南美洲的藤本植物落葵薯。

此三七非彼三七

落葵薯(Anredera cordifolia)在国内又叫藤三七、藤子三七、土川七、洋落葵,是落葵薯属(Genus Anredera)植物。它的属名Anredera源于西班牙语 Enredadra,意为缠绕或攀爬的杂草;种名cordifolia则指心形的叶子。它是一种常绿大型藤本植物,长可达10余米,在地上蔓延开来占地可观,遇到树木则攀援而上,甚至能爬到40米高处。它的根状茎比较粗壮,叶子呈卵形,前端急尖,基部为圆形或心形。它的花朵白色而细小,花柄只有约2毫米长,但盛开时,众多小花纤细弯垂,别有一番风姿,且香味怡人。乳白色、密集的长花串,可达30公分长,形似绵羊的小尾巴,因此别名为Lamb’s tail(羊羔的尾巴)。虽然它有雄蕊及雌蕊,但很少经传粉而结子。

落葵薯的一大特征,是根状茎上长出大量形状不规则的疣状块茎,看起来和我国著名的中草药“三七”相似度极高,所以民间常称之为“藤三七”。三七属于五加科植物,仔细对比可以发现,三七的主根有圆锥形也有圆柱形,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尝起来苦中有甜。而藤三七属于落葵科植物,块茎呈圆柱形,通体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瘤状芽突起,断面发白,经水煮后断面变成黄棕色,味道微甜,嚼起来发粘。购买三七的朋友们一定要细心甄别,不要买到“山寨版”的三七。

据《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介绍,落葵薯“在我国一般不结果”,这也就意味着种子少。上世纪末,人们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南部发现,当地有5%以上的落葵薯干枯花朵中,包裹着能够发芽的种子。学者们据此推测,在理想的环境与气候条件中,落葵薯可以结果并发芽。落葵薯种子少,却传播势头迅猛,成为我国的入侵物种,靠的是什么绝招呢?

一平方米能长1500个

落葵薯的花朵白色而细小,盛开时,众多小花纤细弯垂,别有一番风姿,且香味怡人。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技术人员在落葵薯入侵地放养甲虫

落葵薯的原生地在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巴西等地,如今其足迹已经遍布除南极洲以外的其他大洲。这其中,人力传播帮了不少忙。因为它的叶片油润亮绿,花朵浓密,用来装饰篱笆、绿化矮墙,颇有观赏价值。出于美化生活的需要,近代以来,它随着人类的航船走向全球各地。大约在20世纪初,落葵薯被引入夏威夷和克罗地亚。上世纪50和60年代,落葵薯被引入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

20世纪70年代,它被引入中国大陆,目前已在重庆、四川、贵州、湖南、广西、广东、云南、香港、福建等地逸为野生。落葵薯曾在贵州地区各民族聚居村寨周围表现出扩大蔓延的趋势,入侵旱地、荒地、自然草地、草坪、果园、森林及公路两旁,单一优势群落面积从几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局部覆盖度达100%,严重危害本土植物,破坏生态环境。

落葵薯的块根、珠芽、断枝都能繁殖,主要依靠大量的疣状块茎进行无性繁殖,块茎滚到哪里,就在哪里落地生根。它的块茎存活能力极强,即使在藤蔓被切断5年后仍然有发芽的能力。它的藤蔓生长神速,一周最快能长1米,一个生长季节能长3到6米。在它长期盘踞的地带,数量惊人的块茎在地下能够汇成足球般大小。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CABI)称,有记录证实,落葵薯块茎的数量在某些地区每平方米的土壤中有1500个之多,藤蔓被处理后15年仍能“死灰复燃”。

来源: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官网

在分布上,落葵薯的成长分布区涵盖了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的广大地区,它对气候、温度和湿度不太苛求。而且落葵薯的自然天敌极少,这就更为它的强势蔓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取食落葵薯叶片的食叶甲虫

南非一处被落葵薯覆盖的树丛,被覆盖的林木基本难逃一死。来源:南非诺德霍尔克环境行动小组

落葵薯的块茎数量庞大,茎蔓切断后仍可存活多年,生命力顽强。

落葵薯的绿叶是装饰园林的佳品

需要注意的是,落葵薯并非在哪里都被视为入侵者。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提供的资料表明,日本就不将其看作入侵物种;欧洲、北美、中美洲和加勒比海一带,没有国家视它为入侵物种。不过,在非洲,塞内加尔和南非把它列为入侵物种;在南美洲,它被智利拉进了入侵物种黑名单里;在大洋洲一带,除了新喀里多尼亚地区,其他国家和地区都视其为入侵物种。落葵薯到底干了啥而落得这般恶名昭彰呢?

窒息大法让森林崩溃

落葵薯的花朵极少结果实

落葵薯的叶子呈卵形,前端急尖,基部为圆形或心形。

入侵物种有很多共性,它们在落葵薯身上也有体现。比如,落葵薯具有明显的垄断生存资源的倾向,以及化感效应,会抑制周边农作物的生长。由于枝叶的密集覆盖和蔓延,被落葵薯疯狂纠缠的其他植物往往因为缺乏阳光难以光合作用而死去。在许多森林地区,落葵薯的这种窒息手段造成大片森林的崩溃,有人称其为“革命草”。正因如此,太平洋岛屿生态系统风险评估(PIER)称落葵薯有“高度风险”。

落葵薯长长的身躯里藏着极擅攀爬的超能力

落葵薯乳白色、密集的长花串,可达30公分长,形似绵羊的小尾巴。

落葵薯通体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瘤状芽突起

被落葵薯疯狂纠缠的其他植物,往往因为缺乏阳光难以光合作用而死去。

落葵薯的藤蔓生长神速,一周最快能长1米,一个生长季能长3到6米。

澳大利亚显然是落葵薯的重灾区。2010年,澳大利亚研究了1665种引进植物对环境的威胁,把其中340种列入了重点关注名单,其中有3种是“极端危险”,落葵薯名列其中。由于管理不当,落葵薯在新南威尔士州一带成为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最为严重的杂草。落葵薯在澳大利亚为害一方,引起了官方的高度重视,长期以来澳大利亚对落葵薯的防治技术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落葵薯的物理防治方法就是靠机械方式拔除地表藤蔓,彻底挖出地下块根,同时清理地上散落的块茎,全部干燥粉碎,避免再次孳生蔓延,整套程序甚是繁琐,且成本不低。而利用农药等化学防治手段只在落葵薯幼苗期比较奏效,成年植株对除草剂的抗性非常强,所以防治效果有限。后来,人们把注意力转向了生物防治。

南非于2003年开始探索落葵薯的生物防治法,发现了来自巴西和阿根廷的两种甲虫专吃落葵薯的叶子,且食叶量比较可观。对落葵薯的防治持积极态度的澳大利亚便着手引进这两种甲虫。2011年5月,昆士兰州大量放养了食叶甲虫。之后新南威尔士州也进行了放养,发现放养之后第一年甲虫食叶量偏低,初步观察战果一般。分析人员认为,甲虫吃多少落葵薯叶片可能和放养密度关系不大,季节、光照和甲虫自身的天敌等可能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此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三七和落葵薯,落葵薯的地下块茎晒干后和三七相似度很高。

彼之砒霜 吾之蜜糖

落葵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眼中地位迥异,比如其提取物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被当地人作为药材。《中国植物志》称落葵薯有“滋补、壮腰膝、消肿散瘀的功效,叶拔疮毒”等,将其纳入中草药范围。擅长烹饪的中国人还把落葵薯做成佳肴。笔者在此提醒读者朋友,在国家卫计委公布的药食同源食品名单里,有三七但是没有落葵薯,所以民间的食用安全性缺乏官方的认可,值得注意。

本栏目责编/叶晓婷 yexiaoting@vip.163.com

(本文写作中参考了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CABI)、侵入物种专家群数据库(ISSG)、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和昆士兰州官网、澳大利亚杂草委员会和维基百科等网站,特此声明并致谢。)

猜你喜欢

新南威尔士州甲虫块茎
吓人的小甲虫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甲虫有身铁布衫
酷甲虫“屎”里逃生
Teacher Assessment Literacy:How do We Know What We Need to Improve?
澳大利亚一州“脱衣搜查”激增引抵制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折纸甲虫
“占领”
白及须根与块茎的多糖成分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