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金融的“野心”
2015-09-17张宇等
张宇等
原本和刘长宏约在其位于国家会议中心的办公室里见面,不料,见面当天,他临时参加了好几个会,见面时间和地点也因此改了好几遍,最后终于在他开会的一处咖啡馆开始采访。一个多小时后,他又匆匆离去赶赴下一个行程。
作为京东金融集团(以下简称“京东金融”)副总裁,刘长宏越来越忙。不过,他也由衷地感到高兴,京东金融已从一个小小的金融发展部,发展成为京东集团(以下简称“京东)的六大战略业务之一,且已成为京东增长最快的业务。
“预计今年京东金融的整体业务能够达到千亿元的交易规模。”刘长宏告诉《支点》记者,未来市场还会进一步做大。
京东金融有着怎样的“野心”?它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投”和“融”的闭环生态圈
要探讨京东金融的“野心”,就不得不提及其近期在保险业务方面的动作。
5月20日,京东金融正式宣布进军保险业。随后,其于“618”(6月18日为京东店庆日)推出了众筹跳票取消险、海淘交易保障险、投资信用保障险、家居无忧服务险、30天无理由退换货险,以及结合“618”大促销活动推出了1元首付车险。
至此,京东金融已发展成六大业务板块,即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支付、财富管理、众筹和保险。
京东金融为何推出保险板块?
“在保障用户权益的基础上,推出保险板块是为了丰富京东金融生态圈。”刘长宏说,正如京东金融一步步推出其他板块一样,京东金融希望尽可能地涉足互联网金融的相关业态,在促进京东零售业务发展的同时,形成“投”和“融”的闭环生态圈。
如果要解释刘长宏所说的京东金融生态圈,免不了要回顾京东金融的发展历程。
2011年,京东开始涉足金融领域,但并没有把其放在重要战略位置上。彼时,京东还没有单独成立京东金融,只是一个金融发展部。后来看重金融的缘由则是,当时的京东有1万多家供应商,但供应商因为“应收账款时间差”等问题存在很大的融资需求。为了帮助供应商加快资金流转,京东于2012年上线了供应链金融,在真实交易的基础上,为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
“因为提供了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商的周转率提高了很多,他们对京东零售业务供货效率得以提高。”刘长宏称,京东供应链金融服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京东零售业务的发展起到了补充与促进作用。
在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同时,随着零售业务成交量的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打通资金流和信息流,京东开始发力支付领域。2011年宣布停止与支付宝合作后,2012年收购了网银在线,2013年上线网银钱包(后更名为京东支付)。
到2013年底,京东金融供应链金融产品“京宝贝”,上线一个多月贷款规模已超过10亿元,支付业务也开始步入正轨。
2013年10月,京东金融开始独立运营,并进一步探索金融如何为零售业务服务。如果说此前供应链金融是为其上游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在有了大数据作为控支撑后,京东金融后来推出的首款互联网信用支付产品“京东白条”,则是为其零售业务下游消费者提供信贷类消费金融产品,刺激消费需求。
“推出‘京东白条’之后,用户在京东零售业务订单量提高了33%。”刘长宏透露,这极大地促进了零售业务的增长。
此时,京东金融推出的服务均是“融”端产品,而不论是其服务的上游供应商还是下游消费者,也有不少“投”的需求。
2014年3月,京东金融推出了和鹏华、嘉实合作的理财产品“小金库”。同年7月,又推出了众筹产品“凑份子”。今年,正式推出保险业务。
“这既满足了服务对象的投资需求,也给京东金融提供了资金来源,更好地服务‘融’端需求。”刘长宏再次强调说,资金链条形成闭环,从而更好地服务京东零售业务的发展。
从“闭环”走向“圈外”
不过,随着京东金融的不断发展,它也有了更大的“野心”。
“京东金融已经不再局限于围绕自己的零售业务做服务,更希望能够‘走出去’。”刘长宏说,这是京东金融今年下半年的重要目标。
何以会有这种转变?
这并不难理解。目前京东金融所涉足的六大板块,均是互联网金融竞相争夺的红海市场,尤其是支付、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
在支付市场,比达咨询发布的《中国移动支付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40261.1亿元,环比增速24.8%。预计2015年下半年市场规模将达51763.8亿元,环比增速将达28.6%。
在供应链金融市场,宏源证券统计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供应链金融规模已达8万亿元,2015年有望突破10万亿元,到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5万亿元。
在消费金融市场,易观智库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5》显示,2014年,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达到96.9亿元,环比增长112.5%,预计到2017年,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在外人看来是竞争对手,但被刘长宏称为“友商”的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旗下的支付宝和蚂蚁小贷早已“走出去”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花呗”和“借呗”也于近期对外开放。
毫无疑问,京东金融也想在这些领域分更多的“羹”。“走出去”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6月1日,京东金融与远洋地产合作推出“白居易”首付分期。7月7日,又与王府井百货达成合作,后者接入京东金融旗下“白条”和京东支付产品,消费者在王府井百货可使用京东“随便刷”个人贷款和分期付款。
还未等大众缓过神来,7月31日,京东金融与丁丁租房展开合作,推出“丁丁白条”房租分期产品。几乎同期,互联网金融企业“金融1号店”宣布接入京东支付,并表示未来在供应链金融、小额贷款、互联网理财等方面,都将与京东金融展开合作。
目前,京东金融的合作商户突破10万家,已与旅游、百货、地产等领域商户达成合作。
从广告引流到产品引流
这样看来,京东金融的“棋局”已经非常清晰。
“但是,京东金融的整体规模还有待扩大。”刘长宏说,特别是众筹财富管理和保险板块。在他看来,如此布局之后,如何将用户引流到“棋局”中“愉快地玩耍”,则是京东金融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京东金融也在做各种各样的广告引流,但我们更希望靠产品引流。”刘长宏补充说,在京东金融的生态圈里,众筹、财富管理和保险除了构成“投”这一端,也是京东金融的主打引流产品。
的确,广告引流能将用户带到京东金融这里,但用户接触京东金融之后,要长期使用京东金融的产品才能称之为有效引流。因此,产品能否吸引并留住用户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靠产品引流上,京东金融已有试水。
前文提及的京东金融与远洋地产合作推出“白居易”首付分期,就是一个典型。京东金融先与远洋地产推出了房产众筹项目,再捆绑推出了“白居易”首付分期和“装修白条”。
“各类众筹项目能吸引用户进来,但引流效果并不是非常明显。”刘长宏坦言,下一步在众筹板块将更多围绕跟用户安全生活相关的方向努力,进一步增强引流效果。
“财富管理和保险的引流也不凸显。”刘长宏以财富管理为例,一方面京东金融通过理财产品结构化吸引用户,也就是说,将这些理财产品进行组合,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提高用户的综合收益,从而吸引用户。比如,用户投资100元,京东金融会推荐他一部分用来买基金,一部分用来买国债,剩下的钱买其他类型的理财产品。另一方面,京东金融也会通过社群方式吸引用户。
刘长宏所说的“社群”,京东金融已有一些探索,比如在5月份推出的社交金融产品“妈妈理财”。该产品主要提供针对宝宝的理财产品,兼具记录照片、心情和多人互动的社交功能,期望以社交金融方式吸引用户。
“当吸引用户使用这些产品后,京东金融会适时将其他板块对接进去。”刘长宏表示,除了从“投”端往“融”端引流,“融”端的支付、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也将采取类似方式,计划往“投”端引流,从而使得京东金融的生态圈之间的产品能够相互引流,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拿什么与阿里巴巴抢“地盘”
相对于自身需要解决的引流问题,京东金融所面临的竞争问题也不容小觑。
仅拿京东金融的主要竞争对手阿里巴巴来说,京东金融涉足的六大板块,它均有涉足。在支付领域,阿里有用户过4亿的支付宝,长期稳坐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头把交椅”;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有蚂蚁小贷;在消费金融领域,有“花呗”和“借呗”;在众筹领域,有淘宝众筹和蚂蚁达客;在财富管理领域,也有余额宝、招财宝、娱乐宝等理财产品;在保险领域,还有与腾讯、中国平安等设立的众安保险。
“京东金融和阿里巴巴各有各的优势,我认为只要按各自的优势发展,大家都有机会。”刘长宏坦言,在支付、理财等方面,京东金融起步晚,做得没有阿里巴巴好,但京东金融的主要优势是信贷业务,即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
尽管刘长宏并未透露信贷业务的具体数字,但他告诉《支点》记者,每年的信贷业务规模在几百亿元。
不过,阿里巴巴也在不断加码信贷业务,特别是消费金融。不单京东金融开始“走出去”,阿里巴巴旗下消费金融产品“花呗”,也于近期接入大众点评、唯品会、亚马逊、当当网等40多家电商平台。竞争已经开始“白热化”。
京东金融又该如何应对?
刘长宏倒不是很担心。“关键在于风险把控,京东金融的坏账率在1%以下。”他表示,这是检验互联网金融能不能保持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不久前京东金融和美国一家名叫Zest Finance大数据分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成立了名为JD-Zest Finance Gaia的合资公司,利用大数据分析管控风险。
“下一步,京东金融还会接入更多数据库,比如央行、国安部以及第三方数据。”刘长宏透露,京东金融正在申请第二批个人征信公司牌照,以期建立更成熟的数据库模型,从而增强竞争力。
这一盘“棋局”,京东金融已布局完。至于结局如何,只能交给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