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学校德育的反思与优化

2015-09-22冯旭东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评价机制学校德育

冯旭东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的德育工作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此,学校德育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一大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不足,探讨大数据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优化措施,以期能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学校德育;网络教学平台;评价机制

信息化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等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思考方式以及行为,传统方式的课堂教学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针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借助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1.说教多于身教,师生缺乏交流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被看作是一种知识性课程,教师往往以过来人自居,处处体现着教师的权威,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情绪的理解,习惯于单向灌输性教育,仅仅将学生看作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主动与自主性,课堂上“死气沉沉”,师生之间严重缺乏应有的交流与互动,加上教师对学生的讲授只是停留在言传上面,从而极易引起学生反感,最终导致德育工作效果很差。

2.集体教学盛行,忽视学生个性

我国学生数量极其庞大,教师队伍则相对不足,因此教学工作一般选择课堂集体教学,道德教育工作也是通过思想品德课程来进行。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以后的团队合作建立基础,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帮助教师讲解道德教育课程,但是集体教学很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再加上课堂集体教学只重视学生之间的统一性,把学生抽象为一个个姓名,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容易忽视学生具体情况,违背了道德教育的本质,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个体发展,且统一的课堂教学也很难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

3.教学模式单一,脱离实际生活

我国道德教育工作是一种重复性的课堂教学,从小学到大学,学生每天在教室面对教师们单一枯燥的灌输性道德说教,而且教师只是将爱惜公物、尊老爱幼等这些相似的道德常识不断地重复,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对道德教育产生反感甚至是反叛之情。另外,学校的道德教育往往脱离实际生活,以书本为标准,忽视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导致学生学习道德教育课程只是为了获得学分或绩点,自然不会对教学过程中的例子产生情感共鸣,更不用说接受道德教育了。

4.评价模式单一,难以反映实际

目前,很多学校的德育评价的方法单一,主要依靠班主任评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根据学生一个学期的表现,填写对学生主观印象或是感觉,评价体系十分不客观,甚至还有一些教师将道德评价与学习成绩挂钩,难以反映学生的实际思想道德素质。甚至有学生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与成绩,就只在教师在的时候才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这样的德育是不完善的,也并不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况。总而言之,单一的道育评价模式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失误,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尽客观,失去了思想品德评定的意义。

二、大数据背景下学校德育的优化策略

1.重视差别教育,尊重学生个性

大数据时代的学校德育工作希望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网络信息,进而全面掌握学生发展情况,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差别性的道德教育工作。当前很多学校在尝试建立学生电子成长档案袋,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记录学生在道德教育课程过程中的具体信息,教师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了解每个学生品德学习的具体情况,重视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其个性,对每个学生采取针对性的道德教育,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率。另外有一些学校也在尝试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过程中的作业、师生互动等放到网络上面,并且用大数据对这些信息量丰富且庞大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学生成长中的具体情况,明确每个学生的道德发展现状。这样的道德教育能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对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带来助力。

2.师生共同参与,激发学生热情

师生之间学生是主体,德育工作也应该是教师主导,学生是主体。大数据时代要改变目前学生只是德育工作的被动接受者的地位,让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并且将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德育工作的主场,强调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反应对德育工作的看法与建议,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与教师都能够参与到道德教育过程中来,教师也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拓宽德育途径,密切联系生活

在大数据时代,学校要注意拓宽道德教育的途径,可以考虑选择网络教学平台完成德育工作。教师平时的教学内容和课堂作业都可以放到网络平台上,相比课堂集体教学以及书面作业,学生更喜欢这种信息化时代的学习方式。同时,学生完成的课程作业、对教学内容的评价都可以及时反馈给德育教师,这种与时代接轨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生对德育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可以增加学生对德育工作的认可程度,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认知和思想道德素质。另外,网络教学平台还能够布置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课下任务,对学生的道德问题及时反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以便改善德育工作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4.优化评价机制,反映学生品德

虽然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很多学校仍然是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大数据时代,学校道德教育的评价机制必须要进行优化,其评价标准也要更加的科学、合理,要改变教师在道德评价体系中的权威地位,克服评价主体的单一性,采用多种主体的评价方法,例如自我评价、集体评价等,使学生、家长、学校形成互动,这些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评价也会出现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这样,多种主体的评价方式将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家长对学生表现的反馈以及学生自身的观点等信息反应到网络平台上,教师和家长就能全面而具体地了解学生实际的道德发展状态,真实地反映学生的道德品质。以我国上海某所中学为例,该学校已经开始探索科学的评价机制,并通过应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全面的了解学生真实情况,并据此对学生做出了真实客观的评价。实践证明,这样的评价体系更为科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

三、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传统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而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德育教学的不足。因此,我们应充分借助大数据的优势,创新德育工作的内容与方法,优化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机制,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喻松.大数据背景下学校德育的反思与优化[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04):47-50.

[2]陈垠亭.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学校德育体系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4

[3]李小鲁.学校德育的反思与发展[J].中国德育,2012(07):26-30.

[4]徐金玲,冷泽兵.对我国当前学校德育的反思与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254-256.

猜你喜欢

网络教学平台评价机制学校德育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