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15-09-18马玲玲
马玲玲
如何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更多具有职业发展能力、能够主动适应初始岗位并晋升为成长岗位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完成从初入职场到职场精英的成长,是高职教育高度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从深入挖掘职业生涯发展的内涵入手,通过追踪学生的岗位迁徙轨迹,分析学生职业能力需求,从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和人才培养评价[1]几方面统筹规划,系统改革,达到高职教育的育人目的。
1 职业生涯发展的内涵
从职业生涯发展的涵义来说,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界定。法国的权威词典将职业生涯发展界定为“表现为连续性的分阶段、分等级的职业经历”。本文中关注的职业生涯发展指的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经历的职业成长轨迹。职业生涯发展的外在表现是“岗位迁移轨迹”[2]。针对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岗位迁徙能力差、职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不仅需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需要跟踪其岗位适应性和岗位迁移方向。不仅应强调学生“初始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加强学生未来“成长岗位”职业素质的训练。
“初始岗位”指的是毕业生进入工作单位后初次从事的工作岗位,其职业能力来自于学校的技能训练和企业的上岗培训。“初始岗位”大多以技能型岗位为主。在“初始岗位”工作一两年后,一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会逐渐进入“成长岗位”,如技术型、管理型岗位。进入“成长岗位”的条件要素包括专业技能、工作经验、文化融合、管理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等。“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即以学生毕业后的职业成长为培养目标,既关注毕业生“初始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又关注学生“成长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为增强毕业生职业发展后劲、顺利完成岗位迁徙做好准备。
2 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念
“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理念认为人才培养应以有利于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为帮助毕业生顺利完成从“职场新手”到“职场精英”的迁徙,高职教育应在人才培养中让学生经历从“初学者到实践专家”的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知识技能。并且要让学生学会职业生涯规划、跟踪未来职业岗位发展趋势,自主设计自己期望的职业发展轨迹,选修相应课程,考取与职业发展轨迹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 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
培养目标
1)“初始岗位”胜任能力。企业对大学生的学历要求逐渐淡化,而对岗位技能要求和职业素质的要求逐渐提升。高职毕业生首次就业,过硬的“初始岗位”胜任能力成为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根本保障。胜任“初始岗位”需要的主要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毕业生的初始岗位主要是跟单员、单证员、涉外文秘和助理翻译等工作。毕业生须具备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国际经济贸易知识和技能,并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业务操作能力。
2)岗位迁徙能力。仅能胜任“第一岗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是远远不够的。如国际贸易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的中职毕业生同样可以做外贸业务助理和跟单员工作,但其职业生涯发展的岗位迁徙能力则远不及高职院校毕业生。除了掌握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中的专业技术与技能的广度,高职院校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深度。如商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国际商务谈判和商务英语翻译等实战性强、专业难度深的课程,可以为毕业生日后向翻译和部门经理等成长岗位迁徙打好基础。人才培养中课程开设和能力要求由浅入深,对应岗位迁徙轨迹呈阶梯状上升。
3)职业素养与人文素养。在“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以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关注职业素养与人文素养相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初始岗位所要求具备的职业素质主要是思想素质方面的要求,如具备吃苦耐劳精神、熟悉岗位职业规范等。成长岗位中所对应的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包括较强的管理与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等。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
1)按照岗位迁徙轨迹设计的递进式课程体系。按照高职院校毕业生岗位迁徙轨迹和相对应的职业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设置相应的模块化分阶递进式课程,对应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项目,毕业生可以获得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认证的双证书。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考取对应成长岗位的更高级别职业资格认证,有利于做好岗位迁徙准备。
2)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的模块化递阶式实践教学体系。商务英语专业根据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构建了从“感性认知实训—模拟情境实训—模拟软件实训—实体企业实训”模块化递阶式实践教学体系。按照未来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职业能力需求,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并设计为实践教学项目,来模拟未来真实的职业发展环境。通过校内实训课程和校外实习,学生不仅掌握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锻炼学习能力、管理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在实习中对企业文化、职业发展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从而为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基础。
3)注重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321”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为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设计富有特色的“321”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学生必修的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两门职业人文课程为人文基础和职业人文;另外,各专业均开设一门行业文化课程,在教学实施中根据专业自身特点,针对不同的行业文化进行授课。如商务英语专业开设外贸行业文化课程,聘请外贸企业经理来校讲授外贸行业发展历程、外贸行业组织与标准规范和外贸企业文化。通过讲座、图片展、进企业参观等形式进行行业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学校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等活动,聘请企业家来校开设“企业家大讲堂”等第二课堂,每学年组织一次“商贸文化艺术节”,校方和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全方位进行学生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人才培养评价 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以关注职业发展能力与适应就业为导向,打破旧的以学生成绩为出发点的评价体系。评价中注重企业对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的考察,坚持企业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政府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1]管平,胡家秀.职业发展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刍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
[2]黄艳梅.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