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互补

2015-09-22何丽丽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

何丽丽

【摘 要】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且都是对方所不能替代的。幼儿园教育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而家庭与儿童之间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儿童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双臂",缺一不可。并且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两者都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只有让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两者的教育优势。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家园互补

家庭与儿童之间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儿童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幼儿园教育也随之备受关注。幼儿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人类的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作用。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双臂",缺一不可。并且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两者都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只有让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两者的教育优势。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

家庭与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其不同的特点,两者都有其优势也有其缺失,本文主要从幼儿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论述幼儿家庭教育应该从三个发面来实现与幼儿教育的结合互补:第一是幼儿家庭教育应该为幼儿园教育做好准备;第二是幼儿家庭教育应该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进行延伸和巩固,第三是幼儿家庭教育补充幼儿园教育的缺失。

(1)幼儿园教育。幼儿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包括了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前者属于正规机构内教育,后者属于非正规机构内教育。

(2)幼儿家庭教育。幼儿一出生就与家庭相接触,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于不知不觉中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教育是贯穿在幼儿一生成长过程中的。

二、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幼儿家庭教育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幼儿家庭教育要想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

1.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会感到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孩子时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做到科学、合理。

2.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并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但其教育目标,是要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3.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力

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幼儿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保持了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

三、父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父母与孩子进行经常的、有效的沟通,有利于父母改进教育方式,为孩子提供情感上的支持,有利用于消除、缓解青少年的焦虑、紧张、苦恼及孤独压抑的心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有助于孩子避免形成胆怯、缺乏自信、情绪暴躁等不良心理特征。

父母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与适度期望有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略高于孩子现有水平,但又是孩子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期望,可以使孩子的心理处于积极向上的健康状态。对孩子要求和期望过高,使他们总不能达到目标,很容易使孩子形成自卑、怯懦、退缩、焦虑、压抑等消极心理。对于孩子要求、期望过低,会使孩子缺乏上进心和自信,阻碍他正确认识和发挥自己的潜能。

和谐的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家庭气氛愉快轻松,有利于松弛青少年的紧张和不安。父母之间的良好婚姻关系为青少年提供了平稳的生活环境。父母之间一致的管教方式,使青少年有正确的行为规则。家庭成员彼此尊重和信任,相互关心和支持,有利于青少年摆脱消极情绪的影响,保持愉快、乐观、积极的心境。

四、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如何互补

1.家庭教育如何为幼儿园教育做好准备

幼儿园教育尽管以游戏为主,但毕竟与家庭环境有了很大的差别,幼儿面对骤然陌生的环境大多会产生抗拒心里,如家庭教育能提前为幼儿入园教育做一些准备,会大大减少幼儿的入园焦虑,缩短幼儿入园后的适应时间,对很多知识的学习也可以更快地掌握,让幼儿在园生活更加愉快自信。

2.家庭教育如何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进行延伸和巩固

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生活中总怕孩子受到伤害而不让孩子放手去玩耍。幼儿园教育较提倡幼儿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矛盾就很容易造成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的表现大相径庭,容易使幼儿生活自理的独立性、坚持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差,生活习惯的依赖性强,日久天长,幼儿懒惰、依赖、自私、任性、怯弱、没礼貌等坏习惯就会养成。总之家庭教育并不能代替幼儿园教育,只有家园合作,一致要求,才能达到教育同步促进幼儿最全面的发展。

3.家庭教育如何补充幼儿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其不同的特点,家庭教育针对幼儿个体,情感性和随意性较强,而幼儿园的教育专业性更强,更具计划性。两者都有其优点也有其缺失,只有两者配合互补,幼儿才能实现健康成长。

(1)家庭环境的熏陶对幼儿品格的形成举足轻重。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爱憎分明。”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行为的指导者。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和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对于形成幼儿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性格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2)家庭教育应该注重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渗透教育尽管幼儿园在教育内容上追求尽量接近幼儿生活,但毕竟局限于幼儿园之内,能够呈现给幼儿的通常只有图片和视频而已,与幼儿的生活仍然有一定的距离。幼儿园无法把幼儿带入真实的情景之中,而家庭教育却可以弥补这个缺憾。

(3)家庭教育要明确孩子的学习特点、特长,因势利导。学前教育专家莫里逊指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最佳学习方式,家长只有予以重视,因势利导,才能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和影响,而学前儿童不能离开成人单独接触社会,所以与学前儿童关系最亲密的莫过于家长与教师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结合互补需要家庭与幼儿园双方面的努力,家庭方面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教育,并对幼儿园教育的缺失进行补充,才能实现幼儿最科学、最长远的发展。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