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灌输的必要性及途径探析

2015-09-20李荣新程孝文

关键词:灌输校园文化价值观

李荣新 程孝文

摘 要: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出现新的特征,做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灌输教育,对于其成长成才,净化校园文化,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意义重大。在灌输教育的过程中,要强化正面引导,重视校园文化熏陶,全方位、全过程,以保证教育效果。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1]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净化校园文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领域的指导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新时期大学生的信仰危机

新时期,大学生这个群体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网络依赖多,现实接触少;理论接触多,社会实践少;梦想谈得多,实际动手少”[2]。面对着大千世界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受到道德困境和价值缺失的煎熬。

(一)价值定位错位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的发展需要个体的团结合作。而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价值定位错位现象,个人本位取向越来越明显。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最大的变化是自主意识增强,在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上,把个人与社会并重,甚至社会处于次要地位,且明显地向自我和以个人为本位的方向偏移。”[3]

此外,现在的大学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表现出功利性色彩,在面临个人和集体利益抉择的时候,一些人不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在面对物质诱惑和精神价值追求的时候,一些人出现了迷茫,缺乏信仰,无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二)价值评价模糊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追求公平、尊重劳动、鼓励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人们的价值观评价体系,可以说,人们的价值评价日趋明晰。但是,现在一些大学生缺乏对于价值性认识的积淀,价值观定位发生了错位,导致价值评价的模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想也在充斥着校园,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判断。功利色彩的日趋加重,容易导致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错位,一些大学生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往往以功利价值来评价。

(三)价值实现扭曲

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思维活跃,他们渴望人生价值的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到利益驱使,一些大学生在价值实现上急于求成,过度注重结果,甚至信奉极端个人主义,为了个人利益的实现不顾一切。此外,受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不正之风影响,使得一些大学生误以为钱权交易、以权谋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捷径。这种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尊崇,从而产生了类似于考试作弊、论文造假等种种不良现象。在一些大学生中,“信仰,变得廉价而易碎;价值观的实现路径变得扭曲无序起来;如今我们物质丰富了,但是只剩下物质了”[4]。

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不同于以往,国际和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直接影响着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大学生充满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期待,另一方面,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选择的多样性又让他们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一些教育者不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和现实情况,在灌输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特点,必然会影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灌输的必要性

(一)高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强化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前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会在大学生头脑中自发产生,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6]高等学校作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前沿阵地,要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唱响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的头脑,灌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学生,向其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理念,才能让青年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才能明辨是非,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青年,才能成为今后建设国家的栋梁。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老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7],涵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也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体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8]“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继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9]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认可中国传统文化的,但也存在着一部分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匮乏,对传统文化麻木不仁,甚至贬低传统文化的现象,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将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以大众化、简洁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便给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挖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和谐意识,诚信道德品质以及爱国主义情感,使他们真正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继承人。”[10]

(三)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青年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心理发展趋向成熟,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部分大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看待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存在一些不足,往往导致紧张、迷茫,甚至价值观扭曲。青年学生是中国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未来的状况和走向。他们的价值观正确与否,不仅仅影响着自身的学习、成才,而且影响着整个社会。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的灌输教育过程中,要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灌输到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的大脑。这样才能有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灌输教育的现状

目前,高等学校主要通过课堂教育,设置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内的4门课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教育。除了课堂灌输之外,还开展一些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举办活动,让大学生充分理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尽管成绩值得肯定,但仍然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以显性教育为主,隐形教育不足

当前,高校主要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教育,却忽略了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灌输。高等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影响很大。对于在大学生中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离开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这个载体,否则就会变得空洞而枯燥。因此,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建设,使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灌输教育。

(二)以正面教育为主,综合教育不足

在目前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形式,正面灌输价值体系,而忽视了家庭和社会的多面教育。事实上,仅仅靠一些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课堂灌输是无法完成教育任务的,要让大学生从内心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必须依靠动员社会力量,将课堂灌输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灌输教育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增加教育手段的多样性,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的教育网络,各方优势互补,从而保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灌输教育的实效性。

(三)以理论教育为主,实践教育不足

当前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往往重视理论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的结合起来,导致一些大学生不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行为。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历史的使命,他们不仅仅是受教育的对象,更是承担着“爱家、建国、服务社会”使命的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在教育与内在感化,他人教育与自我提升相结合,从日常生活做起,提高自身修养,服务他人,造福社会,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才能落到实处。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灌输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教育主体素质,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面教育作用

作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主要阵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大学生从理论、世界观的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者,首先要具备过硬的政治、道德、思想、知识、能力和心理生理素质,只有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任务。其次在课堂上要充分运用个人魅力和语言艺术,激发大学生对灌输内容的兴趣,丰富教育形式,把课堂教育当做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理论联系实际,把握大学生身心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让学生乐于接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发挥其隐性教育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承担了塑造大学人文精神的重要职责,而且是社会道德的构成要素和支撑杠杆,是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的重要途径。”[11]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素,能够促进大学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高校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校园网络等媒介,弘扬正气,传递社会正能量,歌颂真善美,贬低假恶丑。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完善文化活动设施,重视人文环境的培养,建设富有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社会主义校园文化。此外,发挥学生社团在传播主流价值观中的作用。举办好一些承载校园文化内涵、体现时代特征、品味高雅、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把校园文化阵地建成大学生的精神乐园。

(三)开展全方位的思政教育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高等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高等教育各个领域,……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12]努力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适应大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走进大学生头脑。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统一的强大育人网络。

(四)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

人的思想的形成源于社会实践,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也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改造主观世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守信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大力宣传大学生的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风气和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大学生弘扬、践行雷锋精神,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实践活动。”[1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内涵,提高指导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5〕〔7〕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1).

〔2〕〔4〕吉喆,谢春虎,钟京凤.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7).

〔3〕毛佳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价值观定位[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6〕列宁.怎么办(第一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7.

〔8〕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9〕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0〕刘蕴莲.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5).

〔11〕〔12〕〔13〕陆铭,朱振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论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8).

猜你喜欢

灌输校园文化价值观
教育是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