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TFP的安徽省经济增长源实证分析

2015-09-23李丽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贡献率存量生产率

李丽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贸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基于TFP的安徽省经济增长源实证分析

李丽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贸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安徽省近十年来实现了经济的稳步增长,通过生产函数模型研究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现安徽省目前主要的经济增长来源于资本,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分析了安徽省目前经济发展状态的原因,并对此提出保持其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TFP);资本;劳动

一、文献综述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缩写TFP)一般的含义为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利用的效率。它在宏观经济学里通常是作为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1]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生产率与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都贡献于经济的增长;而从效率角度来看,它等同于一定时间内国民经济中产出与各种资源要素总投入的比值,能够说明经济增长的原因。丁伯根(T inber⁃gen,1942)最先提出了全要素生产率(TFP)概念。5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M·索洛(Robert Merton Solow)提出了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特性的总量生产函数和增长方程,形成了通常所说的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含义,并把它归结为是由技术进步而产生的。丹尼森(Den-ison,1962)以So low模型为基础研究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问题,之后不同经济学家利用不同的结构分析方法通过不同的前提假设来构造生产函数,并进而形成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型,例如、H icks增长方程、K endr ick增长方程、丹尼森增长方程、Jorgenson增长方程等。

在中国,也有很多学者研究全要素生产率问题,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类是早期从宏观以大中国为基础,研究中国不同时期的TFP增长率进而建立测算模型。如舒元(1993)曾利用生产函数法估算中国1952~1990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王小鲁(2000)同样利用生产函数法估算中国1953~1999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一类是以地域为基础,研究区域或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进而形成经济增长模型,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问题,如吴先满等(2008)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40%~60%,属于高效率经济增长;魏群等(2010)研究了TFP对云南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出云南目前低效率的经济增长问题。

而安徽省目前也正处于转型阶段,近几年GDP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成为中西部发展较快的省份。但是这样的经济增长是要素投入型的还是技术进步型的,经济是否能够长期健康发展下去成为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安徽省经济增长源问题。估算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进行经济增长源泉分析,通过分析投入要素增长、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等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识别经济是投入型增长还是效率型增长,确定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二、实证研究

1.建立模型

经济增长与要素投入(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可以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反映,其表达式为:

式(1)中,A为常数,K和L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力。对(1)式全微分,再在等式两端同除以Y,以差分形式表示为:

其中,α、β分别是K和L的产出弹性。假设。α+β=1即规模经济不变,形成表达总产出和资本以及劳动间关系公式(3)和线性模型(4)。

根据全要素定义和(1)至(4)的公式推导过程可以得到第t年的全要素生产率为:

2.数据处理

本文模型涉及变量所使用的原始数据来源于2000年至2013年安徽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具体数值如表1所示。Y为安徽省各年份的GDP;L劳动力投入量选用每年年末从业人口数量作为劳动投入量;K为资本存量,但由于无法通过相关统计文献直接查找到安徽省的资本存量数据,所以在本文的研究中借鉴吴先满等(2008),姚璐等(2010)采用永续盘存法进行测算:

其中Kt为第t年末资本存量,Kt-1为第t-1年末资本存量,It为第t年资本形成总额,Pt为第t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δ为折旧率。以2000年资本存量为初始量,折旧率按5%取值,用2000年的实际固定资产投资(866.6667亿元)除以1990至2000年平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20.3%)与折旧率(5%)的和,得到2000年资本存量的初始值为3425.56亿元,再将其带入上述资本存量的计算公式,即可得到2000~2012年的资本存量数据。

表1 安徽省2000~2012年的总产出GDP、资本存量K和劳动投入L

将表1中的数据进行对数处理后输入spss软件中进行回归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lnA=3.548,α=0.563,调整后的R2=0.967,说明变量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拟合度较高。由规模不变的假设可知β

表2 SPS统计结果

最终可得到生产函数为:

3.经济增长源分析

根据统计年鉴对于贡献率、拉动率的基本界定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基本定义,分别计算TFP、资本和劳动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问题。

其中ρK为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ρL为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ρTFP为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数据整理计算结果如表3。

三、实证结果分析及政策建议

(一)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SPSS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各要素的投入与安徽省经济增长存在着高度正相关关系,拟合度较好,说明建立的线性模型能够充分验证全要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变化带来的经济增长的变化。从表3中能够发现安徽省近十年来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经历了由负增长向正增长的过程,整体上是增长状态。从2005年开始正增长速度较快,但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只有2.07%,而到了2010和2011年增长率迅速回升超过10%。说明在安徽省在十一五规划下正经历着经济增长的结构转型,资本和劳动力之外的技术进步、制度因素正逐步进入经济市场领域,发挥相应的作用。

表3 2000~2012年安徽省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资本贡献

但图1中却发现2001~2012年间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不尽如人意,近十年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的是资本要素。从相关系数看,安徽省资本投入每增长两单位可以带来近一单位的总产出的增长,从安徽省各要素贡献率变化图看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说明近十年来安徽省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与安徽省招商引资政策和承接产业转移政策相吻合,带来了大量的资本投入。

2.劳动贡献

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极低,说明在经济发展中安徽省注重产业选择,发展高资本密集型产业。而且安徽省也是劳动力输出大省,向周边发达省份输送了大量劳动力。随着江浙地区产业转移和泛长三角地区的辐射效应的效益发挥,将会形成劳动力的部分回流,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2012年劳动力的贡献率的高速增长。

3.TFP贡献

表3中的TFP增长率和TFP贡献率没有形成完全的同向变化,在稳步增长中没有带来稳步的正贡献率,反而在很多年份出现了负贡献率。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安徽省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在国家西部开发和产业结构转移升级的大背景下,安徽省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吸引投资加快经济发展的政策,形成了高资本增长率。而在全要素增长中政策或者说制度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短期内TFP形成了正增长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处于不断的波动中。

(二)结论与建议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目前安徽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来自于资本,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贡献并不明显,说明安徽省整体经济仍处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在未来安徽省的经济发展中应充分重视资本的作用,目前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效益已经出现,应不断完善。但在持续承接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正确的引导,尽量发挥技术的作用,提高TFP对经济的贡献率,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避免出现政策对资本外部负效益和溢出效益而降低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1]陈娟.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3):77-286.

[2]吴先满等.全要素生产率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1):4-18.

[3]魏群,王晓玲,马前涛.全要素生产率对云南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85-89.

[4]姚露,崔勇敢.全要素生产率(TFP)对甘肃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4):12-15.

(责任编辑:孙继军)

F127

A

1673-2998(2015)01-0044-03

2015-01-15

安徽省级教学团队质量工程项目(20101286),省青年人才计划重点项目(2013SQRW149ZD);校级科研项目(Wzyrw201414)阶段性成果。

李丽(1981-),女,山东威海人,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贸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猜你喜欢

贡献率存量生产率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新”生产率悖论?工业机器人采用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
2020年10月30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求比、存量及消化周期(单位:万平方米,月)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2020年1月64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求比、存量及消化周期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跟踪导练(三)4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