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选择

2015-09-22卢文刚黄小珍刘沛

经济纵横 2015年2期
关键词:广东省广东海洋

卢文刚 黄小珍 刘沛

摘要:广东省参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地理、历史、人文和经贸基础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也存在产业政策不够系统完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科技投入不足,部分企业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市场认识不够,华侨华商助力作用仍需发挥等问题。广东省应加强政策引导,着力顶层设计,统筹发展规划,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推进与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搭建方便贸易往来的合作平台,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引导侨商参与建设,助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关键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海洋开发;东盟;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F127. 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5)02-0049-05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是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深度参与世界经济的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能力提升、推动全球治理转型承担自身责任的重大举措。历史上,广东省足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广东省应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及其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战略构想中,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等方面持续健康发展。

一、广东省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优势

(一)绝对的地缘优势

广东省背靠祖国内陆广大腹地,面向东南亚,处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航运的枢纽位置,是我国重要的海上交通要冲、沟通海外的通道和主要对外通商口岸。广东省拥有多个海上航道和众多港口,海岸线占全国海岸线的1/3以上,长度居全国第一位。广东省拥有通往东南亚、中亚、中东、非洲等国家的最短航线,便捷的交通运输支撑广东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往来。具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海陆交通便利优势。广东省拥有14个沿海城市,5个亿吨大港(深圳盐田港、广州南沙港、湛江港、珠海高栏港和东莞虎门港),2013年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吞吐量近15亿吨。广东省的各主要港口足东盟国家的主要贸易港口,2013年,广州港与东盟各港口进出集装箱量超过61万(国际标准箱),湛江港与东盟、南亚等地的货物吞吐量超过2500万吨,经广州港、湛江港进出口东盟国家的货物吞吐量呈加快增长趋势。这都表明广东具备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二)经济规模和产业基础雄厚

广东省是全国名列前茅的经济大省,2013年,广东省GDP总量和进出口总额均突破万亿美元。2014年上半年,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 89万亿元人民币,占同期全国外贸总值的23.4%。其中,出口1.7万亿元,占全国出口总值的26.2%;进口1. 19万亿元,占全国进口总值的20. 3%。广东省经济总量连续24年居全国首位,资本雄厚,各项基础设施较完善,外向经济辐射能力强。广东作为领先全国的'业大省,已形成电子信息、电气机械、汽车、石化、轻纺等为主和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为辅的发展格局二当前,广东省正在实施的“腾笼换鸟”产业转型升级计划也恰好与丝绸之路沿线部分国家的产业实现互补,为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市场和空间。

(三)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密切且不断升级的商贸往来

广东省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中心。近年来,广东省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密切,且呈现不断升级的局面。2005~2012年,广东一南亚双边贸易额,从2005年的27. 33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自100.4亿美元,7年增长3.7倍。至2013年底,广东在东盟设立企业近300家,直接投资达20亿美元,出口额达456. 17亿元,进口额达565. 93亿元(见图1)。数据显示,广东省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总额呈不断上升趋势,而且,增长幅度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四)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之一

有史以来,广东省就是古代中国与国外贸易和文化交往中海上通道的重要起点和交通枢纽《汉书·地理志》中记载了东汉时期实现了东罗马到广东的通航,形成横贯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时期,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隋唐宋时期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大港和世界东方大港;元代时期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二大港;明清时期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环球贸易的唯一地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成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引擎”。在历史上,大量广东人赴“南洋”谋生,不少人选择了在东南亚等国定居,经过长期发展,大量的粤籍华侨华人与东南亚各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融合,使岭南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得到传播发展,为广东与东南亚国家架起沟通桥梁,为双边和多边商贸往来带来特殊的人文资源和精神动力。

(五)强大的华人华商群体和影响力

广东省现有海外侨胞3000多万,占全国华侨总数的2/3,是中国第一侨乡,具有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侨商优势。海内外粤商间的文化统一性、价值认同感和民族向心力,为广东省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精神动力。其中,有60%以上的粤籍华人华侨生活在东南亚各国;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和新加坡,粤籍华侨分别占华侨总数的79%、57%、49%、12%和45%。广东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得益于海外华侨华人的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在广东省的直接投资累计近9500多亿元,创办近4万家企业,占广东省实际吸收外资总量近70%;海外同胞捐赠数额折合人民币超过400亿元。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海外华侨与广东的经济社会联系更加密切,已成为我国与华侨所在国经贸合作和文明交流的桥梁,成为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二、广东省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等方面政策不完善

日前,广东省对发展海洋产业的政策支持方面存在明显缺陷,特别是在海洋新兴产业,如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等投入周期长、产业门槛高、研发难度大,政策的可预见性和可持续性要求高,相应的政策调整必须准确及时才能有效引导海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目的,一些产业政策大多针对单个产业,缺乏对关联产业进行系统政策扶持,如海洋工程建筑业,产业关联性强,能推动海洋砂矿业的发展,对滨海旅游业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支撑,但并无共谋发展的关联政策。且在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方面,如税收优惠等,实施中也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具体指导细则等问题。

(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广东省经济发展中的第二、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存在发展乏力的短板。如,广东省海洋经济巾以传统产业为主,层次较低,同构严重,过度依赖资源等问题明显。广东省滨海旅游业旅游产品项目重复,雷同现象严重,海水养殖业内部趋同性明显,沿海石化建没等临海工业项目遍地开花。广东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远不如浙江、山东,海洋产业结构亟待优化整合。

(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由于区位与资源条件的不同,珠三角地区的发展状况与粤东、粤西差别巨大一珠三角地区靠近港澳台,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总量大,发展海洋经济基础雄厚,具有相当的发展优势,且已取得较好成果。粤东、粤西两翼虽然在临海产业方面也取得一些成就,但由于总体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小完善等,海洋经济以粗放型为主,工业化进程相对缓慢,海洋资源优势未转化为海洋经济优势。究其原囚:相关公共政策支持不足,珠三角地区经济辐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而粤东、粤西地区自身也存在发展观念落后和经济转型不力等问题。

(四)科技投入不足

目前,广东省海洋产业科技投入不足,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较少,高科技对发展海洋经济的支撑力度不足。海洋生物制药业是广东省的主要海洋产业,但相对于山东、浙江等地,广东省产业规模较小,技术层次较低,发展缓慢。目前,广东省该行业主要布局在中山市火炬区国家健康产业基地,其他地区基本没有涉及。广东省的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清洁能源、港航物流服务和海洋勘探开发服务等新兴产业发展乏力,是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短板。

(五)部分企业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市场认识不够

据广东省商务厅数据显示,广东省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点国家(东盟10国和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南亚4国)的实际投资额从2007年的0. 2亿美元增至201 3年的2.9亿美元,年均增长54.9%,平均每两年翻一番。目前,大多数粤企是以自发形式“走出去”的,由于政府对如何“走出去”缺乏统筹和政策指引,信息不畅,很多企业对当地法律、政策、产业等了解不够,导致一些粤企“走出去”后发现与想象反差较大,影响“走出去”的成效。一些粤商对沿线国家的市场调研不足,误以为这些国家市场竞争缺乏,实际上,一些经济较落后的东盟国家,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粤企压力巨大。

(六)华侨华商助力作用仍需有效发挥

虽然在东南亚国家乃至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中,华侨华商的基础非常强大,但并不是所有的沿线国家都能够认同中国的价值标准和文化体系。因此,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不仅要战略性、系统性地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沟通与合作,更重要地是切实从这些国家的发展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当地华侨华商与中国经济社会的紧密联系的独特优势,助力所在国家加快产业升级、产业整合,更好地实现技术、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的转移,积极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成长、就业和贸易发展以及民众福祉的改善。

三、广东省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政策选择

广东省应加强公共政策引导,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争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发展的排头兵和桥头堡,率先实现广东省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接,实现“包容式增长”“和合作共赢。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发展规划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为我国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参与全球治理指明了方向。但国家层面并没有明确要求,而是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采取相关的发展政策措施。广东省应加强顶层政策设计和发展规划,尽快制定并落实参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规划及实施方案。要以全球的视野和战略眼光,科学规划布局,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纳入广东省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和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战略中,谋划发展政策。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广东省列为三个自由贸易区之一,并分别与香港和澳门签订《内地与香港CEPA关于内地在广东与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和《内地与澳门CEPA关于内地在广东与澳门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两份协议,为广东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带来良好的政策支持。此外,还要加快海上交通运输、商贸合作便利化、投资保护、金融合作、司法协助和领事保护及应急处置等方面法律法规的治理建设,推动广东省与丝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发展。

(二)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

广东省与沿线国家在资源上存在一定差异性和互补性,产业结构和经济实力也存在一定差距,这为广东积极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和实现广东产业转移升级提供了机会。广东可借助与这些国家间的产业梯度差异,推动广东省产业升级。与沿线的大部分国家相比,广东省在新兴产业和基础研发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创新不够和产业层次低等问题,而沿线不少国家拥有大量的劳动力和环境资源,特别需要引进外资发展本国经济,部分国家在产业创新和研发技术上也值得借鉴。加强产业合作,广东省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同时也要积极引进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首先,广东省要改变以往的基于生产环节的简单和垂直分工合作,加大与新加坡等国的水平合作,通过整合这些国家的资源和技术,共同实现经济的创新发展,提高产业发展科技含量。其次,广东省应充分利用沿线国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将广东的加工制造业引入这些国家,既为这些国家增加工作岗位、扩大就业,又保持自身制造业的持续发展,使广东省既能承接先进国家的高新产业合作计划,又能向较落后的国家转移低端制造业,实现广东产业的双向发展。

(三)推进与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多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都不同程度存在不完善或较落后等问题。完善基础设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目前恰恰存在融资渠道和规模有限等难题。为此,要充分利用中国发起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平台和框架,加快完善广东与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机制,充分利用现有基金和融资平台,如亚洲发展基金、中国一东盟投资合作基金、“海上合作基金”等重要的双方、多方融资合作平台,为交易双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此外,积极探索建立人民币贸易结算中心的路径,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和结算范围,加快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国际化进程,使企业、投资者和个人能够跨境交易人民币。通过建立海上丝绸之路绿色交易通道等措施,加快广东与沿线国家在交易过程中的速度,减少交易障碍,加快资金流动,畅通各经济主体间的交易渠道。

(四)搭建方便经贸往来的合作平台

自中国一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以来,我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并已在4个国家建立5个经贸合作区,为我国企业提供一站式贸易服务。对于处在中国南大门的广东省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发展优势。广东省要利用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毗邻港澳台以及通江达海的地理区位优势,利用广州、深圳、汕头、茂名、湛江等丰富的港口资源,采取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的措施,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共同搭建经贸合作平台,发挥各自优势,以合作共赢的理念,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对接和合作。目前,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十几个国家都拥有自由港口和自由贸易园区,为双边贸易提供便利,加快了物流、商流和资金流的速度。广东省应充分利用这些国家已有的自由贸易平台,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搭建更多的贸易合作平台,拓宽与丝路沿线国家的合作空间。提升中国(深圳)一越南(海防)贸易合作园区和与新加坡共同建立的(广州)中新知识城贸易合作园区开发建设水平。探索建立沿线港口城市联盟,办好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和201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

(五)切实加大科技和人才投入

广东省在传统产业基础上,要加大海洋产业的发展力度。大力提高海洋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增强科技创新实力,是广东省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取得积极主动地位的保证。一是应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加大对其海洋科技研发的投入,建立与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对应的科研机构。二是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推动海洋产业升级转型。对海洋资源丰富的地区,如粤西的湛江和茂名市等地,结合其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相应的海洋产业,相对于高新技术区则应提供科技上的支持,在推动其海洋产业发展的同时提高自身海洋科技的发展。同时,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海洋工程建筑、海洋生态环保、海洋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海洋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三是制定发展丝绸之路经济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协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构建发展丝绸之路经济的产学研结合新格局;制定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大力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到广东就业创业。

(六)积极引导侨商侨资参与建设

广东省要充分利用侨商侨资优势,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和使参与主体多样化。可通过为粤籍侨商搭建更多的沟通平台,加强与侨商的紧密联系,充分发挥文化教育、新媒体、智库、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通过各主体间的交流合作加强广东与丝路沿线各国的交流,如通过召开多层次多形式的侨团商会等,积极引导海外华侨、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广东与丝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发挥华侨华人桥梁纽带作用,为粤企“走出去”牵线搭桥,使沿线国家进一步了解广东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战略,发挥华商在经济、文化往来中的作用。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各类企业和民间组织参与新丝路建设,进一步加强与丝路沿线国家的联系和合作。

猜你喜欢

广东省广东海洋
“革命三谭”:推动广东党团组织发展壮大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2019年“6·30”扶贫济困日活动倡议建议名单
“粤来粤美”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对爸爸妈妈说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