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野蘑菇
2015-09-17朱大方
朱大方
近年来,蘑菇的营养价值得到各国营养专家的普遍认可与重视,它低热量,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功效。美国人把蘑菇誉为“上帝的食物”,日本人认为蘑菇位于植物食品的顶峰,联合国粮农组织更是将蘑菇纳入人类最佳饮食结构———“一荤一素一菇”。加上其味道鲜美,成为人们喜爱的食物之一。其中野生蘑菇无论是口感还是滋味,都比用人工方法培育出的好吃得多,营养上也更胜一筹,但在这美味背后,也存在巨大的健康风险,人们一旦误食有毒的野生蘑菇,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危及性命。
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情况来看,自2004年1月以来,全国共有毒蘑菇中毒事件585起,3823人中毒,785人死亡,病死率高达20.53%,毒蘑菇对人们的健康威胁不容小觑,在此我们一起来认识下这些毒蘑菇的真面目,真正认识他们,远离他们,保护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各种致命的毒蘑菇
据文献记载,我国有毒蘑菇(或叫毒蕈)180多种,其中毒性较大可致人死亡的有10余种,如褐鳞小伞、肉褐鳞小伞、白毒伞、褐柄白毒伞、毒伞、残托斑毒伞、毒粉褶蕈、秋生盔孢伞、包脚黑褶伞、鹿花蕈等。
毒蘑菇中含有的毒素很多,而且毒素往往交叉存在,一种毒蘑菇中可以含有几种毒素,一种毒素又可能存在于多种蘑菇中,而且这毒素经烹调加工或者晒干都不能消除。中毒的表现与毒蕈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
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以下5种。
胃肠炎型:潜伏期较短,仅30分钟~6小时。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菌酸等毒素引起。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偶有致死。
神经精神型:潜伏期仅10分钟~2小时。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蝇碱、蟾蜍素和幻觉原等,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
溶血型(也称血液毒型):潜伏期一般为6~12小时,由鹿蕈素、马鞍蕈毒等毒素引起,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多脏器损害型(肝脏损害型):潜伏期10- 24小时,有时长达数日。主要由毒伞七肽、毒伞十肽等引起。毒素耐热、耐干燥,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在初期(1- 2日)轻度的胃肠炎表现之后,患者有一假愈期,其间除纳差和轻微乏力外,似乎已病愈,但实际上正在发生肝损害。大多数病人会接着出现脑、心、肾等内脏损害,其中以肝损害最为严重。此型病情最为凶险,病死率很高。
光过敏性皮炎型(也称类植物日光性皮炎症状):主要误食胶陀螺菌(猪嘴蘑)所致,在身体暴露部位,如颜面等出现明显肿胀、疼痛。特别是嘴唇肿胀外翻,形如猪唇。另外还可有指尖疼痛,指甲根部出血等。
民间五大认识误区
我们如何预防毒蘑菇呢?预防毒蘑菇中毒最好的方法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
面对各种各样的菌类,如何选择无毒味美的,人们大多依据过往经验,殊不知唯一准确可靠的方法,就是专业人员根据蘑菇形态特征的分类进行鉴定,有时甚至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普通市民一般难以辨认。不能完全依赖于各种“经验”和“土法”,这也是目前造成误食中毒的主要原因。在这儿我们梳理了常见的民间五大识菌误区。
误区一:鲜艳蘑菇有毒,普通颜色无毒
不能简单根据颜色与形状区别蘑菇是否有毒。鸡油菌、褶孔牛肝菌和大红菌等颜色鲜艳,美味可食;而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等剧毒蘑菇,其颜色则为灰色或白色。
误区二:家畜粪便上的有毒,松树下的无毒
大部分蘑菇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有的有毒,有的可食。有一些毒蘑菇的确喜欢生长在粪便上,如盔孢伞和花褶伞中一些有毒种类。但是鹅膏、口蘑、红菇中一些有毒种类也生长在松林中。
误区三:跟银器一起煮,变黑有毒,不变无毒
蘑菇毒素不能与银器等发生化学反应,颜色也就不会变化。如鹅膏毒素颜色就不会变化。
误区四: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
有的毒蘑菇的确具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但是有一些多汁蘑菇受伤后,有乳汁分泌,同时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它们不仅没有毒,而且还是美味食用菌,如多汁乳菇(俗称奶浆菌)。
误区五生蛆、生虫的蘑菇没有毒
许多含有剧毒的鹅膏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
怎样预防毒蘑菇中毒
目前我国已经鉴定的能食用的野生菌只有10余种。但有毒的野生菌也有可能会混到可食用的野生菌中。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来。人如果吃了毒蘑菇,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因此没有野生菌鉴别能力的人千万不要随意采食。那么如何降低野生菌中毒风险?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预防。
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只食用一种。采来或买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反应,原来没毒的也可能变成有毒。而在烹调时,最好把蘑菇在沸水中煮上3~5分钟,捞出后再用清水漂洗,然后再炒食。像食用牛肝菌,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煮熟一下,把毒性降低,以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性。
食用野生菌时不要喝酒或尽量少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同时,酒精会导致全身血管扩张,从而导致血液加速,增加吸收毒素的速度,进而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
加工环节出现失误也是导致中毒的主要原因。加工可食用野生菌时,如果蘑菇未熟透或者这些蘑菇粘到其它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蘑菇,就可能发生中毒。野生菌在炒熟后要尽快食用,不要等到冷了或是第二天没有热透就食用,现做现吃是最好的。
野生菌的食用要适可而止。虽然野生菌味道鲜美,含有较丰富的植物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但一次性大量食用或连续食用野生菌,会导致人全身血糖降低,出现全身无力的现象,增加中毒概率。
误食毒蘑菇该怎么办?
一旦误食野生毒蘑菇,若出现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疗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催吐:应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尽快催吐。
及时到医院治疗:立即到正规医院救治,携带剩余蘑菇样品,明确何种蘑菇中毒,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因此医务人员在接诊到疑似有毒蘑菇中毒患者时,最好请专业机构对蘑菇标本进行专业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