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新女性—《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布莱特形象浅析

2015-09-20张娜

关键词:太阳照常升起布莱特海明威

张娜

摘 要:布莱特·阿什利是海明威首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人公。长期以来,评论界将其界定为“魔女”和“20年代致命的女人”,贬斥多于褒奖。其实,布莱特·阿什利的身上流淌着那个时代的血液。她能够在社会的约束和环境的纵容之间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她是一个追求幸福而不能的迷惘者。她的身上并没有完全泯灭那些美好品质,在她看似放浪形骸生活的背后,仍然保持自己的基本准则和对真正美好爱情的不断追求。因此,布莱特是个性独特叛逆、不断找寻生存意义的新女性,是摆脱婚姻束缚,永远追求真爱的新女性,是特定时代的新女性。

一、《太阳照常升起》与布莱特

《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的首部长篇小说。它的问世使海明威成为“迷惘一代”的代表,评论界基本持肯定态度。美国学者Andrew Hoof认为它是所有海明威小说的原型,是最纯正、最地道的海明威作品。

在作者塑造的群体形象中,女主人公布莱特·阿什利是每个人物的交织点,如同PH试值,每个人物的特性都在她这里得到鉴别和验证。布莱特是一位年过30仍风韵犹存的女人。一战中,作为一名战地护士的她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并失去了爱人。战后,她旅居巴黎过着奢华迷乱的生活。她摒弃了传统女性的温柔与忠贞,骨子里渗透着野性与叛逆。在围绕着她的6位男性中,与4人有过直接的感情纠葛。她与杰克·巴恩斯彼此深爱,却未能真正过上幸福生活。在那个迷惘的年代里,他们试图寻找身心的平衡,却无法摆脱现实的困扰,最终以悲剧收场。

作为世界主要文学形象之一的布莱特·阿什利,一直是众多文学评论的焦点。1952年卡洛斯·贝克将她与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魔女作了比较,称她是“20年代致命的女人”,“魔女”说从此确立。巴达克则认为她是“一个没有女人味的女人”。国内评论界由于受到“魔女”说的影响,对于布莱特的评价也不出左右。李加伦称她是“短发型的独立破坏型女人”,于冬云则认为布莱特是“魔女”,“属于不道德、对男人的主体位置起破坏作用的女人”。

二战后,随着女权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在美国的蓬勃兴起,人们开始用不同的眼光来审视布莱特。许多女学者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将布莱特视为20年代具有独立思想的新女性的代表。美国文学教授James Nagel认为,“布莱特不仅是一个女人,也是一位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

二、布莱特的“新女性”特征分析

(一)她是个性独特叛逆、不断找寻生存意义的新女性

一战后,维多利亚时期的传统理想妇女模式已渐渐被摒弃。新女性们努力走出社会所期待的活动范畴—家,为了引起大众的注意还特意涉足传统的“男性活动场所”。男女平等、个性解放、婚姻自由成为她们孜孜以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而奋斗的最初姿态便是模仿男人的穿着打扮和行为举止,布莱特便是这批新女性当中的一员。

布莱特在小说第三章出场,她穿着“针织紧身套衫和一条苏格兰粗呢裙子,头发朝后梳,象个男孩。这种打扮是她开的头,她身材的曲线如同赛艇的外壳,羊毛套衫使她的整个体形毕露无遗……”她像男人一样抽烟、豪饮,穿梭往来于各色酒吧;她的活动圈子总在男人中间,很难交到一个女性朋友。在西班牙圣费尔明节上,布莱特的女性特征已经模糊到了极点:她与其他人进入一家旅馆,脖子上挂着大蒜,其他人挨着她坐在高高的酒桶上,教她如何品尝葡萄酒。她能津津有味的欣赏公牛倒地的悲壮场面,在斗牛场表现得比科恩还勇敢。布莱特的男性化的装束举止、生活方式和倒错的性角色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女性角色,也为她招来了“坏女人”的骂名。

小说中的布莱特确实过着不羁的生活,这是当时“迷惘的一代”女性反叛的一种形式,也是个人特殊经历的结果。战争的恐怖及婚姻的创伤都极大地改变了布莱特的人生态度及价值尺度,面对现实社会的一派混乱,她并未泯灭良知,有着自己的人生信条—“我不在乎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我所了解的是如何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你知道如何生活在这个世界,你就了解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了”。她试图在声色犬马的生活中得到慰藉,但得来的却只是痛苦。如何摆脱痛苦,获得生存的意义,她曾试图从宗教信仰里找到答案,但她失败了。当她要进入教堂时,她却因为没有戴帽子而被拦在了门口。后来,她虽然进去了,却对教堂气氛很不适应,只呆了会儿就说要离开。她继而转向大自然寻求安慰,但不幸的是大自然也没有赐于她所期盼的精神慰藉。尽管如此,布莱特仍旧在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她也许不完美,但她美丽。这种美丽已经远远超过早期批评家所期待的传统意义上的美丽(温柔贤淑),而是从内到外不做作的美丽。

(二)她是摆脱婚姻束缚,永远追求真爱的新女性

布莱特有过两次婚姻。在围绕着她的6位男性中,有4人与其有过直接的感情纠葛。科恩是位执着的追求者,迈克是她形式上的未婚夫,杰克是她最亲密的恋人,斗牛士罗梅罗是她一时的爱人。布莱特的放荡不羁及与男人的混乱关系,使她一直成为批评家抨击的对象。布莱特虽生活放荡形骸,周旋于4个男子中间,但她对他们的态度全然不同,始终自己掌握着情感的选择权,看似奢靡生活的背后是她对真爱的不断追求。

布莱特真心的爱着杰克,悲惨的命运与共同的情趣使二人成为精神相通的伴侣。面对杰克,她始终是那么真实透明。她把杰克当成唯一能理解她的人,并能坦诚地告诉他她爱上了罗梅罗,及与他人的关系。作为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现代女性,布莱特有着明确的性意识,追求更高层次的灵与肉结合的幸福爱情。然而战争中丧失了性能力的杰克始终不能给她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性,不能结合的残酷现实使二人倍感苦闷与孤独。在那样一个扭曲的时代,他们的爱情永远是无望的。于是她拒绝了杰克建立长久婚姻关系的恳求,以逃避和放纵来反抗无奈的命运。

科恩是一个疯狂而麻木不仁的追求者,他对她的追求并非出于真心,而是古老的浪漫思想。当他了解她后,表现得像个骑士,处处装扮成她的保护伞。他的行为看上去幼稚且滑稽,布莱特不会爱上这样的人。迈克从某种形式上也是科恩的“替补”,他只是布莱特的形式上的未婚夫。事实上,布莱特仅把迈克当作一个与她跳舞、旅行、喝酒、玩乐的伙伴。

让布莱特为之神魂颠倒的是19岁的斗牛士罗梅罗。他的阳刚之气、勇敢机灵都深深吸引着布莱特。沐浴在爱河的她,容光换发、精神百倍。但最终她还是选择离开,因为罗梅罗要求布莱特留起长发,还原她本来的“女人味”。尽管深爱着罗梅罗,但她深知自己与他的区别,也不想成为“毁掉这个年轻单纯小伙子的坏女人”。最终不愿丧失自我的她只能再次回到杰克身边,和他一起在迷惘和失望中品味无奈的人生。

在爱情面前,布莱特从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别人。虽然她的生活放浪形骸,但她并未泯灭良知,有着自己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尽管周旋于不同的男性中,却从不受控于人,始终保持精神上的独立。她是一位真正懂得爱,从不放弃追求真爱的新女性。

(三)她是新时代的新女性

布莱特这一形象的塑造,并非要故意丑化女性,而是向人们客观地展示了特定历史语境下具有独立和反叛意识的新女性形象。因此,布莱特的新女性特征也必須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1.“迷惘的一代”的精神颓废。一战后,美国进入生产、消费和娱乐享受的时代,传统的家庭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开始土崩瓦解,青年人也随即陷入了一片精神荒原。新的消费和生活观念刺激着青年们追寻自我流放和放浪形骸的享乐主义生活方式。在扭曲的价值观下,他们消极遁世,没有了理想抱负,在迷惘和失望中自暴自弃。于是,西方第一批寻欢作乐、抽烟喝酒、具有较强独立意识的妇女便诞生在这种社会历史环境中。布莱特便是她们中的一员,在她的身上体现着时代的矛盾—既有追寻个性解放和自身幸福的一面,也有及时行乐、放纵性爱的一面。布莱特这种畸形的生活正是那个畸形社会的产物。

2.蓬勃发展的女权运动。20世纪2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众多女性走出家庭,开始工作,经济地位逐步改善。同时,20~30年代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女权运动。1918年和1920年,英国和美国分别通过法案确定了妇女的选举权。政治与经济地位的改善,不断冲击着妇女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妇女们已不再甘愿做一个逆来顺受的“贤妻良母”,而是努力挣脱家庭和婚姻束缚,不断追求新的生活。

在1920年的美国,新女性被称为“Flappers(摩登女郎)”。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呼,是因为她们热衷于追求时尚和享受。她们穿短装,留短发,吸烟,饮酒,跳舞和驾驶。她们公然进入夜总会,以此来颠覆传统理想妇女模式,促进社会性别角色的重构。这些女性成为20世纪20年代最美丽的风景。

新女性在萌发的过程中又逐渐发展成智慧型和叛逆型。布莱特则属于叛逆型。然而布莱特绝不是美国文学中第一个自由思想女性的代表。20世纪80年代,美国文学一个重要的十年,小说人物形象都有个共同之处:凯特·肖邦《觉醒》里的Edna、斯蒂芬克莱恩《街头女郎梅季》中的Nellie、伊迪斯·华顿《纯真年代》中的Ellen,她们都是要求把妇女从传统的男权统治社会中解脱出来的新女性。然而布莱特并非社会最激进的人物,她与这些角色的共同特点即是不屈不挠的意志和进取的性格,并试图在悲惨的境况下寻找幸福和满足。

布莱特·阿什利的身上流淌着那个时代的血液。她能够在社会的约束和环境的纵容之间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她是一个追求幸福而不能的迷惘者。她的身上并没有完全泯灭那些美好品质,在她看似放浪形骸生活的背后,仍然保持自己的基本准则和对真正美好爱情的不断追求。因此,布莱特是个性独特叛逆、不断找寻生存意义的新女性,是摆脱婚姻束缚,永远追求真爱的新女性,是特定时代的新女性。

参考文献:

〔1〕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2〕李加伦.海明威的“头发情结”—试论海明威的妇女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1).

〔3〕于冬云.对海明威的女性解读[J].外国文学评论,1997,(2).

猜你喜欢

太阳照常升起布莱特海明威
海明威名言
海明威:《雨中的猫》
一生的情人
解析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的叙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