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农机合作社调研
2015-09-19尹燕国张鼎信
尹燕国 张鼎信
肥城市农机合作社调研
尹燕国张鼎信
至2014年底,肥城市合作社数量已达69家,入社社员1088人,服务农户的数量达到81790户,从业人员2075人。从2008年7月开始,该市农机专业合作社从组织体系建设、管理运行方式、场库棚硬件建设、农机作业服务功能延伸、土地经营规模扩大、社员增收效果、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使用、农机信息沟通等八个方面,开展了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有效整合了农业生产力要素(土地、劳动力、设备、资金、信息等),最接地气地解决了当前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导致的农业生产经营不利的现实困局,填补建立起了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关系。
一、作用和效果
1.推进规模化作业,提高农机化水平。合作社不但为农民提供有偿服务,而且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订单作业等经营方式,扩大了农机作业服务范围,提高了机具利用效率,增加了农机手收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农户分散购置机具带来的投资浪费,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劳动力有序、快速、安心转移,适应了农业产业化需求。
2.加快了土地流转,实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农机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农业耕作模式由一家一户向规模化转变,订单作业普遍推广,土地流转达到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作业、集约化经营的目的。
3.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广泛应用,提升了农机全程化服务能力。合作社在发展中不断调整、引领当地农机发展方向,以点带面,对提升全市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4.提高了农民协作意识,维护了农民合法权益。农机合作社是集农民、农机手、土地、农机、农艺、水利、各类农业生产技术要素于一体的实体组织,是联系政府和农户的桥梁,可协助农机主管部门开展工作,并向其传达农机手、农民的真实想法和意图,使合作社社员及农机手能够获知真实的市场信息,由此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决策。
二、存在问题
1.政策不够明确。国家虽然制定了法规或条例,但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缺乏政策方面的具体规定,农机合作社在土地流转、经营活动中受到制约。
2.土地经营情况多样。农机合作社对土地流转充满了期待,但在实际流转过程中却有很多具体困难。(1)尽管有的农户在外打工多年,基本不再种田,但扔不愿流转责任田。(2)流转的期限不一,流转的合同一般在三年左右。有的农户一年一签,也有少数合作社从亲戚那里承包土地,没有规范的合同约定。(3)流转费用增长快。三年前包地每亩600-800元,现在每亩800-1000元,租地成本占到合作社生产成本的大半。
3.风险避控措施少、成本高。农机合作社因保险品种少、保费高、保额低等原因没有参加农业保险,一旦受灾勘验程序复杂,保险覆盖面不全。管理制度有待规范,运作机制有待完善,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民主管理等方面尚不完善。
4.融资难。与工商企业一样,农机合作社发展到一定阶段也需要顺畅的资金周转,但其面临的却是信贷渠道不畅,手续复杂,贷款额度小。
5.有些惠农利农政策享受不到。如粮食补贴、农资补贴、良种补贴等,流转土地的农机合作社均不能享受,因上述补贴资金是按分田到户的耕地面积直补到户,与农民种田不种田,农民使用不使用农机没有关系,这种人人有份的普惠补贴对农机合作社良性发展不利。
6.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不断外流,农村青壮年劳力紧缺日益突出。大部分社员在50岁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比例太低,三夏、三秋等农忙季节农机具出现故障维修时间延长,严重影响了农机使用效率。合作社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真正懂经营、有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紧缺,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7.农村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道路多为土路,坑洼不平,弯路多,通行能力差,安全系数低,运输周期长,油料、轮胎等消耗大,直接增加了农机作业成本。
三、发展趋势
2015—2017年,是肥城市农机合作社大发展时期,无论发展数量、流转土地规模,还是农机装备优化、社员综合素质提升都处于快速增长期。作为农机管理部门要因地制宜、因社施策、梯次培养、循序渐进,把握结合好政策宣传、示范引导、项目实施、财政支持,将装备强、服务优、辐射面积大的农机合作社打造成农机农艺水利相结合、集粮食烘干、仓储于一体、为所有农业生产环节服务的全程社会化农机合作示范社。
2018—2019年,该市农机合作社将步入优化重组配置时期,合作社联合社渐成趋势。这一时期,应认真总结推广合作社发展的成功经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梯次推进农机合作社联合社在服务能力、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由现在的几项作业向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由单纯的产中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复合型服务发展,由单一机型向多功能机型、联合机型发展,由粗放经营向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集约化经营发展。
四、对策及建议
1.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现在农机合作社一般是和村民一家一户谈流转,工作量大,浪费精力。应创新流转形式,如采取入股流转、分红流转等,激发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
2.政策扶持突出“特惠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强对农机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扶优扶强,强化示范社的带动作用。政府应将财政补贴增量有重点、有目的地投向农机合作社示范社,设立合作社专项补贴。加强机耕道路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纳入农机大院的规划,解决农机停放的场库棚用地问题。将粮补、农资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增量主要用于像农机合作社、农机种粮大户这样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探索向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机合作社免费供应良种、优惠价格直供农资、优先提供农机购置补贴等特惠政策。
3.农业信贷优先支持农机合作社。对农机合作社新型农机、生产资料购买,土地流转费等提供信贷支持,实行农业保险扶持政策,把规模化设施建设纳入补贴范围,探索建立政府支持的农业大灾风险补偿金,积极受理灾后理赔。
4.拓展农业生产服务领域。重视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不断拓宽其服务范围,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农田改造、农产品储运和加工环节延伸,从传统种植向设施农业领域拓展,将培育服务品牌作为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的方向,不断提升农机合作社的组织经营能力。
5.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班、现场会、科普活动等形式,不断提高合作社领导的管理水平和机手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表彰激励等方式式,加快培养一批职业农机手。
6.完善合作社运行管理。按照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原则引导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规范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合作社生产管理、财务会计核算、档案管理等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打破地域和行政界限,促进农机服务市场开放和有序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