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出版业须勇敢舍弃代工创造的虚假繁荣

2015-09-16王乾任

出版参考 2015年9期
关键词:代工畅销书书店

王乾任

这几年很多人在讨论台湾出版产业衰退的问题,从景气变差、读者不买书、翻译书泛滥到折扣战以及通路为王,都有人视为主因。

不过,说来说去,大抵上都是别人的错,上游出版社怪下游通路大打折扣战,下游通路怪上游出书太多,实体书店怪生意都被网络书店抢走,小书店怪大书店竞争……

一个产业之所以衰退,本来就不可能只有单一原因,更别说像出版这种常年供给过于需求的特殊产业,几乎只要没抓准市场风向,即便市场向上增长,自己也会感觉是在衰退。

本文无意探讨上述原因的解释力,只想多加入一个成因,台湾出版产业的代工化模式,过度追求营业额而低估毛利率,造成了产业虚胖与华而不实的荣景。

所谓的代工模式,不光只是台面上我们知道的畅销书(出版利润来源)主要来自海外翻译书(无法掌握畅销书的版权,分不到作品的衍生性商品权利金),以及许多BC级书的稿件(台湾依图书内容分为A、B、C…级别),还包括排版编辑工作透过台湾排版公司发到大陆的工作室去处理。

就算是出版本土作家的书,近年来出版社的做法也日益代工化,合作对象大多是市面上已经非常有名的博客、专业讲师或社会名流,甚少有出版社愿意砸钱培育默默无名但有潜力的未来畅销作家。

所谓的培育,不只是帮作家出书而已,还要跟作家讨论书籍主题企划、写作架构、写作手法,出书后要能带着作家上广播节目接受采访,安排杂志报纸报道,书能在主要通路上广告或推广,安排到机关学校单位演讲或宣传……

简单而言,就是一肩扛起经纪人的任务,把作家当成商品包装,好好地营销推广。

目前台湾约有上千家运作中的出版社,如果以大中小来区分,各自分别愿意培养三五个新兴作家,台湾就能有更多自己的原创作品版权,累积出来的销售成绩会更扎实,而且还能向海外进军,跨界进军其他媒体产业。

如果说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创意研发,那么出版社的创意研发就是寻找值得投资并推广的潜力新人作家。

眼下台湾每年的出版总量很惊人,却完全不等于出版实力很强大。因为我们作品源头的内容生产力很薄弱,是全世界出书密度同等级中最低的。

当然不是说翻译书不能出,而是有些书出版社宁可找翻译也不愿意找人来写的心态,除了贪快抢便宜,某些书台湾作家写不出来之外,不愿意投资本土的写作人,怕赔钱也是一大原因。

偏偏并不是出版翻译书就一定不会赔钱,可我们却有许多业者宁可出版翻译书赔钱也不愿把钱赔在投资自己人身上。

摆脱代工营运模式需要培育本土作家成为出版社利润主要来源,培养本土作家最难的不是挖掘有写作潜力的人,而是把这些人包装成可以推向社会的品牌。放眼望去,近十年来,台湾出版产业有多少作家是出版社捧红的?又有多少是出版社沾光人家的名气,才能出到作者的畅销书的?

如果出版社沦为只能沾出书者名气赚钱的产业,出版社对这些名人来说,不过是发行作品到市场上的代工厂商而已。

如果出版社到了今天还没办法意识到包装品牌与营销经纪的重要性,未来只会继续代工,而且还会沦为随时可以替换的合作厂商。没看到苹果新执行长库克不再把代工订单全都交给富士康吗?

一家出版社要能被作家敬重,愿意合作,出版社要能在社会扎根,赚取市场的钱,必须要有一套能从无到有培养并打造出畅销作家的方法,这才是真正的强,也是出版社该做的事情。

猜你喜欢

代工畅销书书店
国内单体最大的培藻膏代工工厂落户安徽,年产能7万吨
24小时完成的畅销书
OEM的危机与转机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代工厂商创牌博弈与角色转换模式分析
最美书店
畅销书架
畅销书架
在书店
畅销书为何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