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山茶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文献分析

2015-09-16葛立雯潘正康

福建林业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国专利山茶外植体

葛立雯,郭 维,潘正康,王 嵩

(贵州省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贵州 毕节 551700)

我国山茶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文献分析

葛立雯,郭 维,潘正康,王 嵩

(贵州省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贵州 毕节 551700)

为弄清我国在山茶属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状况,采用文献计量学统计方法,对1980—2013年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发表有关山茶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期刊共计93种,发表文献10篇以上的期刊有2种;有457位作者参与写作,第一作者发文量超过5篇的有3人;2010年发表的研究文献量最多,达23篇;有91家机构发表文献,发表论文超过5篇的有10个机构,共发表106篇,占总数量的50.72%;研究对象以茶组最多,高达66.79%;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培养基中外源激素种类与配比方面。

山茶属;组织培养;文献计量学;文献分析

据《中国植物志》[1]记载,山茶属植物约20组,共280种,分布于东亚北回归线两侧,我国有238种,以云南、广西、广东及四川最多。本属植物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如原产我国的茶树,其嫩叶可制茶叶,而茶叶是广泛嗜好的饮料,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2];油茶种子含油量高,是高级食用油及工业用油的主要来源之一[3];本属多组植物为著名花卉植物,具有观赏价值[4],同时如杜鹃红山茶、金花茶等有“植物大熊猫”之称,为珍稀濒危植物且具有药用价值[5-7]。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完全人为控制培养条件,摆脱了大自然中四季、昼夜的变化以及灾害性气候的不利影响,且条件均一,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可实现高度集约化和高密度工厂化生产,也有利于自动化控制生产,它是未来农业工厂化育苗的发展方向,因此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于山茶属植物的育苗具有重要意义[8],并且得到了广泛利用,有关这方面的文献报道很多。本文将1980年后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有关我国山茶属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我国山茶属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源,检索1980—2013年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有关山茶属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文献(含论文集、学术论文、文献综述、中国专利、硕博论文以及研究简报等)。共检索出研究文献209篇、硕博论文19篇(1994年开始收录)及中国专利17项(1985年开始收录)。

1.2 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及Excel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期刊的载文分布

图1 不同期刊文献发表量占总发表量百分比

国内发表有关山茶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期刊共计93种,其中发表研究文献达10篇及以上的为《中国茶叶》和《福建茶叶》2种,占所有发表过该类文献的期刊总数的2.15%;发表研究文献达5~9篇的为《茶叶科学》、《茶叶通讯》、《茶叶科学简报》、《安徽农业科学》、《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茶叶》、《中国农学通报》、《经济林研究》、《湖南林业科技》、《茶业通报》10种,占所有发表过该类文献的期刊总数的10.75%。从各期刊文献发表量来看,发表10篇及以上的2种期刊其文献发表量占总发表量的11.00%,发表5~9篇的10种期刊其文献发表量占总发表量的29.19%(图1)。从图1可看出,我国山茶属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文献在各期刊上的分布较不平衡,多数期刊只刊载过1篇相关方面的文献。

2.2 不同作者的发文量

2.2.1 研究文献类不同作者的发文量 从第一作者来看,大部分第一作者发文量仅1篇,占发文作者数的83.65%;发文量在2~4篇的有23人,占发文作者数的14.47%;发文量为5~9篇的只有3人。从所有作者来看,总计457位作者参与写作我国山茶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文献,其中参与10篇以上的仅成浩、刘德华2人,分别为16篇、12篇;参与5~9篇有17位作者;参与2~4篇的有95位作者;其余343位作者只参与写作1篇,占总作者数的75.05%。

上述结果表明,我国在山茶属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者具有明显分散的特点。究其原因:一是山茶属植物的研究涉及到植物分类、生理生化、生态环境、利用开发等许多领域,导致研究力量分散;二是专门从事山茶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工作者甚少,且研究工作没有延续性。

2.2.2 硕博论文及中国专利类不同作者的发文量 硕博论文类除1篇为博士论文外,其余18篇均为硕士论文,且分属不同作者和导师;专利类从第一发明人(含设计人,下同)来看,有3 位发明人发明了2项专利,其余11个专利均由不同发明人申报。在第一发明人中有7位发明人发表过相关研究文献,其中成浩16篇、陈永忠7篇。从所有发明人来看,17个专利共涉及78位发明人,其中14位发明人发明了2个专利。

图2 1980—2013年研究文献的发文量

2.3 不同年份发文量

2.3.1 研究文献类不同年份发文量 从图2中看出,2010年发表的山茶属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文献最多,达23篇;1982年发表文献最少,仅1篇。1980—1997年发文量一直在每年4篇上下小幅波动,1999—2002年这5 a间发文量一直保持在每年3篇,而从2003—2013年发文量呈大幅上升的趋势(2013年数据截至到6月份,下同)。这种趋势表明,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追求绿色健康的生活水平,山茶属植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开发,与此相应的组织培养研究也越来越被重视。

2.3.2 硕博论文及中国专利类不同年份发文量 从图3可看出,山茶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硕博论文从2003—2013年,每年在2篇左右;在中国专利方面,1986年有1个专利,随后直到2002年才有1个专利,之后屡有增多,在2012年出现最大值,这表明现阶段我国山茶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多。

图3 硕博论文及中国专利的发文量

2.4 作者的隶属机构分布

2.4.1 研究文献类作者的隶属机构分布 从图4可知,搜索到的209篇研究文献中,共计有91家机构发表。其中有10个机构在此期间发表的论文超过5篇,共计106篇,占总数量的50.72%;而发文在2~4篇的共有15家机构,其发文量共占总数量的17.70%。发文最多的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达22篇,占10.53%;其次是湖南农业大学(包括原署名湖南农学院),共20篇,占9.57%;发文10篇以上的还有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农林大学(包括原署名福建农学院),各为15篇、13篇,共占13.40%。

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开展山茶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机构分布不均衡,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湖南农业大学领先,而31.58%的机构仅发表1篇文章,说明其研究的延续性不强,特别是在一些特色地方资源较为丰富的云南、贵州等地,需要进一步培养山茶属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人才,以促进优势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图4 研究文献类作者的隶属机构分布

2.4.2 硕博论文及中国专利类作者的隶属机构分布 硕博论文类共计归属于11家机构,其中最多的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均为5篇。其中博士论文最多的机构也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其次为福建农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分别为4篇、3篇;其它机构仅1篇。中国专利方面除1项为个人所有,其余16项分属于12家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黄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及安徽农业大学各2项。

2.5 文献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图5 研究文献类的不同研究对象比例

2.5.1 研究对象 根据《中国植物志》[1]及山茶属植物分类的研究资料[9],将文献中的研究对象按照组级别进行分类,部分文献可能有多组对象,则按组数折算百分比进行统计,结果见图5。从图5可以看出,我国山茶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涉及到茶组、红山茶组、金花茶组、油茶组、短柱茶组及连蕊茶组,其中研究最多的是茶组,占66.79%;其次是油茶组,占17.98%;最少的是短柱茶组及连蕊茶组,均仅有1篇文献。

硕博论文研究对象也是茶组最多,为8篇;其次是油茶组、金花茶组;而红山茶组仅1篇。中国专利类对象则是茶组、油茶组分别为6项、5项,金花茶组、红山茶组均为3项。

2.5.2 研究内容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一般重点探讨培养基配比、外植体及培养环境条件,在国内期刊公开发表的209篇研究文献中,综述类有48篇,高达23%,说明国内学者非常重视总结前人的研究,以期在实践中得到提升。以培养基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最多,有92篇,高达文献总数的57.14%,主要研究添加不同种类的外源激素及不同浓度配方后的生长效果;以外植体为研究对象的有23篇,占文献总数的14.29%,主要研究不同品种植株的外植体和不同部位切取的外植体组培后成活率的区别;对培养环境条件研究仅有7篇,主要探讨了培养时的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在余下的39篇文献中,均涉及到2类研究对象,以同时研究培养基与外植体的文献最多,有25篇;同时涉及培养基与培养环境条件的有10篇。

硕博论文主要集中于培养基中不同外源激素种类及浓度上,19篇硕博论文中,有18篇均包含此方面的内容;有6篇探讨了培养环境条件的影响;单纯研究外植体方面的只有1篇,研究21种金花茶的种胚来源外植体培养11 a所发生的变化。中国专利中,15项为培养基方面专利,另2项为外植体消毒处理方面专利。

3 结论与讨论

1)本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从事山茶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机构虽然较多,但多数仅偶然发表1篇文献;同时研究人员也表现为分散而延续性不强的特征,多数学者也仅因工作需要做一些临时性研究,造成我国山茶属植物组培方面知名的专家较少;在期刊方面也表现出同样状态,目前还没有形成专业的植物组织培养的专刊。

2)我国在山茶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茶组、油茶组、金花茶组等,而对一些地方优势资源研究较少。在研究内容方面主要集中在培养基,多数研究仅仅是改变培养基中外源激素种类与配方浓度,并且硕博论文和专利也几乎都集中这个方面,缺少相关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机理和生理生化研究,不利于组培技术的突破与发展。

3)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山茶属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力量薄弱,研究内容也比较肤浅,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差距[10],而山茶属植物资源无论是在经济价值方面,还是在观赏价值方面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能实现工业化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资源品质也得到保证,同时对濒危物种资源保护和种群扩大有着重大的意义。

[1]张宏达.中国植物志:第49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陶德臣.中国茶业经济史研究综述[J].农业考古,2001(4):245-258.

[3]黄敦元,郝家,余江帆,等.油茶研究现状与展望[J].生命科学研究,2009,13(5):459-465.

[4]陈国方,何海平,俞琳.山茶花品种的历史演化及其园林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3):230-231.

[5]张宏达.山茶属植物的系统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1.

[6]傅立国.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7]曹芬,樊兰兰.金花茶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3,22(4):95-96.

[8]江昌俊.茶树组织与器官培养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34(3):348-354.

[9]罗春清,谭晓风,漆龙霖.山茶属植物分类综述[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9,19(3):78-81.

[10]胡莹,杨柳青.山茶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08(2):6-9.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Analysis About Tissue Culture ofGenuscamelliain China

GE Li-wen,GUO Wei,PAN Zheng-kang,WANG Song

(AgriculturalscienceinstituteofBijie,Bijie551700,Guizhou,China)

To figure out the research status about tissue culture ofGenuscamelliain china,analyzed the literatures about tissue culture ofGenuscamelliain china since 1980 with literature metrology.The results show that:there are 93 journals published research literature on tissue culture ofGenuscamellia,two kinds of journals that published more than 10 articles;457 authors participated in the writing of those research literatures,among them only 3 persons who published more than 5 articles as the first author.the amount of research literature published in 2010 is the most,up to 23 Articles;there are 91 research institutions published literatures,10 of them published more than 5 papers,they published a total of 106 papers,accounting for 50.72% of all the papers;Tea group is one of the most research objects,as high as 66.79%.The research content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medium exogenous hormone types and formula.

Genuscamellia;tissue culture;literature metrology;literature analysis

2014-03-07;

2014-04-18

毕节市科技计划项目(纳雍县姑箐茶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产业化开发,毕科合字[2013]27号);毕节市科技计划项目(毕节市茶树资源圃建设及古茶树资源开发,毕科合字[2014]02号)

葛立雯(1986—),女,湖北荆州人,贵州省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实习员,硕士,从事茶树多样性保护与产业开发研究。E-mail:hyperionwenli@foxmail.com。

王嵩(1965—),男,贵州毕节人,贵州省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从事茶业栽培研究。E-mail:gzbjws8761@163.com。

10.13428/j.cnki.fjlk.2015.01.049

S723.1+32.6

A

1002-7351(2015)01-0237-05

猜你喜欢

中国专利山茶外植体
不同激素配比对紫花苜蓿幼苗4种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效果的影响
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 家电企业获奖专利选登
红山茶
《山茶梅花图》
濒危植物单性木兰外植体启动培养
解决苹果矮化砧M9外植体褐化现象的研究
圆珠笔用墨水中国专利介绍(续)
梦山茶
圆珠笔用墨水中国专利介绍(续)
荣获第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项的农药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