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华最年轻女教授颜宁“饿死”癌细胞的科学达人

2015-09-15张亚斌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实验室

张亚斌

从清华到普林斯顿

颜宁1977年生于山东省莱芜市。童年时的她是个不折不扣的“假小子”,爬树摘枣,下河摸鱼,还常常捉弄自己的小伙伴。尽管调皮,但颜宁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很优异。高考填志愿时,父母坚持让她学医,可颜宁根本不喜欢。她不忍拂逆爸妈的意思,于是便选择了与医学相近的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还安慰自己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时代,以后我的研究成果没准能为医学界提供帮助呢!”1996年,颜宁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大三那年,颜宁被生物学家饶子和选入了自己的实验室。

转眼就到了大四,因为在校表现出众,颜宁在尚未毕业时就收到了诺和诺德中国制药公司的就业邀请函,对方开出了优厚的薪水,这是很多学子梦寐以求的事业,然而颜宁却婉拒了对方。她说:“我了解自己,我喜欢做实验时的专注,喜欢自由的人生。”她要出国留学,继续自己的科研之路。

临近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施一公到清华大学作报告。他在报告开始,先介绍了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园概况以及整体氛围。颜宁越听越感觉这学校适合自己。期间施一公教授对分子生物学的某些独特见解,也让颜宁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听完报告后,女孩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心中突然有了一种“非普林斯顿不报”的想法。

第二天,颜宁便用英文给施一公教授写了封信,在信里坦白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已达到贵校的要求,希望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但申请出国太浪费时间和金钱了,如果普林斯顿大学录取我,我就不用再花精力申请别的学校了……”

这封很“拽”的来信让施一公特别意外,他从未遇到过这么自信的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亲自面试了颜宁,而颜宁的优异在面试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两个月后,她收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通知,成为该校录取的首位不按规矩出牌的学生。

2000年8月,颜宁抵达普林斯顿大学。刚进校园她就两眼放光,因为这儿实在太美了!

除了自然之美,颜宁更领略了普林斯顿的教学实力。仅仅在去新生报到处的路上,她就碰见了很多成就卓著的科学家,甚至还见到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当得知他们都是学校的老师时,颜宁异常兴奋。

就这样,在激动和兴奋中,颜宁开始了自己在普林斯顿的7年留学生涯。

“玩儿”的就是science

进入世界著名的大学,学习压力随之而来。当得知自己是普林斯顿大学首批招收的中国研究生,而且她的表现会影响以后给中国学生的名额时,她更是紧张。颜宁下定决心要成为别人的榜样。

从那之后,她坚持每天只睡六小时,很多个夜晚她都是读着论文入睡的。那段时间颜宁的心理负担非常大。一天晚上,已经11点多,颜宁在回宿舍的路上,看到旁边实验室的灯还亮着,就好奇地走了进去。她看见一对教授夫妇正在实验室观察显微镜下的果蝇,那种淡定从容、简单执着让她十分感动。“我觉得学习也应该这个样子,不能硬填,应该是全身心的投入,然后享受自己收获的东西。”

她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普林斯顿的授课教师多是经验丰富的老教授,有些还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经典论文甚至课本里的很多东西本就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因此可以像讲故事那样绘声绘色地教给学生,这让颜宁觉得生物学越来越好玩。

与中国学校不同,普林斯顿的老师很注重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在某些科研成果上敢和老师“唱反调”的学生更是青睐有加。所以他们的课堂气氛格外活跃。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短短半年,颜宁不仅能轻松应对点名提问,还经常主动提出一些自己的独到见解。

一年之后,颜宁开始跟着施一公学习。在施一公教授的悉心指导下,颜宁变得越来越老练,她的实验也做得顺风顺水。2004年12月,颜宁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

“本来打算出去做博士后,正巧施老师实验室有一个研究膜蛋白的机会,我知道做膜蛋白是一个特别大的挑战,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从头做起,去挑战一个全新的东西,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在外人看来,做实验是枯燥乏味的事情。可在颜宁眼中,做科研跟艺术创作一样,是很美妙、很激动人心的事,那些在旁人看来枯燥无趣的膜蛋白结构,仿佛都有着神奇的生命力。“很多时候,大自然的精妙设计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而你是世界上第一个揭示出这些大自然奥秘的人,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难以言喻的。”

于是,颜宁留在了原实验室做博士后。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她带着两个师弟师妹从零开始进行膜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2006年10月,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她们就做出了实验室的第一个膜蛋白结构。

这在当时是个非常了不得的研究成果,颜宁也在那段时间备受关注。然而面对外界的赞美和采访,颜宁却发表了非常另类的感言:“科研做到一定程度,就没有工作的压力,到最后是玩儿Sci? ence的感觉,这种感觉非常棒!”

让“饿死”癌细胞成为可能

博士后课题告一段落,原本只是打算回国探亲的颜宁,意外地接到了清华大学生物系赵南明教授的邀请,他诚恳地说:“要是你能回来任教就好了,现在咱们国家急需你这样有想法有创建的年轻人。”听了这句话,一种责任感从颜宁的心中迸发出来,她便欣然接受了对方的邀请。

2007年,不到30岁的颜宁回到清华大学,成为该校最年轻的教授、博导。在学生心目中,颜宁在课堂上是尽职尽责的“老班头”,在课下则是阳光可爱的“知心大姐”。

颜宁对自己的授课质量要求很高。本科生的课即使已经有现成的教材,她也要自己先读明白、琢磨透,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讲给学生听。而研究生的课没有教材,全部要靠自己来。这让科研任务繁重的颜宁有点头大,“基本上,一个小时的课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来准备。每次讲课的前三天,我都如临大敌。跟做学生时考试前一样,捧着教科书或文献读,在网上找各种资料。连做科研都没有这样心力交瘁过”。

而课下的颜宁,是院系导师中最没有架子的一位,也是最受学生爱戴的一位。她会在没有任务的晚上呼朋唤友出去K歌吃饭,跟自己的学生一起玩《三国杀》,追韩剧,此外她还想尽办法在经费允许范围内给学生最多的补贴,为的就是让他们能安心做科研。遇见学生实验没做好,沮丧失落的时候,颜宁会耐心听学生诉苦,然后帮他分析原因。就这样,在颜宁的教导下,她的学生进步迅猛。

除了上课,颜宁最大的乐趣就是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颜宁在医学院独立建设并领导了一个实验室,以便平时的独立研究。由于颜宁在普林斯顿大学一直致力于蛋白质结构研究,所以回国后她决定继续挑战结构生物学中最难的领域——膜蛋白(即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一名年轻的老师带着几个刚刚本科毕业的学生,在一个没有任何积累的新的实验室敢于向结构生物学最难的领域“开炮”,外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就是在这种起点上,只用了4年的时间,她带领的研究团队或是独立完成或是与别的团队合作解析了5个膜蛋白结构并分析了功能机理,她以独立或共同作者身份发表了9篇研究论文,其中包括4篇CNS(指的是Cell,Nature,Science这三种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值得一提的是,颜宁领导的关于脱落酸受体的结构与功能机理的研究,与同年欧美日本的同类研究成果一起入选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2009年科学十大进展”。

2010年至2011年,颜宁领导的科研小组,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2篇论文,分别揭示岩藻糖和尿嘧啶两种营养物质的转运蛋白的晶体结构,为质子共转运蛋白的结构和机理研究做出了重要突破。

2012年1月,颜宁与施一公、美国普渡大学朱健康教授合作,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揭示了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蛋白(TALE)特异识别DNA的分子机理。这次的发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颜宁的研究领域是膜蛋白结构解析,对膜蛋白的研究将会对许多疾病的研究提供线索,因此一直受到科学界的关注。到目前为止,研究膜蛋白的科学家已经四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在花费无数心血搭建的实验室里,颜宁带领自己的团队成功解析出了五种膜蛋白结构,自此迈入了世界优秀结构生物学家的行列,也因此获邀在2014年国际生物物理年会上作大会主题报告。

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结构与原理就是颜宁的发现之一。人体摄入的葡萄糖都需要这种蛋白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所以解析这种蛋白质的结构,弄清它的运行机理可以为新药的研究提供精确的依据,进而提升药物疗效、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因为癌症细胞需要大量地消耗葡萄糖,对某些蛋白的需求特别旺盛,如果能找到一种药物扼制癌细胞,让它不能再转运葡萄糖,就可以饿死癌细胞。”

在颜宁的带领下,其团队勇于进取,屡获佳绩。2014年6月5日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人类有望“饿死”癌细胞的研究成果,迅速在医学界引起轰动,这鼓舞了许多癌症患者和研究者。这也意味着这项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与肯定。

在外人眼里,科研的路上颜宁已经走得非常成功,但她自己并不满足。谈及未来的奋斗目标,颜宁不客气地说道:“我要开辟一个新领域,不跟人‘撞车,做到独树一帜、遥遥领先!”

猜你喜欢

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实验室
美国高校国际事务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发展理念及其成功因素研究
普林斯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启示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爱因斯坦
普林斯顿大学治理的四维框架:架构、制度、运行与沟通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运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