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5-09-22张成堂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

张成堂

【摘 要】语文新课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中必须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语文新课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能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通过学生阅读,才能对课文的内容做到基本了解,从整体上的感知;通过阅读,才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立意和作者情感的理解,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中必须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爱因斯坦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事物感兴趣,才想学,才爱学,才能学好。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习的最佳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创设教学情境,这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教师要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创设情境要求老师必须吃透教材,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能力,形成生本互读,产生共鸣。比如在《蔚蓝的王国》一课的教学中,我开头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每一幅图画展现的是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连,天水相连,海风吹过,卷起一朵朵浪花;在海面之上,好似上百条船随风漂流,船上一群群快乐的年轻人欢快的摇着桨;蓝色的天空、平静的海洋、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水流,一切都在表达自己无尽的依恋。作为北方农村的孩子,很少看到大海,他们带着浓浓的兴趣,一边听着钢琴梦幻曲,一边欣赏着美丽的大海景色,他们完全被陶醉了。在这种教学情境的引领下,学生们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一石激起三层浪,从而在他们的心里,形成一种内在的推动力,并且会把这种心理活动转化为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主动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要求教师树立生本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再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不再是教师先入为主。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怎么要求,学生就怎么做。学生只是按老师的设计好的思路,程式化地学习。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只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才是阅读的主体,应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文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课文的阅读,完全相信学生通过阅读一定会有一番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阅读的内容,如在学习《鹅》时,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来读,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喜欢?启发学生用以致用,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仿照你喜欢的内容,写一段话;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阅读的方法,如教学《矛与盾》时,让学生先思考,想想准备用什么方法来阅读;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阅读的形式,如有学生喜欢独立阅读,有学生喜欢集体朗读,还有的喜欢分角色朗读,学生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选择默读。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专制的课堂,不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也不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在课堂上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尊重,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他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与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观念彻底决裂,确立学生主体观念、师生平等观念,支持和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质疑、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态度要和蔼,语气要亲切,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不懂就问,敢于对老师质疑.对学生质疑,对教材质疑。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师生平等、师生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基础。所以开放的课堂,学生的思维也是活跃的。他们的想法、说法和做法往往出乎教师的预料。例如有老师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让学生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时,总是引导学生这篇课文所表现出的母爱,其实课文作者也是这个意图。但总是有“刁钻”学生会站起来会质疑:为什么单单是母爱,而不是父爱呢?难道大家知道了这只麻雀的公母?如果老师一听立刻火冒三丈,认为学生是故意捣乱,劈头盖脸把学生一顿批评,那课堂就会骤然紧张。也许这位同学以后不敢发言,其它同学也会噤若寒蝉,课堂永远不会再有活跃和惊喜了。如果老师有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课堂的思想,能够掌握课堂的应变技艺,微笑着对这位同学说:“同学们,这位同学读得多认真啊,大家看看,课文明确交待了这只麻雀的公母了吗?”学生马上带着这个很有兴趣的问题,又深入文本,认真寻找答案。课堂会异常活跃。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这篇课文是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你看,超越了文本,超越了作者,也超越了教师设计的初衷,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猜你喜欢

阅读小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