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悠悠老街情

2015-09-18邵无为

新作文·初中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瓦檐石板路青石板路

邵无为

儿时,我跟在大人身后,挤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穿过九拐十八巷,置身于这座建于东汉年间的古城,走过与这古城同龄的老街——文盛街,便来到了南门塔之下的爷爷家。

老街给我带来的太多,即使在学业繁忙的周日,我都要抽空去走一走,看一看。

街上没有一刻是不热闹的。路沿的台阶上,常有几位年逾花甲的大爷,端坐对弈,楚河汉界,跳马飞象,时有“砰”一响,木质的棋子落在棋盘上,震得其他棋子都上下颤动了,险些震碎了脚下的青石板路面。夏日的绿荫下,冬日的暖阳里,老街不乏有奶奶婶婶们,坐在马扎上飞针走线,扯些家长里短,但手中的针线活,却一刻也不曾停歇。对于她们来说,这,就是一种生活态度。

老街依地势而起,先是平路,继而自南向北缓缓而下。

久远的岁月,给老街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青石板路面上,有着深深的车辙。每当有拉货的架子车,颠下几颗枣子、花生之类的食物,我和小伙伴们便会一哄而上……

老街因其古老也引得一些文艺青年慕名而来。我们经常能看到戴着眼镜的大学生来写生,他们选好角度,支起画架,挥动手中的笔,老街的风采便一点点跃然纸上。我和玩伴们站在旁边,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这些文艺青年也从来不嫌我们吵,时常与我们逗趣。倘在炎热的夏季,老街的大妈们会从家中端来大茶壶,给这些“艺术家”们消暑。他们会推辞,却终究抵抗不住大妈们真诚的笑容、浓郁的乡音热情和夏季沁人心脾的凉茶……

我平时不大喜欢下雨,可在老街,即便倾盆大雨,我也一样钟情。

脚底碾磨的痕迹泛出江南似的寂寥,又似乎弥漫着浅浅的忧伤。静静的恍惚间,我定在这一秒了,青瓦檐默不作声滴落着雨水,落在石板上溅起轻浅的调子。无数雨水滴落,便成了一曲如空谷幽兰般的高山流水……

是啊!这街实在太老了,以至于路沿处、墙缝中都长出了青苔,湿绿色的盎然之意铺满整条街,淡漠的诗意浸润着心田,一切喧嚣霎时间失去了声音。不过,有青瓦檐落雨的静谧,真的很静,我醉了,醉得很清醒。

鲁迅先生说过:“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要去看地底下的光景,那时一定风光无限。”这只是一条老街,老街老了,石板路老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湮没在历史的潮流中,我只能看着它们一寸寸流去,只能刻下来,在心里……

(指导老师:霍朝晖)

老师点评:

老街是一首古老的歌谣,传唱着久远的故事。文章有着对老街的石板路、雨中静默老屋的追忆,更有对老街历久不变的亲情、友情和纯朴民风的追寻与神往。

石板铺就的老街是一条线,串起了老房子、老街巷、老街邻等写作意象。整篇文章内容错落有致,以缓慢、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条平淡有味、气质一脉相承的老街。

从结构安排上看,开头结尾干净利落,中间主体部分安排了文艺青年的水墨丹青,街坊邻居茶余饭后在老街上观棋对弈几个写作点,处理详略得当。作者对老房子给予了细腻的描绘,对老街的热闹则只重点写了人们的精神风貌,而雨中的老街是附着于作者人生成长历程中的一段记忆,感触也最多、最深,故而安排了详写。

在表达上,文章整体上采用的是写实的白描手法,但在需要重点描绘处又给予了细腻描绘,如青石板路被岁月留下的沟壑,引发人们对纯朴自然民风的追求和向往。endprint

猜你喜欢

瓦檐石板路青石板路
石板路
初见
瓦檐 外一首
说文解字
小区的石板路
青石板路巷
青石板路巷
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