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观察

2015-09-16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国家标准标准化标准

标准观察

◆ 标准“硬起来”是改革必经之路

2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措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提高产品和服务标准,是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关键。我国的新型农产品、高新材料、高铁、信息设备等产品,金融、互联网服务,都具备巨大的产能和富有竞争力的品质,不仅满足着国内市场的需求,还需“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要实现我国的经济发展达到中高端水平,我们的产品、服务应该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普遍的品质出众、市场占有率领先。

要拿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参与市场竞争,需要让我们的标准先“高起来”“硬起来”“严起来”,如果标准管理“软”、标准体系“乱”、标准水平“低”,不可能打造出中国品牌。

因此,一方面我们应该秉持开放的心态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国内标准应当等同于或者高于国际通常标准,有差距就应积极改进、主动赶超,力争领先。另一方面,有资格制定和发布标准的学会、协会、商会和产业技术联盟等也应以“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为宗旨。我们的标准应当基于科研领域的前沿成果,保持更新,与时俱进,同时贴近一线,切合实际。

此外,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中,存在一些模糊、矛盾的情况,对此需要全面清理和修订,将现行各级强制性标准进行整合,尤其是在涉及公众利益的健康、安全、环保等领域,必须推行统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为了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理应做好标准的梳理和重新审视,让“推荐性标准”逐渐退出,让“公益类标准”成为主流。

国家标准是企业标准的“底线”。企业可以自主制定实施产品和服务标准,但企业标准理应严于国家标准,绝不能低于国家标准。只有这样,企业的产品质量才能更具竞争力,才能拥有打造世界级品牌的实力。

在逐步建立起一套涵盖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的标准体系过程中,还必须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建立完整长效的标准实施效果评价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

优化标准体系,完善标准管理,是促进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然要求;而由于标准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这更是深化改革中不容忽视的必经之路。

(摘编自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 标准之争,不能成为发展之累

2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冬春生活安排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确定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措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研究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更加有效支撑经济发展。

此次常务会议谈及到一个具有相当延伸性的词汇,就是标准。在商业领域有句名言,叫“三流公司做产品,二流公司做品牌,一流公司做标准。”如果把标准的意识形态上升到国家层面,那对于市场来说,不啻为一次秩序和动力的有效回归。

正如此次常务会议所说,“目前一些方面存在的标准管理‘软’、标准体系‘乱’和标准水平‘低’的状况。”两年前的媒体和农夫山泉的标准之争,在为观察者们大开眼界之余,也间接地科普了大众的“标准”概念。

标准面前,谁也跑不掉。代表国内消费的包装饮用水如此,代表中国名片走向海外的中国装备制造业也是如此。去年9月,经济日报发布一篇《高铁“走出去”须掌握标准制高点》的评论,文章就指出我国高铁的质量并非不过硬,而是缺乏一套国际认可的衡量标准。中国高铁对外输出,更为重要的还是要在全球范围内掌握标准制高点。消费、制造、出口贸易,真的是谁都离不开标准的无形“熊抱”。

李克强总理说“现在中国经济要向中高端迈进,产品、服务质量的提升是关键,这就对我们推进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常务会议也提到实质性的四点,分别是:完善标准化法规制度;全面清理和修订现行国家、行业、地方标准;鼓励学会、协会、商会和产业技术联盟等制定发布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以及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确定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措施,最终的落脚点已然是促进经济提质和增效升级上。尤其是标准的国际化水平,期望值最高。它将使我国标准在国际上立得住、有权威、有信誉,为中国制造走出去提供“通行证”。

“推动产品服务向中高端迈进,又能激发市场活力,让企业在竞争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这是李克强总理对标准化改革的下一步工作的愿景展望。标准之争不能再囿成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模糊不清,否则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节奏有可能被打乱。摈弃掉这种发展之累,是时候打造出标准的整合、制定、提高的几个升级版了。

(摘编自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 “标准化最佳实践”国际交流会召开

2月4日,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主办的“标准化最佳实践”国际交流会在京召开。来自万维网联盟(W3C)、美国信息技术理事会(ITI)、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绿色网格联盟主席、德国标准协会等国内外专业学协会、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的6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国家标准委殷明汉总工程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马林聪院长、国家标准委工业一部袁晓鹏处长一同出席会议。

殷明汉总工程师指出,中国现行的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经过近两年的调研论证,国家标准委明确地提出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市场主体真正成为制定规则的主要参与方。这既是中国标准化改革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次交流会的主题与中国目前正在研究推进的团体标准化工作密切相关。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促进国内外标准化利益相关方,尤其是专业的协会和团体,在标准化管理运营规则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为建立完善我国团体标准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提供支持。

(摘编自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网站)

◆ 2015年农业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召开

1月30日,国家标准委组织召开2015年农业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会议对2014年农业标准化工作成绩进行了盘点,重点对2015年农业标准化工作进行研究并达成诸多共识。

在听取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后,国家标准委副主任于欣丽表示,2015年农业标准化工作将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有关安排和部署,加快改革创新,集中解决农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抓统筹重协调,抓重点求突破,抓难点强实效,抓创新谋发展。

抓统筹重协调,就是要充分利用农业标准化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水利、农业、商务、林业、粮食、供销等涉农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加强与财政部门合作,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绩效工作;加强对农业类技术委员会的管理和指导,按时完成国家标准制修订和复审任务;支持高校农业标准化学科建设,培养农业标准化各类人才,构建学科齐全、人才层次结构合理的农业标准化人才队伍。抓重点求突破,就是要加强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加快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提出我国畜禽健康养殖标准体系,完善鲜活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抓难点强实效,就是要开展示范区提升工程,扎实推进示范区绩效考核和示范效益评价工作,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信息平台建设。抓创新谋发展,就是要推动农产品安全标准化工程,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标准化工作,加大农业标准化宣传培训力度,落实农业领域中国标准走出去战略。

据介绍,2015年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将更加有力地支撑中国特色新型现代农业发展和纳入工作重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标准化建设,有效支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发展。国家标准委还将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生产区域的农户家庭农场开展调研,分析农户家庭农场的标准化需求,分类研制农户家庭农场发展急需的生产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和贸易标准,提出支持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有效经营的标准体系,探索开展由农户家庭农场承担的农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质检总局、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国家粮食局、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以及有关单位、直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派员参加会议。

(摘编自国家标准委网站)

◆ 《标准化机构间典型合作机制研究》成果发布

2月10日,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承担研究、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资助的《标准化机构间典型合作机制研究》项目成果发布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马林聪院长、白殿一副总工,国家标准委综合业务部于茜处长,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技术法规与标准化部总监Wolfgang Leetz、科技创新管理部总监王一凡等出席会议。来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学协会、联盟的30余名代表参加了 会议。

《标准化机构间典型合作机制研究》项目研究报告以中英文双语形式发布。该项目从学术研究和机构实践的角度,对ISO和IE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和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等区域标准化组织、德国标准协会和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等国家标准机构相互之间或者与其他组织之间开展的典型合作模式展开研究,解析了这些合作机制的背景、基础与效果;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标准化机构间所开展合作的类型演进,并从竞争态势、合作战略和组织资源三个维度分析了各类标准化机构选择适合自身的合作模式的影响因素;最后,研究基于中国标准化发展中的新需求与关键问题,在国际标准化的视野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供业界参考。

(摘编自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网站)

◆ 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与应用研讨会召开

1月8日,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与应用研讨会在济南市召开,此次研讨会由济南智能输配电创新型产业集群主办,来自山东省质监局、济南市质监局、市建委、市规划局、区管委会、山东大学、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山东省工程咨询院、规划院,以及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济南创新谷、济南新材料产业园等创新型园区的30余名代表参加此次会议。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杨锋副研究员以欧洲和中国为例解析了ISO 37120的研制宏观背景,ISO 37120的研制历程,重点分析了ISO 37120的目的、核心、结构及其指标和分类,介绍了在国内开展ISO 37120试点的组织实施方式,并介绍了ISO 37120在上海和国内应用的情况。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刘春青研究馆员介绍了ISO/CD 37101 《城市可持续发展及恢复管理体系一般原则和要求》的框架结构、主要内容以及战略步骤和操作步骤。御道咨询的董山峰介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估方法及其在天津中新生态城和青岛中德生态园的应用情况。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的隗玉凯介绍了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进展情况。随后,与会领导和代表就ISO 37120在山东省和济南市实施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ISO 37120是ISO/TC 268发布的第一项国际标准,备受各国关注。从2014年5月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已有包括我国上海在内的20个城市参与ISO 37120的试点工作,为下一步标准的修订工作奠定基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通过实施ISO 37120可及时发现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通过与国外同类型城市横向对比,借鉴其经验,对推动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网站)

◆ 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2月13日,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知标委)在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申长雨局长、国家标准委田世宏主任出席大会并致辞。

田世宏主任表示,标准化与知识产权都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同为高技术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是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知标委十分必要。从国内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推进知识管理标准化。从国际看,提升我国竞争能力需要推进知识管理标准化。

田世宏主任对知标委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一是要在标准制定上多出成果。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知识管理标准体系。二是要在服务企业上多出成果。加快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研发新技术,通过标准化尽快使企业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化,更好地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附加值,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要在国际突破上多出成果。加强国际标准的跟踪与研究,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争取在知识产权标准化领域发出“中国声音”。

申长雨局长在致辞中表示,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对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还是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需要来看,都需要运用标准化手段,进一步夯实知识产权宏观管理基础,提升各类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

在随后召开的知标委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上,审议表决通过了知标委章程等相关文件。知标委主任委员、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作了讲话,对知标委的工作进行了部署。

知标委负责知识产权管理(创造、运用、保护、管理)、传统知识保护和管理、组织知识管理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对外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创新管理技术委员会(ISO/TC 279)的对口工作。知标委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秘书处设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秘书处挂靠单位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摘编自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网站)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第十一次主任会议召开

2月11日,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第十一次主任会议在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斌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会议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金小桃主持,副主任委员、技术总师陈君石院士主持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技术审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副秘书长、各专业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参加会议,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粮食局等部门的代表列席会议。

李斌同志充分肯定了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强调要进一步增强标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重点工作要求,切切实实完成好2015年食品安全标准各项工作。李斌同志对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成立五年来,各专业分委员会300多名委员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她希望各位委员继续严明审查纪律,敢于担当,发挥正确导向作用,提高标准审查的质量。

金小桃同志传达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精神。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司向会议通报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进展情况。委员会秘书处做了2014年度工作报告。会议审议通过了各专业分委员会提交审议的30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送审稿(含修改单)。

(摘编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网站)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完成过半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金小桃同志主持召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进展的汇报。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方案》的部署,2015年前要完成415项标准整合工作,其中2014年完成50%。

会议充分肯定了2014年整合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研究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下一步工作做出了部署。

金小桃副主任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已列入2015年国务院与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细化工作计划,倒排时间表。各部门(各单位)要同心协力、密切配合、攻坚克难,确保整合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完成。会议要求,相关部门要共同努力,加强组织管理,狠抓落实,要做好整合计划落实工作,加强对承担单位的督查指导,确保完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任务。

(摘编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网站)

◆ 10项大数据领域国家标准启动会召开

近日,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数据标准工作组在京组织召开了《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参考模型》和《信息技术大数据术语》等10项大数据领域国家标准启动会。

会上,大数据标准工作组秘书处介绍了标准制定流程,标准主办单位代表分别对该批10项大数据领域的国家标准立项情况及拟规定的主要技术内容作了详细介绍。会议对标准的制定思路及后续工作计划等内容进行了分组讨论,并确定了10项标准的参编单位。

该批标准的制定,将提出明确的大数据技术框架,规范大数据领域术语,为描述数据语义、评价数据质量和数据追溯提供方法。同时,有利于规范交易数据的描述方式及描述内容,规范大数据环境下数据交易平台的建设和使用,促进大数据交易的健康发展,充分实现大数据的价值。

来自华为、中兴、京东、亚信、国家信息中心、林业部信息中心、农业部信息中心、新闻出版研究院、甲骨文、英特尔、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60余家“政产学研用”各单位的代表1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摘编自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站)

◆ 电力线通信国家标准编制工作暨中关村电联电力载波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召开

2月4日,“电力线通信国家标准编制工作组暨中关村电联电力载波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京隆重召开。来自工信部、国家标准委、科技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和信标委、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卓越信通公司、清华大学等全国60余家“政产学研用”单位及十几家媒体共100多人参加了大会。

数字电视技术研究中心杨昉副教授在大会上作了《PLC技术报告》的主题发言,清华大学团队还进行了可见光通信与电力线通信融合技术的演示,该技术基于LED灯与电力线网络的天然连接,采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实现了VLC-PLC网络的深度融合,受到了与会领导和参会代表的高度关注与好评。标准工作组进行了内部讨论会,杨昉还代表物理层专题组介绍了标准草案情况。

(摘编自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网站)

◆ “中关村标准”走出国门

截至2014年底,中关村企业和联盟共创制标准5049项,其中包括国际标准174项、国家标准2877项,行业标准1834项。一项由中关村视听产业技术创新联盟(AVS产业联盟)主导制定的音视频技术标准,2014年起在全国实现规模化应用,不仅打破了多年来国际音频标准对我国的垄断,而且还走出国门,在老挝、斯里兰卡、吉尔吉斯斯坦等多国得到应用。

近年来,中关村在卫星应用、节能环保、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等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标准,重点产业集群核心标准实现了全球新布局。例如超图软件、四维图新等导航及北斗领域标准的陆续发布,促进我国导航标准体系初步形成;TD产业联盟主导的TD-LTE(4G)标准实现全球规模商用,已在26个国家开通42张TD-LTE商用网,范围覆盖欧美亚地区;数字电视产业联盟创制的DTMB标准先后在古巴、柬埔寨、津巴布韦等亚非国家和地区实施,海外用户达200万。

(摘编自新华网)

◆ 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相关标准印发

近日,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以下简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向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以及局属有关单位印发了《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区域分类》、《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调查用)》和《主要海洋产品分类目录(调查用)》三项标准规范。

《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区域分类》规定了11个沿海省和4个非沿海省乡级及乡级以上行政区分类与代码、行政区名称和代码,适用于“调查”对行政区域进行标识、信息处理和数据交换等过程;《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规定了我国海洋及相关产业的分类及代码,适用于“调查”对海洋及相关产业进行的行业类别划分;《主要海洋产品分类目录》规定了我国海洋产品的分类原则、编码方法和代码结构、分类代码等内容,适用于“调查”对主要海洋产品进行的分类与统计工作。

三项标准的研究编制广泛参考和借鉴了国家同类普查、调查的工作经验,充分考虑了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的实际需求。作为“调查”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的核心标准,三项标准的实施对提高“调查”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确保“调查”数据质量,实现海洋经济基础数据在全国全行业的一致性,将发挥重要的技术保障作用。其他涉及数据采集、处理、检验、质量控制等调查用标准规范也正在研究编制中。

(摘编自国家海洋局网站)

◆ 畜牧业标准化工作加速推进

2月4日,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全体委员在广州进行了标准编制工作的系统培训,全面总结了第一届委员会十年来的工作情况,共同商讨第二届委员会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第一届委员会成立以来,紧紧围绕畜牧业“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的目标任务,着眼增强支撑保障能力,持续加强机构队伍自身建设,不断优化运行机制,针对畜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后制定了《畜牧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设规划(2004—2010年)》和《全国畜牧业标准体系“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组织实施畜牧业标准项目419个,审查标准347项,推动发布287项,使我国现行有效畜牧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数量达774项,初步实现了生产有标可用、检测有标可依、质量有标可判,为促进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2008年,为应对“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委员会组织制定了《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测定》等系列标准,为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标准支撑和科学依据。2012年以来,围绕全国畜禽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组织制定并推广奶牛标准化养殖场等6项标准,指导创建部级示范场3694个,营造了重视标准、推广标准、使用标准的社会氛围,取得了良好效果。

新时期,面对农业农村经济的深刻变革和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的挑战,新一届委员会将围绕充分发挥标准的基础和桥梁作用,坚持以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全过程风险防控管理为核心,聚焦标准化规模养殖、现代畜禽牧草种业、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市场资源利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既适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为要求,加大标准制修订力度,提高标准质量水平,加快标准应用推广,努力健全完善开放有序、科学统一、运行高效的标准体系,为规范养殖生产行为、实施有效质量安全监管、促进市场公平贸易提供有力支撑,加快推动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摘编自农业部网站)

北京:8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全部通过中期评估

根据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的要求,1月21至30日,北京市质监局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分别对北京市承担的8项2013年度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进行中期评估。

密云县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服务业、密云县“三级联动”政务服务、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综合服务、北京博大经开置业有限公司亦庄生物医药园工业物业服务、中塔有限责任公司旅游景区服务业、海淀区北下关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国家会议中心会展服务业、北京汉华国际饭店有限公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8项试点项目与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涉及面广。北京市旅游委等行业部门和朝阳区、海淀区、大兴区、密云县质监局积极推进本行业、本辖区试点项目建设,指导试点承担单位按计划有序开展试点项目建设。

考核评估组通过听取工作汇报、查阅相关材料、查看服务现场等方式对8个项目进行了考核,并重点检查了项目计划进度、计划任务完成、标准体系建设等情况。考核组专家对各试点单位的项目组织、推进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肯定,认为8个项目较好地完成了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中期建设目标,同时针对各项目任务特点提出了改进建议。

根据国家标准委下达的试点项目计划,2013年度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将于2015年年底考核验收。北京市质监局将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区县质监局进一步推动试点项目建设。

(摘编自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

山西:召开“循环经济标准化研究项目”中期讨论会

2月4日上午,山西省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召开“循环经济标准化研究项目”课题中期讨论会,来自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以及山西省局标准处和长治、晋城、太原市局标准科负责同志参加讨论。

“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研究”是山西省标准化院首次承担的中标院科研项目,经过课题组人员多次调研并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该项目基本框架已搭建,正在逐步完善充实。此次讨论会主要是针对课题中以煤炭产业为例,研究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元数据模型和产业链模式是否切合产业需求,以及循环经济标准体系表编制研究等问题,向相关专家征求意见建议。

会上,课题组人员向各位专家介绍了课题进展情况,并向专家提出研究中产生的疑问。各位专家对问题作出详尽的解答,并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及课题需要,提出意见建议,进一步确定了课题研究方向,理清课题思路,为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摘编自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

吉林:《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 通则》地方标准助力农业企业标准化工作

2014年初,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合力推进农业企业标准体系构建工作,下达了《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通则》地方标准制定任务。该标准由吉林省标准研究院主持起草,旨在为农业企业构建标准体系提供参考依据,不断提高农业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

目前,该项标准已正式发布,并于2014年11月30日开始实施,标准号为DB22/T 2108—2014。该项标准的发布实施标志着吉林省农业企业标准化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该项标准规定了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农业企业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编制及其评价与改进等内容,为农业企业建立健全标准体系,促进体系持续改进提供了依据,使农业企业标准体系的建设更加规范、科学、适用。该项标准的发布实施,对提高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标准化生产能力,提供安全、优质农产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

安徽:《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 指标体系》等三项地方标准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月5日,《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二维判断法》 《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系统平台》三项地方标准评审会在合肥召开。

会上,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标准起草小组关于标准编制说明、标准技术内容和征求意见汇总与处理等内容的汇报,对标准送审稿进行了逐条逐句的认真讨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意见。与会专家对该三项标准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一致认为其技术路线清晰,指标体系、计算方法、系统平台相铺相成,符合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实际情况,体现了评价的适用性、科学性,也为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提供了方法指导,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经讨论,三项标准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

(摘编自安徽省标准化研究院网站)

福建:《双面穿服装通用技术要求》省地方标准通过审定

2月2日,福建省服装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福州召开标准审定会,福建省地方标准《双面穿服装通用技术要求》通过专家审定。

双面穿服装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服饰,其与常规服装不同,可以里外两面穿着,且里外翻转后整体风格能瞬间改变。该类产品穿着方便,更换简单,正日益受到消费者尤其年轻消费者的青睐,产业发展迅速。

该标准是国内首个双面穿服装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标准实施后,将对规范福建省双面穿服装生产、提升产品质量、促进双面穿服装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

湖南:发布国内首个生态家装地方标准《生态家装工程通用规范》

2月10日,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了湖南省地方标准《生态家装工程通用规范》,该标准将于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这也是我国首个生态家装地方标准。

该标准纳入了近年来消费者关注的环境热点如负离子浓度、PM2.5等质量指标,并将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含量由国家标准的≤0.08 mg/m3,调低到≤0.06 mg/m3。该标准的出台,将对湖南省规范室内装饰装修施工和验收标准、保障消费者居家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摘编自中国企业网)

广西:《食糖产品色值检测专用滤膜质量要求》等6项地方标准顺利通过审定

近日,广西质检院、国家食糖及加工食品质检中心主持起草的《食糖产品色值检测专用滤膜质量要求》《食糖检验留样贮存设施基本要求》《白砂糖产品黄粒数的检测方法》《制糖生产过程中间制品蔗糖含量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制糖生产过程中间制品中亚硫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含量的检测离子色谱法》《食糖产品中丙烯酰胺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等6项广西地方标准顺利通过广西质监局专家组的审定。

据了解,该6项广西地方标准是南宁市科技攻关项目《广西制糖检测体系的构建及关键技术集成研发》的重要成果之一,该项目在针对制糖产业中生产原辅料、中间制品、过程控制、食糖成品等关键性工序开展系统技术攻关,形成了上述6项地方标准,为我国制糖行业标准体系的完善做出了积极贡献。这6项广西地方标准发布实施后,将进一步完善食糖产品、中间制品、加工助剂、有害残留等检测手段,促进制糖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规避国际食糖贸易技术壁垒,提高广西制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广西制糖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摘编自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

四川:“羌族服饰”地方标准专家研讨会召开

1月13日,“羌族服饰”地方标准研讨会在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召开。会议特邀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四川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和四川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的有关专家就地方标准《羌族服饰术语》、《羌族服饰》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交流与研讨。

民族服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和民俗现象,其文化功能既包括占主流地位的传承性,也包括伴随时代发展而必然产生的变异性。对此,专家们认为开展羌族服饰标准制定非常必要,对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识别性具有重要意义。专家对如何在标准中突出民族特色,以及标准对民族服饰设计、生产所起的规范和推动作用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和建议。本次会议的召开为进一步完善“羌族服饰”地方标准制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推动“四川省少数民族服饰标准化研究”的开展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摘编自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网站)

四川:成都市发布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试点工作情况通报

按照《质检总局 国家标准委关于在部分省市开展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试点工作的通知》(国质检标联〔2014〕660号)的要求,成都市认真组织开展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构建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试点工作信息评价服务机制,着力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防问题”的“闭环式”试点信息共享模式,有序推进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试点工作,近日发布了《成都市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试点工作情况通报(2015年第1期)》。

截止到2015年1月底,成都市企业在企业产品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上传的产品执行标准总数共137个,其中国家标准42个、行业标准12个、企业标准83个(其中全文企业标准数66个、主要技术指标企业标准数14个、无文本及无主要技术指标企业标准数3个)。

1月,成都市对平台上传的产品执行标准的情况进行了评价服务,发现有24个企业标准上传信息不规范、不准确、不合理。一是系统平台问题,平台公示的行政区域不够,缺少高新区,导致企业的区域划分不明确;公示的企业自我声明公开信息未进行时间排序,不利于统计和查阅;未设置企业标准上传的基本条件,一些企业仅上传了产品执行的企业标准编号、名称等,缺少文本或主要技术指标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公示。二是企业声明公开的问题,企业自我声明公开的产品信息不完整;企业标准的编号方式不统一,个别企业未采用组织机构代码号进行标准编号;企业自我声明公开的系列产品执行同一企业标准时,其声明的主要技术指标完全一样,未体现系列产品技术指标的差异性;企业自我声明公开的产品检验方法标准未在规定位置填报;部分企业反映,一些特殊产品如:农药、化肥以及部分铁路用产品在办理生产许可、行业产品认证时,相关部门对企业自我声明公开的企业产品标准备案方式还不认可。

针对存在的问题,通报中提出了改进措施。一是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对平台的使用、公开的要求及后续存在的风险予以宣贯,提高企业的认识,提升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二是加强与标准化专业技术机构的联系,各区(市)县质监局及时与标准化专业技术机构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所属行政区域内企业标准的上传情况,为企业开展自我声明公开试点工作提供服务,帮扶企业解决各种标准化难题。三是建立企业自我声明的监督机制,各区(市)县质监局要建立监管机制,做好企业自我声明信息及结果情况的监管工作,对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出现的问题,及时通知企业进行整改。

(摘编自国家标准委网站)

青海:第八批11个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通过绩效考核

近日,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受国家标准委的委托,组织有关专家组成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绩效考核组,对青海省大通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乐都国家樱桃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门源国家油菜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等第八批11个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进行了绩效考核。这11个项目全部通过绩效考核。

青海省2014年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第八批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绩效考核试点省份。建立了农业标准综合体规划,制定了11项农(牧)业地方标准,引用国家标准21项,行业标准12项,初步形成了适合示范区项目建设的标准体系;举办标准化知识培训班69期,培训农牧民18560人(次),发放农业标准化宣传材料31500余份,使广大农牧民的标准化意识进一步增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摘编自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

猜你喜欢

国家标准标准化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