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言文有效教学探究
2015-09-16万磊蕾
万磊蕾
[摘要]文言文学习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内容。主要从培养学习兴趣、优化课堂设计、开展针对性练习等几个方面对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文言文兴趣设计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019
所谓“文以载道”,就是指语言文字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文化知识,更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凝聚着民族的发展历史、传统文化,承载着人类优秀的智慧结晶。文言文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于记载历史,传承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可以汲取古人优秀的思想文化,为提升自身素养而奠定基础。但纵观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应试教育痕迹还是较重,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兴趣不高,加之教学中教师以讲为主,强调应试技巧,文言文教学效率也就可想而知。要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还得立足学生的实际,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多引导学生探究,在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辅以针对性练习和应用。
一、关注文言文兴趣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只要一提到文言文就害怕,文章记不住,翻译不出来,更不要说对文言文的内涵有自己的体会了。结合大多教师文言文教学方式来看,多是在课堂中讲解文言文的翻译,然后再让学生背诵,学生自然感觉枯燥无聊。其实,要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教学中还得让学生主动参与,要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首先要结合文言文内容从学生生活中选择相应的素材,拉近文言文和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所在。如《采薇》是一首戎卒返乡诗,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教学中发现有很多学生都是外地的,长期没有回家,故而教师先以“思乡”为主题,引导学生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再转入到《采薇》的诗句探究中,学生自然就会更加感兴趣。其次,要注重以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不能以单纯的讲授为之。如在《阿房宫赋》的教学中,先呈现阿房宫的相关图片让学生欣赏,然后介绍唐敬宗时的相关宫廷生活,接着追问杜牧“为何会写出这样的一篇文章,其用意何在”,让学生在初步了解历史的基础上进行探究,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的内涵。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在以往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模式基本是“讲—练—背”,很多时候学生甚至没有读作品,教师便开始讲翻译,再让学生练后背诵,学生在学习中自然很难理解作品的内容。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它是一种“压缩式”的文章,在解读时需要先将其翻译为现代文,然后再对其内涵进行分析。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探究,要引导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去尝试翻译,应用文言文基础知识把握其内容,理解其内涵。
首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读的时间,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顺,更要熟读,这样才能在翻译时做到文从字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文言文,可结合班级学生情况组织学生竞赛读、配乐读等,在读的过程中要在断句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其次,在探究其内容和内涵时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活动或问题引导学生多交流。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秦、晋围郑,形势紧迫,为何烛之武仅凭口舌说服秦伯让形势有了突变?烛之武又是如何说服秦伯的?在翻译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而掌握了这两点,学生也就能很快地把握烛之武论辩的关键所在。最后,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言文中所涉及的相应文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后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的整理和应用。
三、及时开展针对练习,强调应用提升技能
在以往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布置练习的要求较为统一,练习的针对性不强,学生多是机械完成。从应用上看,多以完成教辅中的文言阅读为主,实践类的应用较少。其实,文言文并非高于生活之上,而是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练习,注重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这对提升文言文教学效率是大有裨益的。
首先,就针对性练习而言,一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布置相应的练习题。如有的学生翻译不到位,练习就应以翻译为主,而有的学生在内容理解上不到位,练习就以理解为主。二是要结合教学目标展开练习。《谏太宗十思疏》中要求学生掌握“以、哉、所”的意义和用法,教学后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该文展开练习,也可进行拓展类练习,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达到目标。其次,要注重拓展文言文的应用渠道。如在古今异义词的学习过程中就可组织学生对古今词义的差别进行分析,如元首、得志、知足、根本、骨肉等词的古今义相反,也可开展文言文知识比赛,或组织学生写文言文作文。
总之,文言文学习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内容,高中语文教师要正确看待文言文对学生的发展作用,通过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多引导学生应用文言文,这样才能让文言文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