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字校园助力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
2015-09-19李庆华王立新
李庆华++王立新
未来的校园将会呈现出这样一幅图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教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随着数字校园的建设与投入使用,作为京郊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如何借力数字校园变革传统教与学方式,有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面对这个崭新而又严峻的挑战,且看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心小学是如何做的。
我校位于房山区良乡卫星城轻轨脚下,2012年被确定为北京市数字校园第二批实验校。随着数字校园的建设与投入使用,如何让数字校园助力学校管理以及教育教学工作,变革传统的教与学方式,成为我们不能回避的一个崭新课题。
为此,我校制定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将打造一流的数字校园环境和管理体系作为长期目标。以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为载体,在应用中不断更新教师观念,推进我校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数字校园办公平台让管理更便捷、高效
新建的数字校园办公平台无疑是学校管理的指挥中心,给学校的管理和教研等日常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使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有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
例如,我们利用办公平台的“信息公告”和“信件中心”发布各类通知公告。教师在校内即时通信系统——小乐通讯的提示下,第一时间就能查看这些信息。这有效避免了办公室逐个完小、逐个教研组打电话通知的烦琐劳动。学校重大信息则直接推送到门户网站,便于上级主管部门、学生以及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学校的各项工作。其中,日程协同系统便于本部门管理人员做好工作规划和日程安排,促进相互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此外,我校还利用平台中的校园电视对学校重大活动进行视频转播,学生在教室、家里都可以同步观看学校主会场的活动全程,受到师生和家长好评。
利用小乐通讯还能建立班主任、数学核心组、学校管理等研究群组,开展中心小学与完小、教研组与教研组间的网上交流与研讨。在这里,大家不仅可以开心地敲击键盘进行文字交流,还可以使用音频直接探讨教学中的问题。这种沟通更方便、快捷,减轻了教师们在学校之间来回奔波之苦,提高了教研的效率。
实现教学工作的数字化管理
作为北京市数字校园第二批实验校,我们在制订、修改、完善数字校园建设方案的过程中,关注了教学管理平台的建设,尤其是其中协同备课、协同评课的环节,有效弥补了原有平台的不足,实现了教学工作的数字化管理。
学期初,由教研组长率先将本年级、本学科的教案上传至协同备课平台的主备模板。同一年级的其他教师则在主备模板中对教案进行复备。教学管理平台也允许教师上传自己的教案后邀请同伴批注。当有教师发出邀请时,收到邀请的教师可在其教案上随时添加批注,还可以对其进行星级评价,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教师们将日常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适用性的教案、素材、课件、试题、案例等资源上传,并对其动态分类,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与流失,丰富了校本资源库。资源的集中汇集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教育资源,还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彼此了解、切磋的平台与机会,使教师的授课能力、业务水平在交流中得到提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针对教师备课的数量、质量进行详细检查,并根据学校的评价标准进行打分,提出意见和建议;每次听课后,管理人员及时将反馈意见和等级录入系统,期末时还可以提取过程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存档,计入过程性评价和学期考核,这些成绩和评语,教师在进入本系统后也可以随时查看。
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数字校园的改建工作,最大限度与学校管理相结合,与学科、科研发展相结合,从而提高师生在数字校园中的参与能力、反馈能力和创新能力。
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师生成长
比尔·盖茨曾预言:“在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以及其他领先科技的发展,学校的形态最终会发生改变。”而今,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新型的教育教学形态层出不穷,让我们看到,比尔·盖茨的预言正在变成现实。
1.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围绕“践行体验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一办学理念,开展体验教育课题研究。作为北京唯一一所英特尔?未来教育创新之旅的营地学校,我们不断反思我们的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探究发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实施体验教学,近年来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2014年9月,利用北京市数字校园第二批实验校项目以及“班班通”项目的支持,我校建设了两个智慧教室,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引入课堂。教师们通过自己的尝试和努力,接受新的教学模式,与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结合,利用平板电脑进行互动教学,不仅有效进行课堂的展示,而且反馈更及时,增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凸显了我校的体验教育的思想。
2. 增加新的学习方式,为课堂学习方式做有益的补充
我们的学生从一出生就生活在互联网和手机的世界里,是在网络和数字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网络就像空气,弥漫在他们能够接触到的每个角落,因此,教育和引导使用电脑如呼吸般自如的学生,是挑战,更是契机。我们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宜疏不宜堵。
为此,我们利用班级广场,为学校专题教育活动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学生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实践成果、感悟反思、读书心得等以日志形式“晒”出来,与大家交流展示,老师和学生参与评价,调动了学生应用网络的热情。
在以“科学种子计划”专区为代表的体验学习平台,学科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学习资源,包括制作标本、植物图鉴等的学习支架,供学生进行网上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实践体验。学生在对植物进行多样化研究的过程中,随时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予以展示。我校以此为窗口,促进体验学习平台的建设。
楼道体验大屏是学生喜爱的自主学习天地。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我校在楼道安装了12块触摸体验大屏,其中不仅有对学校环境、历史以及各项活动的展示,还有体现学科自主学习的“知识库”。课间休息时间,孩子们争相到这里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在“玩中学”板块,孩子们最喜欢的是书法、陶艺等虚拟体验;尤其是陶艺,孩子们在这里进行制作、煅烧、装饰、拍卖等虚拟体验。
在此基础上,我们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有不懂的问题到百度去搜索。利用计算机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PPT,将梳理后的知识利用Word做成“海报”在楼道展示。课前、假期在北京市数字学校观看同步课堂“BDS”录像课进行预习。以此形式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上网还有比玩游戏更有意思的事情。教师不仅教给了学生如何健康上网,而且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字校园是融合了技术创新和教育创新的有机平台,其核心作用是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水平,创新与变革师生的互动和学习方式。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微博、微信等新技术的出现,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日益丰富多彩、方便快捷,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我们必须加快脚步,不断探索、创新,让数字校园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向更高水平迈进。
参考文献
牟艳娜.现实呼唤变革——聚焦“数字原住民”的网络生活方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3).
徐靖程.“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促进教育新变革[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7/8).
(作者单位:北京房山区良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