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2015-09-19周怀球刘邦华

湖北体育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后备教练员竞技

周怀球,刘邦华

国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方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存在“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共同点。国外后备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以市场为中心,通过小学—中学—大学或实业团体(俱乐部等)来发掘优秀的运动员,构建与市场经济相契合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世界强国美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就是以学校为中心,凭借学校的业余训练来培养后备人才,它的特点是促进了“体”、“教”的结合,突出了青少年体育的业余性质。

2007年湖南省颁布了《湖南省后备人才培养条例》、《湖南省后备人才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文件与法规,但目前还缺少专门针对湖南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的相关成果。

1 湖南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 湖南省青少年运动员生源状况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巨大压力。目前的体育类院校己经走向了市场,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业余体校开始收取一定的保证金、训练费等,体校的学生投入增多,而且体校年输送率也只有10%左右,90%的体校学生都会面临出路问题,由于体校运动员自身的文化水平低、素质不高等实际原因,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就业问题严重。此时的体校虽然承诺推荐就业,但还是无济于事。并且,现在大多数的基层单位并不重视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并没有真正落实体育课程的学习,大多数基层单位都只重视主要文化课程的学习。调查结果表明,湖南省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的生源状况不容乐观。除此之外,作者还对湖南省高校运动员选择体育专业的动机方面进行了调查:考虑文化成绩要求低,升学容易的占了70%,个人兴趣爱好的为21%,成为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的只占9%,然而生源动机将会直接影响运动员质量。

表1 运动员选择体育专业动机

1.2 湖南省青少年运动员文化课程学习情况分析

由于体育类院校具有特殊的体育特色,所以体育竞技比赛成绩是衡量单位成效的重要指标,其主要目标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因此,很容易产生“重训练,轻文化”的现向。虽然国家体育总局及湖南省体育局曾多次明确指出要抓好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但并没有引起多大改变。据了解:15%运动员认为文化学习重要,59%认为训练重要,26%认为两者都重要。22%教练员认为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十分重要,10%的教练员认为一般重要,68%的教练员则认为不重要。上述数据表明无论是学生还是教练员,都明显存在轻视文化学习的现象。

表2 运动员与教练员对学习与训练的看法

1.3 湖南省青少年运动员的教练员情况分析

表3 教练员种类、来源及文化程度情况

据了解,湖南省各级教练员中大约有15%的教练员是高级教练员,33%的教练员是中级教练员,45%的教练员是初级教练员,教练员队伍的来源主要有4种:1)50%是退役后的专业运动员;2)16%是专业运动员退役后在体校进修后的毕业生;3)22%是专业体校(体育大、中专)的毕业生;4)12%是其它类型。可知,退役后直接走上教练员岗位的教练员占的比重较大。从学历结构来看,15%的教练员是本科及以上学历,54%是专科学历。然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练员都是以函授的方式获取文凭,只有少部分教练参与了正规本科院校全日制学习,因此这些教练员虽然拥有丰富的训练与比赛经验,但是他们基本学历低,文化基础差,专业知识结构陈旧,教学方法老套,之前的教练员如何训练自己,现在自己就怎样训练队员,较少运用运动生理学和最新的科学训练理论等知识来指导训练,不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事实上只是经验丰富的教练员。这些方面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湖南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1.4 湖南省青少年运动员竞赛体制状况分析

竞技比赛是竞技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反映了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完善的竞赛制度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对目前竞赛制度不满意的教练员占69%。据了解,湖南省一直凭借竞技成绩的好坏与名次的先后来评价一位教练员水平的高低,而且教练员的职位、工资、奖金都直接与运动员的竞赛成绩挂钩,由此产生了很多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省运会运动员的参赛资格混乱。专业集训队的运动员也参加竞赛,导致业余运动员参赛积极性差,从而影响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2)弄虚作假现象严重,某些基层单位为了追求奖牌和积分,租借其他省市的运动员或者虚报运动员年龄,违背了竞赛的公平、公正的原则。3)还有的教练员为了运动员能在某项竞技运动中夺得金牌,拔苗助长,进行专项训练,想让运动员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只注重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目标,导致运动员很难成才。

1.5 湖南省青少年运动员培养基地分析

地处丘陵地带的湖南省,有湘、资、沅、澧等多条支流,水资源丰富,人口众多,自然条件优越。湖南人的身材相对矮小,但身体素质很好,在力量、灵巧性方面有较好的优势。地理环境、遗传特点、历史传统为湖南省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湖南省就有了“女、小、轻、巧、水”的战略决策。并且2008年湖南省就设立了38个经体育部门批准的后备人才基地,总共包括了:羽毛球基地(4个)、体操基地(4个)、皮划艇、赛艇基地(5个)、摔跤、柔道、跆拳道基地(9 个)、举重基地(6 个)、跳水基地(2 个)、游泳基地(2个)、射击基地(4 个)、网球基地(1 个)、蹦床基地(1 个),总共涉及了13项目。但由于目前湖南省由于训练经费缺乏、体育基础设施、训练场地不足,制约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的发展。

1.6 湖南省青少年运动员出路情况分析

“金字塔”型结构的竞技体育人才体制,其突出特点就是淘汰率高,竞争激烈。体校的最终目的是把自己培养的高水平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给市、省、国家运动队,但是市、省、国家优秀运动队需要的人数是极其有限的,所以大部分的体育后备人才的出路堪忧。据了解,体育特长学生的出路主要有几种情况:1)进入湖南省省队;2)通过体考及高考进入大学;3)进入社会自谋生计。据统计,只有2%左右的体育特长学生能进入省队,剩下的学生则面临着升学、就业等问题。

2 湖南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湖南省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既有计划经济的余温又蕴藏着市场经济的潜能,它是一种过渡时期的特殊模式。从总体来看,后备人才培养主要还是属于“政府管理模式”,竞争机制、调控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都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后备人才的培养目标也依然倒向高水平专业运动队或职业俱乐部,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是不相适应的,并且与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模式过分依赖国家投资,国家主要采取行政方式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次全面管理,从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到运动员的选择、培养等全部由国家负责,它脱离了社会生活,脱离了群众实际,存在明显的封闭性和依赖性。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改变,这一模式的缺陷也日益暴露。要想真正改变这种模式,就必须建立起和市场经济相吻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

2.2 后备人才的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存在矛盾

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最突出的问题是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之间的矛盾。对学校来言,最重要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不仅是现代社会的需求,也是个人和家庭的需求。体校的培养目标虽然强调了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但大多数的体校实际上存在着重视运动成绩而轻视文化学习的现象,使全面发展变成一种理论概念,实践与理论相背离,“体教结合”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多年来,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一直存在着矛盾,青少年不仅处于身体发育和运动素质发展高峰期,而且处于系统掌握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一方面,从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来看,如果长期从事大运动量训练,一是影响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二是疲劳的积累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文化学习,这就导致许多青少年运动员由于文化学习等原因放弃了运动训练;另一方面,青少年由于运动训练而耽误了学习,运动员如果文化水平较低,就会使他们缺乏今后发展的知识资本从而影响他们今后的事业。

2.3 后备人才的教练员整体素质与水平有待提高

湖南体操前些年之所以跌入低谷,就是教练队伍出现了“断层”,70%的优秀教练离开了。随着近几年教练队伍的重建,湖南体操才逐渐走出低谷,在十二届全运会实现重新崛起。同样跌入低谷的跳水项目却一蹶不振,熊倪认为,“我省跳水项目的教练水平仍然比较弱,难以培养优秀人才。”他表示,在缺乏优秀教练的情况下,我省要改变训练思路,将工作重心从自己培养为主转移到以输送优秀苗子为主,就是扩大训练规模,选拔和培养更多的优秀苗子输送到国家队。2003年,我省游泳队引进了优秀教练员冯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并在上届全运会异军突起。但是,冯真担任省游泳队主教练后,全队到目前只有她一个教练。引进优秀教练员目的是通过人才的“鲶鱼效应”,带动和提升教练队伍的整体水平。

2.4 后备人才的竞赛体制尚未健全

湖南省业余体育运动训练基层单位以各类学校为主,它们是培养湖南省体育后备人才的摇篮,“选好苗子,巩固基础,科学训练,努力提高”是它们的战略目标。但是,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和竞赛体制的束缚,事实上这个战略目标并未完全实现。业余训练基层单位甚至把比赛成绩当作检测训练成果的唯一标准。教练员为了让青少年运动员能在比赛中获得优秀的成绩,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让青少年运动员提前进行超负荷的专业化运动训练,使青少年运动员的基础训练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从而导致业余训练单位的效益不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还有由于竞赛和向上输送人才的双重压力,教练员甚至组建两组训练班子,从而导致输送的运动员不能参赛,能参赛的运动员又不能输送的局面,从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使原先用于业余训练的资金更加短缺,训练效益更加低下。一些教练员甚至利欲熏心,贿赂裁判人员,公然违背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

3.5 后备人才的培养经费严重短缺

近年来国内许多省、市都加大了经费投入,用来提高科研水平,改善训练环境,引入优秀人才,从而提高竞技水平。相对于广东、山东等经济实力较强的省份,我省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在一些现实利益的影响下,许多基层教练和家长都愿意把好苗子送到外省去发展。近几年,我省每年外流的人才不在少数。另外,目前一些高校的优惠政策也吸引了不少好的田径苗子,基层学校考虑到升学率等因素,也不太愿意把优秀苗子往省里送。甚至一些好体育苗子进省队训练一段时间后也不辞而别,被外省专业队和重点高校挖走。在对教练员调查问卷分析中得知,目前湖南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经费严重不足,经费的主要来源靠当地政府的财政拨款。虽然政府每年增加财政拨款,但在资金方面仍有相当大的缺口。

3.6 后备人才的培养项目布局不合理

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我省代表团在体操、赛艇、皮划艇3个项目上发挥出色,夺得8金2银2铜,实现了新的突破;但在传统重点项目羽毛球、跳水以及田径、游泳比赛中1金未得,陷入困境。从中可以看出湖南省精品项目不精,尖子选手不尖,项目设置过于集中,在全运会夺取金牌的项目分布较窄等问题。湖南省的优势项群项目分支很少,而且可挖掘的潜力极其有限,而在别的一些项目上未能形成群体优势,所以哪些项目是优势项目,需要进一步巩固;哪些项目具备发展潜力,需要加大投入,需要重新梳理。从历届全运会来看,湖南省夺金项目主要集中在技能隔网对抗类项群和技能表现类项群,如羽毛球、跳水、体操等少数的几个项目,竞争面相当狭窄;在体能主导类项群和同场对抗性项目中,湖南省夺金实力很弱,而这些项目在全运会比赛中处于主导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湖南省竞技体育向“第一集团军"的奋进。

3 湖南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对策

3.1 实事求是,选择最佳培养模式

当前湖南省应采取市场、准市场和非市场并存模式,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向市场模式过渡。要全面推动体育管理机制改革,正确划分社会和政府的事权,积极鼓励基层单位、社会部门等发展体育事业,调动社会部门、体育协会及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社会部门、大众俱乐部和体育协会的作用,改善青少年运动训练环境。并且要加大对体育职能部门的监督力度,让体育后备人才的服务体系社会化。体育职能部门要贯彻落实好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与市场经济相契合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3.2 加强“体教结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训矛盾”其实就是“体教结合”的矛盾,要解决“体教结合”矛盾,首先要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要敢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人才的观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全面培养青少年的“德、智、体”。培养青少年后备人才,既要考虑竞技体育的需求,也要考虑社会及青少年个人、家庭的需求,要坚定“体、教结合”的道路。学校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摇篮,推行“小学—中学—大学”的运行机制,拓展业余训练思路,将文化教育和业余训练有机结合,既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情,又丰富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面,从而确保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苗子,为我省体育发展增强后劲。这样通过体教结合方式招入省队的运动员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大学生,也是省专业队员,能够享受到省专业队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使高校和省队的合作达到双赢。

3.3 引进优秀人才,提高教练员整体素质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竞技体育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教练和运动员,目前我省体育发展的最大瓶颈便是严重缺乏高水平教练员。在十二届全运会上,田径、游泳项目一金未得,但分别有多枚银牌入账,“总是差那么一点火候,这就需要经验丰富的教练员为队员添一把火。”因此,我省应从全国、甚至国外引进一批高水平的优秀教练员,充实教练员队伍。因为引进人才,就是引进智力,引进先进理念。我们还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优秀运动员走出国门,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接受外国优秀教练指导,提升竞技水平。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基层单位教练员的知识培训,努力提高基层教练员的专业水平,定期请一线的教练员或训练学专家给他们开设讲座,组织教练员观摩一线队伍的训练,召开青少年业余训练经验交流会等,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专业水平和科研意识。

3.4 明确目标,改革现行的竞赛体制

竞赛体制的改革要把重点放在发现、培养和输送优秀苗子上。首先,基层单位要努力增加体育竞技比赛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参加比赛。体育比赛内容可以根据运动项目、青少年年龄、专项成绩、基本技术的不同要求等按比例综合评分的方式确定成绩。然后根据青少年青春期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进行全面的身体素质培养,逐步挖掘青少年在某项体育运动上的潜力,促进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同时体育职能部门要加大对违反运动员资格的相关人员的打击力度,端正赛风和赛纪,使竞赛与培养后备人才的目标一致,促进业余训练质量的提高,青少年成才率的提高。

3.5 综合利用资源,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体育科研水平的提高、训练环境的改善、优秀教练员的引入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撑,所以要确保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有效培养,就必须保证各基层单位经费的增加。一方面政府要增加财政拨款,政府拨款依然会是湖南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经费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要敢于打破了体育行政部门单一办学的传统模式,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和吸纳社会资本、民营资本,依托高校、体育俱乐部、行业协会等,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加强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建设。

3.6 梳理项目布局,挖掘潜优势项目

湖南省的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女、小、轻、巧、水”等项目上,要想实现我省在全运会竞赛上的新突破,就必须梳理项目布局,在巩固优势项目的基础上大力扩展潜优势项目。哪些项目是优势项目,需要进一步巩固;哪些项目具备发展潜力,需要加大投入。只有梳理好项目布局,才能在项目发展上做到好钢用到刀刃上。要想改变目前精品项目不精,尖子选手不尖的状况,就必须通过“强基拓优”工程,将举重、羽毛球、体操、游泳、皮划艇、赛艇、射击、田径等传统优势项目、重点项目做大、做强、做精。对于实力体能型项目,就要根据各个项目的实际情况,在具备优秀教练员的前提下多发展小项,进一步挖潜,寻求竞技体育大发展。

4 建议

1)梳理项目布局,挖掘潜优势项目,充分利用优势项目资源,努力将新人培养成才。2)综合利用资源,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积极引导和吸纳社会资本、民营资本,依托高校、体育俱乐部、行业协会等,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加强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建设。3)贯彻落实《湖南省后备人才培养条例》,改革体制。完善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之路。4)引进优秀教练员人才,提高教练员整体素质,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接受外国优秀教练指导,提升教练员带训水平。5)明确目标,改革现行的竞赛体制,把重点放在发现、培养和输送优秀苗子上。并且体育职能部门要加大对违反运动员资格的相关人员的打击力度,端正赛风和赛纪,使竞赛与培养后备人才的目标一致,促进业余训练质量的提高,青少年成才率的提高。

[1] 侯海波,李桂华,宋守训,等.国外竟技体育强国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及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4).

[2] 郭明方,周克臣.湖南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l).

[3] 栾开建.关于中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6).

[4] 马志和,张 林,郭 培,等.国外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共性经验及其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1).

[5] 汪海燕,陈长庚.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几种不同培养模式的再认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l).

[6] 江俊世,刘 霞.试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J].山东体育科技,2003(9).

[7] 金 玉,潘绍伟,彭 杰.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6(9).

猜你喜欢

后备教练员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竞技精神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花与竞技少女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无后备灵敏度的220kV变压器后备保护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