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的国企也要改革
2015-09-17周其仁
周其仁
盈利的国企还要不要改?上一波国企改革的中心口号是扭亏增盈。这也带来一种误解,就是认为但凡国企实现了盈利,余下的就是做大做强的管理问题,再也不需要深化改革了。到了国企普遍盈利,特别是央企的年利润高达万亿人民币的时候,说国企还要深化改革,听起来似乎就不那么入耳了。
我的看法是,对央企利润还可以作点分析。
首先,企业的账面利润并不完全是经济学范畴的利润,其中一部分可能是企业所占用资源的租金。譬如资源型企业占用大量可开采资源,以及国家通信公司占用的通信基础设施等。这些稀缺程度极高的资源,给谁占用,都会产出收益。如果开放竞争,非国有企业或非央企公司,是不是愿意出价来争得占用这些资源的权力?这里所说的“价”,是资源的租金而不是利润,应该从央企账面利润里扣除,因为它并不代表央企经营决策和管理努力所带来的真正贡献。
其次,在市场经济里,利润还具有资源配置导向的功能,因为不论利润如何产生,总意味着“需要向产生利润的方向投入更多的资源”。换言之,利润导向与市场准入注定在一起发挥作用,才不断把企业家创新之果“外溢”到整个产业和市场。但是,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部分央企获得高额利润,可所在市场又不开放准入,其他企业眼见这里存在超额利润,也不能进场来竞争一番。这种“关门赚得的利润”,对整体经济并不完全是正面的,而是一切其他企业和消费者的成本。
现在大家看到,中国在全球市场上的成本优势消失得很快。原因之一,就是大批中国企业的成本中含着“硬硬的难以消化的部分”。当下不少央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资费水平偏高,要政府出来喊话降低资费,恰恰表明市场不准入条件下的关门利润,对国民经济不但不是福音,反而是一种成本负担。
再次,央企的巨额账面利润,大部分留存央企自己支配,在分配上并没有全额上缴国家财政,更没有回馈其产权主人即全国人民。至于把很小一部分利润或资产划给社保,本质上是对历史欠账的一种补偿,因为我国社保的缺口,主要来自过去低工资时代国企工人没有、也不可能预扣下的养老金。
但是,国有资产并不仅仅来自国企工人的贡献,全国人民包括农民也对国资形成作出了贡献,因为多少年低价缴纳的粮食税,的确也是国资的一个来源。倘如问到农民从央企巨额的账面利润中得到过什么实际收益,恐怕基本上就是没有。这样的分配格局,不改是不行的。
综上所述,盈利的国企还要不要深化改革,答案是肯定的。从紧迫性来说,现在恐怕也不亚于上世纪90年代那波国企改革的时代环境。因为从机会成本的视角看,当下盈利的国企如不深化改革,代价将不但是某一个经济部门的,也是国民经济全局的;不但是经济的,也是社会的和政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