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求斯:那抹素未谋面的乡愁
2015-09-21撰文周媛供图周媛部分
撰文/周媛 供图/周媛(部分)
毛里求斯:那抹素未谋面的乡愁
撰文/周媛 供图/周媛(部分)
有些地方,尽管我们素未谋面,却觉得无比亲切。正如一些人,初次见面却一见如故。就像几年前吴哥窟突然从脑海里冒出来一样,毛里求斯,在我对它几乎一无所知的时候,这颗印度洋上的小珍珠就出现在心底,对我召唤:“走吧,去那儿。”
混搭 是这个国度的味道
旅游攻略里的毛里求斯是这样的——“天堂的原乡”,“有着非洲的狂野,法国的浪漫与印度的妖娆”。
脑海里对毛里求斯有个莫名的印象,总觉得那是一个有着马达加斯加的狂野和非洲大陆的奔放的国度。然而在从普莱桑斯机场到酒店的沿途中,我看到的除了迷人的朝阳外,便是成片成片的甘蔗地和颇像国内城乡接合部的建筑。唯一能让我感觉身处异国的便是建筑外墙上天马行空的涂鸦,还有那些不慌不忙地在城市里穿行的本地人和观光客。
和想象中与非洲土著共舞的画面不同,人口约120万的毛里求斯没有原住民,现居住在这座岛上的多是阿拉伯、葡萄牙、法国、英国、中国、印度等国的混血儿或者殖民者后裔。这个国家因之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混搭气息,初见或许并不如想象中惊艳,但其中蕴藏着很多别样的味道。朗姆酒的猛烈、咖喱的飘香、红茶的香醇在这个印度洋的岛屿混杂着,散发着悠远而现代的味道。
首都路易港充满着原汁原味的毛里求斯风情。要想一览这座被山水环绕的城市全景,就需要驱车到全港的最高地Fort Adelaide城堡。汽车在并不宽敞的道路上曲曲折折地攀爬,路两旁是矮而拥挤的民房,看上去颇像宝莱坞电影里的镜头。
毛里求斯,位于南半球欧洲、非洲和亚洲文化的十字路口,被誉为“印度洋的珍珠”。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上帝先造了毛里求斯,再造了伊甸园。”
城堡不远处便是Champ deMars马场。这座修建于18世纪的马场是南半球最古老的马场。每逢马秀开始,总有很多本地人和游客拥入场内一睹那热闹喧哗的场面。这项带有贵族色彩的古老运动为这座看上去并不算太“高大上”的城市添了几分矜贵。事实上,在毛里求斯,赛马和打高尔夫球是非常受欢迎的运动,很多酒店专门提供高尔夫球运动服务。
路易港是个深水港,也是运输的集中地,留有许多殖民地时期的建筑。我到时恰好是中午,便在一艘靠岸的船上坐下来。旁边的欧洲游客正热情地举杯享受着眼前的美景与美食。闲下来的船员拿着一块面包喂着甲板下游来游去的小鱼。十几米开外的岸边便是热闹的街区,人来人往,但并不显得匆忙。阳光懒洋洋地洒在整个港口,让人恍惚间置身于一座欧洲小镇,海水、蓝天、音乐、咖啡、街边艺人……这一切让人很难相信自己正身处非洲。
在街上徜徉,看到有人用印度墨作画,我瞬间便想起亦舒的小说《印度墨》,于是就请她在我手上画了朵小花,甚是喜欢。我不忍擦去。随后的几日,这朵花越来越淡,到离开那日竟脱落得没了影儿,也算应景的相逢和别离。
和谐是这个岛屿的旋律
毛里求斯的路不宽,但司机开车很“野”,速度都很快。但即便如此,司机们在路口都会很有默契地停一下,礼让其他方向的车先行。除非是必要的警示,在毛里求斯街上很少听到不耐烦的喇叭声。
一天,我乘车在路上偶遇当地人结婚,婚礼队伍几乎堵住了整条路。司机也不恼,就默默等着对方把车挪开。至于路边晒太阳的小黄狗,更是懒得理会这些人类制造的“铁大块”,最多只是懒懒地抬抬眼皮。
建设农残检测室,提升市场监管水平。建立农残检测室是海南省委2015年十大“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福山食品药品监管所积极响应号召,全力投入到福山农贸市场农残免费检测室的建设工作中。该所加强沟通,多次赶赴现场了解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保障了农残检测室的建设。目前该检测室已投入使用,配备两名专业检测人员,一台农残快速检测仪,其他配套用具齐全。检测室每日固定抽样量10个,消费者可通过LED屏了解所购买的蔬菜农药残留情况。
毛里求斯卡塞拉鸟公园栖息着千余种鸟类,以及巨型龟、袋鼠、鹿、老虎、狮子、斑马等动物。这里有两个热门旅游项目——与狮同行和追海豚。尽管内心忐忑,但是天生对猫科动物的喜欢倒也抵消了我些许恐惧。我参与之后发现,狮子非但不凶猛,反而在饲养员面前撒起娇来。看到如此温顺的草原之王,我倒不知该喜还是该悲。相较于这和谐共处的“温馨”场面,自己更喜欢看到的是它们驰骋草原的矫健身姿。
2040平方公里的岛国上,100多万各种肤色的毛里求斯人共享着一望无际的碧海白沙。他们拥有非洲热情奔放的性格,骨子里还包含着法国的浪漫、英国的优雅和印度的妩媚。
海豚似乎更受游客青睐,毕竟比起狮子来,它们更易亲近。每天早上8点到10点,海豚会成群结队地到稍浅的海域觅食和抚育下一代,很多游客会赶来近距离观看。当然,若是对自己的水性自信,你也可以跳下海与海豚同游。通常可以看到几十只海豚成群结队地跃出海面,但当地人告诉我们,其实数量不仅如此,水下的海豚往往有几百上千只。有经验的船员会慢慢地调转船头,追逐海豚。船上的游客伸长脖子,四处张望着海豚的身影。那些身强体壮的西方人则穿着脚蹼坐在船舷上,看到海豚后便扎进海里。
而我直到整装待发才获悉,今天水底的能见度不高,看到海豚的几率并不大,于是只得坐在船舷上默默祈祷自己能够好运。正在这时,远远地看到一群海豚游来,只听到教练一声“JUMP”,我便稀里糊涂地扎进海里。模糊中,果真有一群海豚游来,银白色的,一条一条闪过,远去。心中早已激动万分,只可惜没有拍下那刻动人的景象。而海豚并不怕人,和游客相处也算融洽。
在毛里求斯浮潜是件很惬意的事情,到了指定海域,船员便会停船,任游客去海里扑腾。水性不佳者也不用怕,船上配备了救生衣,加上海水的浮力也不会有太大危险。我拿了一块面包下水,小鱼儿们迅速围了过来,争着抢食。只是忙于低头喂鱼,我都没有注意到自己早已随波逐流,抬头看时才发现离船已有些距离,只好拼了命地往回游,也算有惊无险。
离开的前两天,我在蓝湾附近的小马路上闲逛,偶遇了一群野鸽子。它们丝毫不怕人,倒如同平日里见到的小狗一样,见到有人买了食物便蹦蹦跳跳地围过去,期望着有残渣掉下来。最妙的是,这些鸽子明明生得一双会飞的翅膀,愣是要跳着过马路,仿佛那些车来车往对它们不过是云烟,毫不放在心上。
我喜欢这里悠悠闲闲的感觉,更喜欢在这里遇到的人。大家见面都是一脸热情地打招呼,即便语言不通也会用有限的英语词汇寒暄半天;初次见面,也可以懒洋洋地一起躺在双体船的甲板上,喝着朗姆酒,晒着太阳,间或跟着船上的音乐扭动着身体。
毛里求斯是垂钓者的天堂。这里保持着世界上多个垂钓记录,包括115磅重的马寇鲨鱼、400磅重的蓝鲨、224磅的白金枪鱼,还有1430磅重的蓝色马林鱼等。
当地人对自己国家的自然景色无限热爱。在鹿岛参观海上瀑布时,很多当地的小孩子会即兴表演悬崖跳水或穿越瀑布跳水。事实上,对于看惯山山水水的我而言,这些景致并没有多少稀奇。但我还是回报给这些孩子赞叹的表情,因为是他们让这些景色与众不同。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即便国家不算富饶,但也足够让他们自豪与骄傲。
曾出现在童话《爱丽丝梦游奇境记》中的渡渡鸟,是毛里求斯独有的鸟类,但早在1681年就已灭绝。但今天的毛里求斯人仍然将其视为精神图腾。在毛里求斯的大街小巷,渡渡鸟的身影无处不在。
逍遥是这里的态度
在这个不大的岛屿,散落着大大小小或高端精致或小巧迷人的酒店。东海岸的日出,西海岸的日落,北部的独特风光,让每座酒店都有自己最独特的一面。
若是懒得到处走,就赖在酒店晒晒太阳、游游泳、做个Spa也不错,反正大多数酒店都会提供一大堆免费的娱乐项目。伴着海浪与小鸟一起吃早饭,就着烛光和涛声吃一顿晚餐,与心情相比,味道如何已不重要。很多人会到附近的超市里买些零食、水果,然后便安安心心地在酒店里过着坐等朝阳、静候夕阳的日子。当然,这里的水果和蔬菜价格高得离谱,一个西红柿的售价大约在人民币50元左右。
毛里求斯的很多酒店都极具设计感,具有当地特色的殖民建筑配合着蓝天白云,怎么看都是美。在内部设施方面,大多酒店都有无边泳池、迷你BAR、健身中心和海边廊桥等,有些酒店甚至拥有自己的高尔夫球场。这里被称为“蜜月圣地”,每间房都能看到如画般的景色。清晨伴着美景起床,让人感觉美不可言。
“赛卡”是毛里求斯人引以为傲的民间歌舞,俗称土风舞,源于非洲黑奴。这种舞蹈以拉瓦纳手鼓、马拉瓦纳木沙盒和三角铁为基本伴奏乐器,以滑移的脚步和摇摆的臀部为最大特色。
与国内一些海边酒店不同,毛里求斯很多酒店的海滩是对外的,每天都能看到附近的居民在海边遛狗、跑步、钓鱼。我就时常见到一位长发、打扮颇有几分嬉皮风的男士在海边撒渔网,然后坐到不远处的石阶上喝咖啡或酒,一坐就是半天。偶尔,他也会邀请路过的人们一起小酌一杯,打发下时光。在这里,挥霍时光似乎理所当然。
在红顶教堂附近,除了游客外,还有很多当地人伴着音乐野餐,或一起跳着欢快的舞蹈,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不知道这些慢生活里的人们会不会也憧憬快节奏的大都市生活,会不会也想逃离这种缓慢而慵懒的生活。但于我而言,这种偶尔得之的慵懒,本来就是骨子里与生俱来的诉求,也是一种心灵的乡愁。
这种乡愁与地域无关,而是一种心灵的回归。所以,也许吸引我的不是毛里求斯,也不是任何一个具体的地方,而是那种可以静下来看银河、听花开的心境。这种心境,虽然有些渐行渐远,但很容易就被此情此景勾起回忆,就此触动。而这些,便是素未谋面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