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曲就像流行感冒,7天就该过了

2015-09-15李天波尹夕远

博客天下 2015年2期
关键词:商演活雷锋翠花

本刊记者 / 李天波 图 / 尹夕远

神曲就像流行感冒,7天就该过了

本刊记者 / 李天波 图 / 尹夕远

14年过去,雪村先生决定再消费一次当年自己的成名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这一次他希望借同名电影东山再起。

正在筹备新片《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雪村先生,最近忙得有点焦头烂额,为了这部片的主题,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商讨了近3个月,到现在也只定下了喜剧片风格。

市场的多变让46岁的他变得异常谨慎,从脚本的主题、风格,到片子形式,每一个环节他都力求跟监制、制作甚至摄像讨论出最佳方案,生怕再次做出错误选择。

他的焦虑多半来自于前两部影片的失败,2006年的《新街口》和2013的《卧龙岗》,都因“对市场的判断错误”而失去票房。第三次出任导演的雪村,希望这首曾让自己站在事业最高峰的歌曲,改编成影视作品同样能获得真正的市场认可。

雪村告诉《博客天下》记者,对于当年这首歌突然的爆红带给自己的改变,他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前一天还在发愁下顿饭在哪吃,第二天就有无数个电话打来约他吃饭。谈及这首歌对自己最重要的影响,他沉思了几秒,回答了四个字—“发家致富。”

走红以前,他每天骑自行车满北京转悠,跟人谈广告,从中东形势绕到300块钱的广告,然后被人甩脸子,很长时间都接不了一单像样的生意,工资也只有600多块钱。在温饱边缘徘徊的他未曾想到,2001年年底,他会拥有一辆价值239600元的宝来汽车,“全北京只有六辆,我就买了其中一辆”。

工作上的邀约像雪片一样飞来,最忙的时候一天需要转三四次飞机,出席三场大型的商演。走到哪里都有人请他吃饭,其中不乏一些重量级的官员和民营企业家,“鲍鱼、鱼翅,以前舍不得吃的全吃到了,出名挺好,一出名好多人请吃饭”。

2002年底,这首歌将他送到了全中国最有权威和号召力的舞台—央视春节联欢晚会,33岁的雪村身穿白色外套蓝色工装裤,戴着鸭舌帽,背着军绿色单肩包,以一身普通工薪阶层的造型演唱了表达在外工作不易的《出门在外》,并以“翠花,上酸菜”这句经典歌词结尾。他也借此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位通过互联网及Flash走红而登上这个舞台的艺人。

虽然一夜走红带来的改变,让雪村时时觉得“跟做梦一样”,但这首歌的走红在他的预想之内,“当时很多歌都是说情情爱爱,但我说的是社会问题,其次,我开创了这种叙事风格的歌曲”,1995年刚创作出《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时,雪村就觉得这首歌具备走红的潜质,只是未曾料到自己走红要等到7年以后,并受益于互联网技术在中国家庭的普及。

2001年底,他的朋友将这首歌上传到一些大型网站,凭着诙谐、上口的曲调和歌词,歌曲很快被很多人下载,一位电脑动画爱好者又将此做成FLASH文件,让东北版的“翠花,上酸菜”真正家喻户晓。雪村也被网友称为网络歌手开山鼻祖,“我不是主动选择用网络来推广,是在别人的助力和科技的发展下莫名其妙地开了这样一座山”,雪村坦言。

对于自己的这首成名作,回过头来审视的雪村依然觉得满意,并打出了满分的成绩—100分,“无论是题材还是曲调 ,都是一种创新”。

让雪村把焦点放在过去的音乐之路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太久了,没什么好谈的”。更多的时候,他喜欢谈及自己目前正在筹划的电影。

当下,他最揪心的是《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这部电影的架构以及主题,喜剧风格的人物需要脸谱化,要求人物性格非常极端,怎么才能塑造出这样的角色是他经常思考的问题。为了寻求答

案,一有时间,他都会看那些经典的影片,“不分类型,就分析他们怎么去充实这个人物性格的”。

其中,《狩猎》、《大卫·戈尔的一生》和《窃听风暴》都是他重点推荐的影片,每一部都曾让他在屏幕前嚎啕大哭,“你看了这个,你才能懂什么是社会现实,都可能改变你的人生”。而国内,他最推崇的是导演李杨的作品《盲井》和《盲山》,前者讲述两个生活在矿区的人为金钱而谋杀最终反目成仇的故事,后者是女大学生被拐卖至某法盲山区,多年后被解救的剧情。

说起这两部作品,他连连用“牛逼”这个词语来形容,但对于这种题材的作品,他表示并不会去拍,“无法复制,一是太真实,二是没好下场”。

46岁的雪村调侃自己曾经天不怕地不怕,现在什么都怕,尤其是“广电总局”,“40岁以后好像你想的东西就越来越多了,这些东西甚至会限制你的创作”。

除了政治风险,他最关注的是当下的市场,“我以前就觉得喜剧是胡耍,但后来发现市场需要这个,那就得放弃自己的一些个性”。将电影《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定位在喜剧档后,故事的类型成了他跟团队反复沟通的问题,爱情主题被他首先排除,跟曾经的歌曲创作一样,他排斥情爱类话题,“做不出新东西,我也过了那个年龄”。

雪村的谨慎与之前两部片子在市场上的失意息息相关,他将此归结为自己“对市场的错误判断”和“没有做相应的市场分析”。对于刚刚下线的影片《卧龙岗》的具体投入和回报,他表示不方便透露,只说投入有8位数,“总之赔了”。而在豆瓣网上,这部片子的评分仅有2.5星,290条评论里大都在吐槽剧情的无厘头以及特效的粗糙,甚至有人称之为“烂片之王”。

46岁的雪村希望自己能拍出一些既收获市场,又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作品。

雪村能理解观众的反应,他对自己的这部影片也仅仅给了3分的成绩,剩下的97分,是自己从一开始就对市场做出的

错误判断。《卧龙岗》以神秘的未知文明为背景,讲述了一对过着平凡、清贫生活的夫妻,因意外捡到神秘古董后遭遇了一系列离奇事件的故事。雪村从一开始就加入了外星人科幻的元素,他觉得国内市场缺乏这样的影片,但这类影片的故事节奏并不好掌握,他也没有考虑到电影技术的现实问题,尽管最后找了国外很多团队打造科幻的特效,但“效果都不怎么好”。

票房的失利也让他明白,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与歌曲市场一样残酷,甚至更为复杂,“大家只知道成功的,但不知道不成功的”,在咖啡馆狭小的包间里,雪村重新点起一根烟,语气平和地谈到。雪村认可电影市场票房的说服力,“成者为王败者贼,卖钱卖不过人家就没话说了了,你得接受这个事实”。

在淡出歌坛的这几年,除了电影,雪村也出演了很多电视剧,大多是一些坏人和农民工的角色,但都没有受到太多关注,“我的戏没怎么红,我好像跟影视没什么缘分”,雪村说完,慢慢靠在后面的沙发里,右手不停转动着手底天蓝色的水杯。

对于目前自己的生活状态,他用“俗套”形容,拍片、商演、看片、创作音乐,“现在商演很少,大多是认识的朋友邀请出演一些节目”。过去一年,唯一一件他觉得还算有趣的事,就是跟朋友一起接的一个视频技术项目,他在里面负责做出一个爆炸的效果,“8个人2万美金”,雪村用手比划出八的字样,2字被他拉得很长。

曾经投入全部热情的音乐在他现在的生活里,比重越来越小,“每年也就写一两首歌”,有时候也只是随性写,并不推广。对于当下大家热议的神曲,雪村并不关注,《小苹果》《伤不起》也是女儿唱他才知道。他拒绝评价这些歌曲,“我没有资格”,但“传到我耳朵里的都不一般,喜不喜欢是另外一回事”,在传唱度的标准里他认可这些歌曲的市场价值。

谈及时下大多数神曲的命运,雪村觉得“现在一首歌曲的走红都是短时间拿钱堆起来的东西”,大多都走不远。他承认,自己当时的机遇比现今新出来的歌手要好,“现在没有个千儿八百万你哪能做歌手,做梦吧!我那会儿一分钱没花过。”

雪村坦承,2005年以后转战影视圈也跟当时的市场有关,在《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走红后,他也写过《办公室》《抓贼2》等歌曲,但都没有获得太好的市场反响。为了保持知名度,公司也曾为他策划出书,“你说你一个唱歌的,出个屁书啊”,雪村到现在也理解不了这些推广办法。对于上一些访谈节目,他更排斥,“你上电视台说自己多苦逼,那些4点起来的服务员比你更苦,你抹什么眼泪,不要脸”。

他拒绝公司为他做的一些个人推广,唯一做出的妥协是,在商演的舞台上,面对那些等他献唱的企业家,把那句经典的“翠花,上酸菜”改为“翠花,上花椒粉”或者“翠花,上化肥”之类。

雪村相信,对自己风格的坚持或许会失去市场,但“它有意义”,就像他此前写过但没被市场接受的“你要拆迁我要跳楼”一类的歌曲一样,“只要发生这样的事,过多少年这个歌都是有价值的”。雪村无法理解时下偶尔传进自己耳朵里的一些流行歌词,“搞对象,搞不到换一个,哭哭啼啼寻死像什么样,简直是危害社会”。

采访中,他唯一提及的一首网络歌曲是《我是老中医专治吹牛逼》,这是一首讽刺现实中那些爱吹牛逼人的歌曲,雪村喜欢它的理由是“讲的就是社会现实,有点价值”。问及为什么这首歌没有火起来,雪村思考了一下,说:“可能我的文学水平比他们高一些,什么是文学,就是把本来直来直去的事说得模棱两可”。

雪村对自己曾有《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这样一首成名作,觉得“很满意”,“今天的一切都是这首歌给我的”。平日,他经常去楼下菜市场买个菜,空闲多了也跟大叔大妈唠唠嗑,也从没有人找他合影,“歌红人不红,做个平民音乐人,活得挺好”。

对于网络歌曲市场,曾经的网络歌手,现在的导演雪村觉得快速出名和快速沉寂都是正常现象,“这本来就是一个快速迭代的市场,就像流行感冒一样,7天就该过了,占着茅坑不拉屎就该滚蛋”。

猜你喜欢

商演活雷锋翠花
身边的活雷锋
论国有杂技院团“赛场+商演”演出模式优势
翠花,上川菜!
论梅兰芳对昆曲艺术的贡献
卖牙膏的西单女孩终于丢失了翅膀
生活中的“活雷锋”
三婚
鸡鸣
“五老”都是活雷锋——献给中国关工委成立25周年
“活雷锋”舒民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