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距文化产权交易所
2015-09-23李道今
李道今
北京距文化产权交易所
李道今
推进文化创意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建设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已成当务之急
文化产权交易市场是文化产业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挥其信息集聚、价格发掘、制度规范、中介服务功能,推进“集中、公开、公正、规范”的文化产权交易,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过去几年,北京一直在积极谋划成立文化产权交易所,但至今距现实仍有“一步之遥”。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在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及核心功能强化的大背景下,推进文化创意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建设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已成当务之急。
全国:从无到有又从乱到治
2009年6月,全国首家文化产权交易市场——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揭牌。同年,深圳和天津文化产权交易所成立,我国文化产权交易正式起步。
紧随其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浪潮,天津、安徽、湖北、广州、沈阳、成都等地纷纷成立文化产权交易机构,截止2011年底,全国已建或拟建的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已达数十家。
但是,一哄而上的文化产权市场,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尤其是,围绕艺术品“证券化”而开展的艺术品“权益拆分”及份额交易模式,快速引发了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潜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良性发展。
随着天津文交所引爆的兑付风险,全国的文化产权交易市场跌至冰点。2011年底,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随后中宣部等五部委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加强文化产权交易和艺术品交易管理的意见》(中宣发[2011]49号),自此,全国文化产权交易市场进入清理整顿期。
在此期间,全国大部分文交所按照国家政策的要求进行整改,并对违反国家政策规定的艺术品等额化交易、集中竞价交易等先前交易进行后期妥善处理,并开始积极拓展经营范围和经营理念,规范相关交易制度。
与此同时,上海和深圳两个产权交易所成为全国文化产权交易所。作为试点,借势中央文化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必须进入两个文化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政策契机,上海和深圳开始进行文化产权交易方式探索,包括探索采取非公开发行或其他方式进行艺术品交易等,再获得较快发展同时,起到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经历了两年多的清理整顿,全国文化产权交易市场逐渐进入规范发展的快车道。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已经逐步成为各地培育文化产业要素流转市场的有效探索、承接和实施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有力举措、以及促进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有益实践。
北京:建立文交所的“一步之遥”
2007年11月,在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支持下,“北京文化创意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在北交所设立。该平台由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选定、北京产权交易所承建,是北京市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以投融资服务为核心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事实上,该平台建立的初衷,是负责筹备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支持的“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组建工作。换句话说,北京市谋划建立文化产权交易市场时间甚至早于上海和深圳。
但是,由于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建构的层次较高,又涉及央属、市属等多主体介入,且需不断根据全国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趋势动态调整业务体系及规则,筹建周期较长,在遭遇国家 清理整顿期间,“不得设立新的文化产权交易所”的硬性条款后,一直未能面世。
而从当前的政策环境看,国家对各类产权交易机构清理整顿已告一段落,原有清理整顿期间,“不得设立新的文化产权交易所”的限制已经实质松绑,北京完全可以再次把建立文化产权交易所提到日程。
从发展条件看,北京早已具足建构文化产权交易所的优势。第一,北京具有全国文化中心的定位优势。全国文化中心的定位,意味着在建设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中,可能在业务、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优先获得国家的支持,有助于北京建设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打造区别于其他省市的功能和品牌,扩大在全国及全球范围内的认知程度,增强对项目、资本、版权等产权资源的进场交易的号召力。
第二,北京具有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优势。到2013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406.7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2.3%,实现收入10313.6亿元,资产规模已超过1.5万亿,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16.8万户。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资源首屈一指,内容创意繁荣,文化交易活跃,这些将为产权交易中心建设提供规模的产权主体、交易内容、产业项目、创意成果等。
第三,北京具有文化产业资源要素的集聚优势。北京拥有全国最丰富的人才资源、最雄厚的金融资源、数量最多的文化企业、多主体投资的产业项目等,是全国文化产业要素资源最丰富的城市。在国家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文化产业资源要素将会跨区域、跨产业、跨所有制、跨企业进行转移流动,产业资源要素的集聚将为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提供市场支撑。
第四,北京具有服务业完善发达的支撑优势。北京作为全国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已集聚了规模的国际化的商务服务、功能化的金融服务、专业化的中介服务等,其服务体系健全,服务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这将为北京文化产权中心提供服务支撑,能够最大程度地整合服务资源,形成专业化的、功能化的服务体系。
北京文交所如何构建?
从北京的文化中心定位和特大型城市未来发展战略看,北京构建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尤为必要而迫切。
首先,建立文化产权交易市场是强化全国文化中心功能定位的必然选择。全国文化中心是国家赋予北京的独特使命,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是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的主战场,是国家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产业设施的战略布局地,是国家突破文化产业发展瓶颈的政策试点改革的先行区。因此,在北京建设全
因此,在北京建设专业化、市场化的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能够依托市场化的产业要素、市场化的竞争机制以及市场化的要素流动,推进产业规模扩张、产业链环节的地域分工、产业功能的发展聚集,推动北京的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
基于此,北京要遵循文化产业扩展的一般规律,按照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总体要求,主动落实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契合文化产业融合化整合化发展的趋势,兑现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战略机遇,依托首都特有的定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服务优势等,以功能建国性、综合性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将为提升国家在全球文化竞争中的资源配置能力,为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支撑,为引进国际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平台。
其次,建立文化产权交易市场是推进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文化与经济、社会、城市多元交叉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文化发展正在成为首都北京的核心竞争力,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首都核心功能性产业,其未来的繁荣发展,有赖于通过发挥市场对产业要素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提升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能力。设为主线,市场化运作为基础,服务体系构建为支撑,打造立足北京、服务全国、对接国际、多功能支撑的全国性综合性文化产权交易所(中心)。
在加快构建文化产权交易所(中心)过程中,北京应首先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如何获取国家审批。目前,在全国数十个文化产权交易所中,除了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和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等少数几个文化产权交易所运营良好以外,大多数文化产权交易所市场化运营困难。这也直接导致国家对新建的文化产权交易所非常谨慎,甚至处于停滞状态。在此背景下,能否获得国家审批立项将决定着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建设的层次、水平及号召力。
二是如何差异化发展。国家指定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和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为中央文化企业产权交易的场所。在这一定位下,2012年,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北京总部落户北京中关村,重点服务于文化央企的产权交易,吸引北京文化企业进场交易。在此背景下,北京发展文化产权交易的定位必须要差别于上海、深圳等正在运营的文化产权交易所。
三是如何避免文化产权交易所发展的误区。在经历了各省市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大发展和国家重新整顿后,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所)面临新一轮市场洗牌,可持续发展成为新设立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所)发展的首要目标。因此,北京建设全国性综合性文化产权交易中心需要总结我国文化产权交易所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做好产权交易市场、竞争格局的系统化分析,避免文化产权交易所发展的误区。
四是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在文化产业多维整合发展、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国有文化资产面临战略性调整等背景下,文化产权交易面临的市场机遇、政策环境等均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因此,北京建设全国性综合性文化中心具有后发优势。但是如何发挥好后发优势,将直接影响着北京在文化产权交易的竞争优势构建和跨越式发展。
此外,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所),还应强化建立三个方面的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逐步拓展的交易内容体系。立足北京文化产权交易的发展现状,按照协同发展的原则,近期重点推动物权、股权、债权、经营权、项目投资收益权等产权的交易,中长期则将根据市场发展的情况,逐步完善版权、专利权、期权及债权的交易。
二是建立逐步完善的交易功能体系。具体而言,应以成果孵化、展示交流、投融资服务和交易结算四个环节为主线,着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功能互用的五个关键功能——创意成果的孵化功能、信息的集散发布功能、项目的投融资功能、产权的交易结算功能和文化商务服务功能,形成从内容创意到产权交易的一站式服务。
三是建立重点文化行业的交易服务体系。一方面是优先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产权交易。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广告会展等传统产业交易内容、交易模式、服务体系等均较完善,因此,应优先完成传统优势产业交易内容和服务体系的建设。
另一方面是着力完善新兴产业产权交易服务。新媒体、动漫、网游、数字内容等基于新技术应用的新兴产业技术水平高、交易品种多、交易需求旺盛,因此,应在传统优势产业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的基础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推动新兴产业交易主体的集聚、交易内容的拓展、交易方式的创新等。
(作者单位:投资北京投资顾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