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5-09-22辛晓刚
辛晓刚
【摘 要】问题意识作为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于培养学生深入把握历史事实和进一步进行思考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有所发展但是进步不太明显的一个显著原因就是因为高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够强。本文就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进行分析,采取可行性措施提高高中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提问与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问题意识是对事物的深入把握和缜密思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果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学生认识事物的冲动性和内在思维的活跃性不能被激发,而且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也会被限制。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有积极的作用,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们学会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1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发现问题,有问题意识是高中历史学习中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有一下两方面意义。
1.1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是为了创新学习模式,改变历史教学中不合理的腐朽的落后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习质疑和提问,而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因此,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改中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学会在问题中学会质疑,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1.2提高创新精神的需要
创新精神是推动人类历史的基本动力。在新课程改革中,学习要运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问题,不断用发展的眼光去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学习新知识,学会学习,形成“创新性学习”。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提问开始,让学生喜欢上历史学习,学会历史学习,从而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两者相互促进。
2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意识的现状
2.1教师观念落后,教学缺乏新意
在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中,主观的自身因素和客观的师资条件上的限制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秉持着落后的教学观念传授知识,他们直观地采用灌溉式教学方式,老师固定化地教学,学生程式化地学习,学生知识简单地学习了知识,而没有真正地理解掌握,学习很难有大的进步。另外,许多老师设置的问题太简单,学生一看就会,没有兴趣去学习,或设置的问题太难,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动力。这样做,无疑限制了学生质疑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2学生惰性较强,学习兴趣不足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教师提问,学生才会回答,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大多数学生盲目相信老师的看法,没有提出质疑,并深入思考。再者,在中国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学生很难自己调配掌握学习进程与安排,认为学习历史就是背诵,记住就能得高分,提问并不能自己得出答案,最后还是要依靠老师的讲解,也从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3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可行性措施
3.1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和谐氛围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抛弃传统的教学课堂中的灌溉式教育,丰富教学方式,开展多元化教学课堂,多角度地理解知识,培养发散性的创新思维。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轻松自由地学习知识,让他们能够自由发言,并加以引导鼓励,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历史人物和战役时,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他们对某个人物或某场战役的理解。
3.2强化基础学习,掌握提问技巧
问题意识最基本的就是要让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知道自己在哪里有不明白不理解的知识,而问题产生的基础就是知识的储存量和知识结构,即学生好奇、渴望、产生疑问的前提是他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没有相应的知识,问题意识也无从谈起。因此,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本前提,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加大他们的历史阅读,掌握更多的历史信息。同时,教师要善于提问,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提问,为学生提供好的例子。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适度,不宜太难,也不宜太简单,选择最有价值的问题在适当的时候提问。
4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必须要创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强问题意识,展示学生个性,发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侯亚军.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界,2010,(19):91.
[2]高国峡.培养“问题意识”营造历史高效课堂[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2,(4):52-52.
[3]随学飞.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成功(教育版),2012,(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