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经济下企业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的融合

2015-09-17青海大学财经学院青海西宁810016

商业会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责任绿色企业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 青海西宁810016)

一、引言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绿色经济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标,将环保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一种平衡式经济。

内部控制是指在一个单位内部,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中所称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含服务)、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内可以提高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增强企业自身的凝聚力,提升企业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对外则可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吸引资金和人才,长远地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二、绿色经济下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在目标定位上,与《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提出的三个目标相比,增加了一个战略目标,即与企业的远景相关的高层次目标,而且对报告类目标有所扩展,不仅包括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还包括所有对内、对外发布的非财务类报告的准确性、可靠性。

在绿色经济下,笔者建议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界定为如下几项:(1)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2)资产安全;(3)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4)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5)促进企业事先制定的发展战略;(6)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即在原有目标中增加了绿色目标,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企业发展方向,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三、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最早由美国学者谢尔顿 (Sheldon)于1924年提出。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社会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首先在西方世界发起,近10年来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表明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企业不仅要为盈利负责,还要对环境负责,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定义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它是组织管理者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和保护社会利益所承担的一种管理责任。经济学家王志乐(2005)认为,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他把企业社会责任上升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并认为“企业是一个多面体,在经济范畴,企业追求最大利润;在法律范畴,企业要做好企业公民;在道德范畴,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企业内要构造出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氛围;另一方面是在企业外,要主动承担对社会各利益相关者的义务。”

四、绿色经济下企业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的融合

发展绿色经济是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的基本方式。企业是绿色经济的践行者,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绿色产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包括如下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一)内部环境与社会责任的融合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内部环境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及其错误的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盈利至上,利润唯一”成为许多企业发展目标的功能和基本定位。而有些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许多企业对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理解不一。认识的不一致和不全面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同时某些企业管理者采用不恰当的管理方法。在2010年9月份,腾讯公司与360公司两大网络巨头不顾消费者利益的恶性竞争凸显当前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在绿色经济下,企业的管理者应该积极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制度建设,管理者要认真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同时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考虑我国企业的现状和实际,促进企业强化社会责任功能并完善相应制度,使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积极更新经营理念,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全员社会责任意识,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承担社会责任,构建和谐企业,在企业的发展中,应该形成一种文化。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社会责任的理念灌输给各个部门以及广大员工,就能为企业管理行为和员工行为提供基本的准则,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理念和价值标准。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功,不仅要看它盈利的多少,还要看它是否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

(二)风险评估与社会责任的融合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过程是识别、评估和管理影响被审计单位实现经营目标能力的各种风险。在绿色经济下,风险评估过程更应关注企业社会责任风险。企业社会责任风险指的是由于企业没有或不当承担社会责任而导致企业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社会公众开始关注并重视企业社会责任,而企业也面临着来自社会各利益相关方越来越重的压力:企业若处理不当与环境、员工、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则有可能招致企业声誉和价值受损等一系列风险,比如不能正确履行纳税义务带来的税收风险;不履行环保责任带来的环境风险;借贷关系产生的信用风险;假冒伪劣产生的商业道德风险;由于不正当竞争产生伦理道德风险;不救难济困产生的社会形象风险。正是由于风险对企业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使得企业有必要专门投入一定的资源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作持续的评估。

(三)控制活动的低成本化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包括与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相关的活动。

企业执行内部控制活动是履行社会责任最直接的方式,企业应当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承担对人类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努力做到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余热、余压的综合处理和循环利用。督促企业依法做好污染减排工作,自觉做到达标排放。鼓励企业在生产中采用循环工艺,开发绿色产品,加大科技含量高节能型设施的投入,向社会和消费者提供质量好、环保型产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和所在社区、政府对企业的认可和支持,其无形资产是无价的,收益大于成本投入,这才是企业的生命线。

(四)信息与沟通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指出:“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内部控制的运行必然要建立在一定的、具体的、物质的系统之上,同时,参与内部控制运行的人员之间也必然要有一定的沟通渠道。信息的沟通和交流需贯穿于整个经营管理活动中,确保所有部门和员工充分理解和坚持现行的政策和程序,确保相关信息能及时传达到应被传达到的人员。

信息和沟通相互联系(见图1),信息是沟通的对象和内容,而沟通是信息传递的手段,沟通包括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两个方面,企业内部可以通过会议、培训、调查、面谈等方式让管理层及每一位员工了解企业在通信保障、产业发展、服务客户、关爱员工、保护环境、社会公益等方面践行社会责任情况以及取得的成绩。对外企业可以通过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取得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加强企业与外部沟通、刺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吸引外来投资、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提升企业管理绩效的作用。

(五)加强内部监督

图1 信息传递与沟通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企业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或经授权的其他监督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任何一个系统,要有效、持久的运行,都应该是一个有正反馈机制的系统。内部控制系统也不例外,对内控的监督就是这样一个正反馈机制。在绿色经济下,要加强地方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管力度,地方政府应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以政策去引导和规范企业负责任的行为,同时通过逐步建立市场激励和社会监督与服务机制来积极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把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全面落实的发展观,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

猜你喜欢

责任绿色企业
绿色低碳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责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