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析
2015-09-22张紫微
张紫微
【摘 要】新课改工作的逐步推进使得原有枯燥的初中历史教学充满活力,教学观念及方式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文章主要对新课改之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科学方法、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此帮助提升历史教学效率及质量,促进学生的良好成长及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工作的逐步开展,使得其重要性越发引人关注。加强对初中历史教学方式的创新改革,才能够帮助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热情,增强其学习自主性,进一步增强其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度。
一、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增强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课本中的一些历史知识通常较为浅显、表层,概括性极强[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实践教学方式的应用较为忽略,认为学生初中历史的学习,只需对一些历史事件有基本的记忆便可。虽然此教学观念的存在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打压。针对与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需对历史课本中提供的一些图片、文献及历史故事材料充分且科学的利用。与此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实践活动,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更为全面的掌握理解历史史实。与此同时,采用历史事件视频播放的方式对其学生进行历史课程教学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式。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得以充分激发出来,而且其自身的自主实践能力也可得以培养。
二、充分把握新教材,科学运用课程资源
为了更好的增强新课改教学效果,教师需注意加强自身对于新教材的理解度[2]。如初中历史第一册教材的教学重点在于: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政治性的有机结合,而且整个教材的可读性极强,图文结合,趣味性较强。在全面达成历史课程标准的知识、技能目标及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基础前提之下,可看出这么几点:尽量缓解学生的负担,降低难度;对传统学习方式做适当改进处理,增强历史学习的生动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另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课程资源的科学运用教学方式也极为重要。课程资源主要涉及到教学设备、课时设定、知识储备等。如在“鸦片战争”相关内容教学中,便可采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鸦片战争》的相关影像资料,以此帮助成功导入新课,将学生完全带入至战争的情景之中。在鸦片战争爆发前期,清朝时的中国是独立的封建国家,究竟是因为什么让中国一步步沦为殖民地?向学生提出此疑问后,指导学生在课后通过查找网络文献资料的方式来解决难题。课程资源的科学、灵活运用能够帮助在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其自学能力。
三、采用探究、合作性教学
新课改工作的逐步推进化使得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得到了极大的关注。与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相比,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应用具有极强的优越性,主要是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作为基础,而将教师的引导性作用作为一个辅助,尽量在教学中选取一些学生兴趣度较高的课题,并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指导学生对历史课题做探究讨论学习,进而帮助提升其对于历史问题的解决能力。
第一,分组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帮助有效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并积极调动起其历史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如在“世界多极化趋势”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难度较高,相应的记忆性较差。针对于此,学生可在教学中,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将其命名为日本、欧洲、不结盟组织[3]。促使学生采用代入的方式思考:作为这些国家、组织的成员,应如何促进自身的经济发展,增强竞争力。在合作讨论完毕后,教师指派每个小组的代表学生发言。如此一来,便可在有效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促使其产生集体荣誉感。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予以充分鼓励,而对于答案有所完善的学生,则引导其对回答进行补充改进处理。在此讨论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极高,且其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度也可得以加强。
第二,探究合作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创新的方式,让学生作为专家评委,对历史课堂教学做出评价。在评价中,学生能够明确历史学习的重难点所在,加强自身对其的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热情得以充分激发出来,并对历史教学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此种教学方式简单实用且灵活性强,能够帮助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四、结语
由于受到新课改工作逐步推进开展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学的标准及要求也发生了变化,相应的,历史教学方式也需进行转变。不过,无论是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均需做到将学生作为根本所在,依照实际状况,选取科学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历史教材中的知识,进一步提升其学习素养水平,实现教学目标及任务的良好达成,为学生后期的高中历史学习及健康成长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李知新.对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思索[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B),2014,(2):278.
[2]贾爱平.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优化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4):150.
[3]郑宇.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