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输入与内部建构的分离与融合
--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有关思考
2015-09-21徐声响苍南县委党校浙江苍南325800
徐声响(苍南县委党校,浙江苍南325800)
外部输入与内部建构的分离与融合
--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有关思考
徐声响
(苍南县委党校,浙江苍南325800)
农村文化礼堂作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大创新,有力回应了当前广大农村公共文化生活的主要现状,但同时也面临着政府外部输入与村庄内部建构之间分离的问题与瓶颈,苍南县在"宗祠改建农村文化中心"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成功融合了政府的外部输入与村庄的内部建构,为我们破解当前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难题提供了一种可能.
文化礼堂;外部输入;内部建构
苍南县作为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先行者,许多做法走在了全省前列,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早在2006年苍南县就开始"宗祠改建农村文化中心"的尝试与探索,2011年该项目被国家文化部和财政部确立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2013年苍南县全面升级原来改建成功的农村文化中心为农村文化礼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苍南县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当中重视传统社会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对于破解当前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的共性难题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一、价值与成效:农村文化礼堂对于农村公共文化生活现状的回应
从根本上说,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目的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满足公民的公共文化生活需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其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在农村群众的公共文化生活现状上.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其主要的价值与意义,就在于其较好回应了当前农村群众的公共文化生活现状.
(一)对于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不足的回应
公共文化设施缺乏这是当前中国农村公共文化生活当中存在的最突出、最普遍的问题.在传统社会,中国农村最主要的公共文化空间无非两个,一为农村庙宇,一为宗族祠堂,几乎绝大部分农村的公共文化活动都在其中举行.建国以后,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层的控制,不断摧毁农村宗族和民间信仰的存在基础,同时,由于新政府财力有限不可能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上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于是,对农村庙宇与宗族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造,使之成为最主要的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成为当时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一个必然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对农村控制的放松,政府选择了对农村社会直接控制的退出,实行基层自治,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也随之从农村庙宇与宗祠中不断退出.而且,随着农村传统文化不断得到复兴,农村庙宇与宗族祠堂不断被翻新修建,回归了其作为民间信仰活动和宗族活动的原始功能.因此,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足,很快便被凸显出来.以苍南县为例, 2013年,全县共776个行政村,仅仅210个村建有文化活动室,只占总数的27.1%.由于公共文化设施的不足,政府在农村文化建设上缺少了必要的阵地与载体,显得力不从心.将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为农村最主要的公共文化设施,打造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体,正是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不足的一种很好的回应.
(二)对于农村公共文化生活贫乏的回应
拥有必要的公共文化设施仅仅为丰富农村公共文化生活提供了一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则在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问题.当前,农村社会不断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不断地消亡,而现代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提供明显不足,农村群众公共文化生活不可避免地处于一种极度贫乏的状态.根据我们的调查,在苍南一些尚未建成文化礼堂的村庄,农村群众获得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途径为县政府的"文化下乡"项目,而且有62%的受调查农村群众表示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公共文化活动.而已建成文化礼堂的村庄,获得公共文化服务不仅有来自县级有关单位的"文化下乡"项目,更有来自乡镇、社区、行政村组织的多种文化服务项目,仅仅17.5%的受调查农村群众表示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公共文化活动.可见,农村文化礼堂对于丰富农村公共文化生活成效显著.
(三)对于农村文化生活引领不力的回应
对于党和政府来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个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于利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农村文化进行引领和提升,从而更好地塑造农村社会和农村群众.但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当前我们的农村社会受到党和政府先进文化的影响与引领在趋弱,而非驱强.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是,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前的社会文化建设,但是在许多的农村、许多的村民甚至连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不知道,还谈何引领呢?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没有文化礼堂的村庄,27%的村民表示没有听说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3.5%的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不了解,而这一数据在建有文化礼堂的村庄则分别为9%和43%.缺少先进文化的引领,导致当前许多农村文化生活落后、不健康,影响了农村社会的文明,影响了农村群众素质的提升.农村文化礼堂作为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家园,村庄精神文化的高地,将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农村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
二、问题与瓶颈:政府的外部输入与村庄的内部建构之间的分离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作为政府推动的一项文化创新工程,对于村庄来说毫无疑问是一种外部力量推动的文化输入,这种输入能否取得成功与村庄内部接受和自我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前,大部分地区文化礼堂建设遇到的共性问题就是这种外部输入和内部建构的融合问题,这也成了制约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进一步推进的主要瓶颈.
(一)功能定位与村庄内部接受分离
当前,一些地方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由于受到考核压力和习惯思维的影响,工作方法上难免存在运动式倾向.在农村文化礼堂功能设置上千篇一律,脱离了村庄的现实与需求,有可能使文化礼堂仅仅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活动空间,而非农村群众的精神家园.尤其是许多农村文化礼堂由传统农村公共空间如庙宇与宗祠改造而来,而庙宇与宗祠负载着独特的传统精神文化价值,农村群众对其有着十分独特的认识.一些地方没有深入分析这些传统的乡土建筑背后负载的独特精神价值,仅仅作为单纯的建筑空间改造,导致这种改造就很难获得村庄内部的接受,从而使文化礼堂预设的功能很难实现.我们在省内Y县就发现了这种情况,Y县某文化礼堂由农村庙宇改造而来,政府赋予其主要功能有文体活动场所、图书馆、农耕文化展览馆、道德讲堂.但是,实际调查中,村民更希望其作为民间信仰活动与民俗活动场地.因此,该文化礼堂很多时候成为了一种摆设.
(二)产品提供与村民需求契合分离
满足民众需求的公共文化产品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农村文化礼堂要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提供符合农村群众需求的公共文化产品.目前,我们大部分的文化礼堂公共文化产品都是由县乡两级政府及其部分提供的.这种自上而下的刚性提供往往容易与村民需求之间相失衡,无法真正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当前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多为适合城市和现代社会的文体项目,而在广大的农村由于人口的空心化,农村公共文化需求的主体多为中老年全体,他们的需求往往与政府提供的现代的公共文化产品相去甚远,因此农村群众的参与热情与参与度并不高.以W市为例,根据各县市区文化局提供的《农村文化礼堂服务供给菜单》,各县市区为文化礼堂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中,传统文化项目占36%左右,但问卷调查中群众的需求却占了73.7%,明显不相契合,详见图1.
图1 你希望参加哪种类型的公共文化活动
(三)外部植入与内部土壤匹配分离
虽然,当前我们意识到农村文化建设"种"比"送"更重要,意识到只有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农村文化土壤当中,才能真正引领提升农村文化的发展、繁荣.但是,在现实当中,我们的文化建设却屡屡陷于只"送"不"种"的窠臼之中.在我们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当中,这是我们最大的困境.许多农村文化礼堂长期依赖政府的外部输入,没有充分挖掘农村传统的优秀文化资源,更不注重先进文化与农村传统文化的对接,从而未能让先进文化在农村社会内部开花结果.
三、探索与突破:政府的外部输入与村庄的内部建构之间的融合
实际上,当前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瓶颈,苍南县在将近8年的从"宗祠改建农村文化中心"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探索过程中,早就有过类似的遭遇,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破除瓶颈的出路,获得了一定的成功.这些成功的经验实际上是政府的外部输入与村庄的内部建构之间的一种融合.
(一)传统乡土建筑功能转换上的"自下而上"
为解决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先进文化阵地不足问题,早在2006年,苍南县就将目光投向分布在全县776个行政村的785座农村宗祠,开始"宗祠改建农村文化中心"工程.通过投入资金,购置文体设施,改造宗祠布局,转换宗祠功能,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上寻找新的突破.但很快政府就发现许多宗祠改建后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这些宗祠并没有如政府预期顺利成为农村文化中心.因为宗祠作为建立于血缘纽带之上的宗族的活动空间,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同时,宗祠作为存放祖先神灵的场所,往往具有一定的神圣感和庄重感,政府为宗祠预设的一些功能与村庄内部接受存在一定的冲突.于是,苍南县政府开始调整思路,2009年开始将这种"自上而下"的功能预设,转变为一种"自下而上"的自主改造.政府并不强力推动宗祠的改造,而是提供一种技术的指导,通过资金投入等激励手段,引导宗祠自主申报、自主改建.政府的这一调整获得了农村社会积极回应,各宗祠改建文化中心热情不断高涨,许多宗祠自愿改建、自投资金,仅仅2010年就有43座宗祠进行自主的改建.而且这种来自民间的自我改造,其功能的设置往往更切合村庄实际,更能为村庄内部所接受.在苍南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过程当中,我们非常惊喜地发现,苍南的农村文化礼堂呈现了"一村一品"的多元格局.
(二)公共文化产品提供注重挖掘传统资源
从"宗祠改建农村文化中心"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长期探索中,苍南县在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上改变了以往文艺表演为主的传统,充分考虑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从农村的审美心理和文化习惯出发,充分挖掘农村的传统文化资源,满足农村群众的需求.从2014年《苍南县文化礼堂服务菜单》(见表1)来看,传统文化项目占到了50%左右.当前苍南县农村文化礼堂提供的由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开发而来的公共文化产品主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民间信仰活动、国学国粹活动、各类民俗活动、村庄传统活动等,这些活动形式灵活、开展容易,比较受欢迎,开展也比较频繁.由于农村现代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普遍匮乏,农村社会整体文化素质不高,以及一些现代的产生于城市的公共文化产品不符合农村群众文化审美心理与习惯等因素,这些利用农村传统社会文化资源开发的公共文化产品较好地回应了农村群众公共文化需求,丰富了农村公共文化生活,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得到了农村群众较高的评价和肯定,充分发挥了它在农村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核心作用.
表12014 年苍南县农村文化礼堂服务供给"菜单"
(三)先进文化植入重视内部土壤的培育
在内部文化土壤培育上,苍南县以农村内部文化人才培育作为核心的环节.因为外部文化的植入需要内部的接受、消化、再创作与传播,才能真正开花结果,而这种接受、消化、再创作与传播关键在于农村内部有没有相应的文化人才.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期实践当中,苍南县主要在三个层面进行人才的培育:一是农村传统文化精英,由县文化局、社科联、文联等部门牵头,将他们吸收到非遗传承、乡土研究、传统曲艺等平台当中,进行培训、提升,成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主体.二是农村社区文化组织,从政策、资金、专业指导等进行多方面的培育,使其成为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组织、开展的主体,成为先进文化接受、消化、再创作与传播的主体.根据苍南县民政局提供的数据,截至2014年9月,苍南县共有备案登记文体类社区社会组织267个.三是农村文化礼堂管理人员,将他们培养成为熟悉基层文化建设规律的专业人才,而非仅仅是文化设施的管理人员,主要是通过每年定期的培训、互相的工作交流、科学的考核激励等途径进行培养.这三支队伍在苍南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真正引领苍南农村文化的发展.
四、结论与启示:从分离到融合的几种选择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首先是政府对农村文化的一种外部输入,同时也是农村社会内部的一种自我建构.当政府的外部输入与农村的内部建构不能很好融合的时候,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就很难顺利推进,农村文化礼堂作用的发挥就会大大受到限制,这也是当前一些地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瓶颈所在.当政府的外部输入与农村的内部建构融合较好的时候,农村文化礼堂作用体现就十分明显,进而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的主要来源,成为农村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阵地,成为农村群众的共同精神家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政府外部输入与村庄内部建构是否融合是影响当前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能否顺利的主要因素.
对于如何促进这种融合,我们对苍南县"宗祠改建农村文化中心"到"农村文化礼堂"成功实践进行分析,发现这与文化礼堂的外部输入能否契合村庄的文化传统、文化礼堂对村庄内部文化资源的整合情况、村庄文化人才情况息息相关.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
(一)提升农村文化礼堂的"嵌入"能力
农村文化礼堂作为国家对农村文化的外部输入,实际上是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农村社会的"嵌入",这种"嵌入"能否成功,能否为农村社会所接受,关键在于"嵌入"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否满足农村社会的文化需求,而农村社会的需求则根植于独特的村庄文化传统当中.因此,农村文化礼堂只有村庄内部文化传统的对接、融合,才能培育出具有深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土壤、根基,这才是所谓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嵌入"能力实际上就是了解农村社会文化需求,对接农村传统文化的能力.
(二)提升农村文化礼堂的"吸纳"功能
公共文化服务不能是单纯的外部性的输入,这容易导致村庄对政府的依赖,从而失去了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能力.农村文化礼堂要真正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做到公共文化服务的外部输入与内部生成科学互动.这就要求农村文化礼堂具备对村庄内部文化资源尤其是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吸纳、整合的能力,从而开发出内部生成的公共文化产品.这样,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才有其可持续性.同时只有通过这种吸纳,才能真正加强对农村社会文化发展的引领,成为农村社会的文化中心和共同精神家园.
(三)培养农村文化礼堂必需人才
无论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外部"嵌入",还是村庄内部传统文化资源的吸纳生成,其核心都在于村庄内部必要的文化人才存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外部"嵌入",从一定意义上说需要契合的实际上是村庄内部的文化精英与人才,村庄内部传统文化资源的吸纳生成实际上吸纳的主要是村庄内部的传统文化精英与人才,同时这种文化的外部植入和内部生成更需要村庄内部的文化人才才能完成.换一种说法,无论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还是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发扬,都需要真正能够扎根在农村的文化精英与人才,农村文化精英与人才才是农村文化的最深厚的土壤.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当务之急,正是对村庄内部文化人才的培养.否则,农村文化礼堂就可能成为一种"无根"的文化形式,一旦国家力量的撤出,就可能枯萎、凋谢.
[1]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M].上海∶三联书店,1997.
[2]吴理财,夏国峰.农民的文化生活∶兴衰与重建--以安徽省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07(02)∶62-69.
[3]张红娟,李少惠.我国农村公共文化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9)∶53-57.
[4]高福安,任锦鸾,张鑫.基于服务科学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模式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10)∶12-16.
[5]沈轩.传承文脉传播文明--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综述[J].今日浙江,2013(15)∶46-47.
[6]刘千.文化礼堂我们的精神家园[N].台州日报,2014-01-04(005).
[7]葛慧君.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打造农民精神家园[J].今日浙江,2013(08)∶10-11.
(责任编辑:陈中权)
On Sepa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External Input and Internal Construction:Obstacles and Breakthroug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ulture Hall--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Rural Culture Hall in Cangnan County
XU Sheng-xiang
(Cangnan County Party School,Cangnan,Zhejiang
Rural culture hall as a great innovation i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gives a strong response to the main current status of the rural public culture,but at mean time,it faces with the problems and obstacles of government external input and village internal construction,Cangnan county integrates the government external input with the internal construction of village successfully in the long-term practice of"ancestral temple rebuilt rural cultural center"to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ulture hall,which provides a possibility to the breakthrough of current rural cultural hall construction problems.
cultural hall;external input;internal construction
G249.27.55
A
1672-0105(2015)01-0087-05
10.3969/j.issn.1672-0105.2015.01.020
2015-02-18
徐声响,苍南县委党校高级讲师,信息科科长,研究方向为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