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空缺视角下藏英数字文化之暗合与差异——以“三”、“五”

2015-09-14刘代琼

贵州民族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数字文化

刘代琼

(四川民族学院 英语系,四川·康定 626001)

引言

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之基质和本原。数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不仅具有纯数学上的计数、排序的功能,还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性内涵,带有神秘的文化色彩。数字文化是数字的纯数学意义在特定的生态、社会文化环境和文化语境中得以运用的结果。不同的民族、地域和语言系统对于数字都有不同的解读方式和信仰,从而形成了各自特有的数字文化观。有关数字文化对比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英汉、俄汉等方面,而涉及到藏英数字文化内涵比较的资料相对较少,几乎无人从文化空缺的视角来问津。本文旨在借助文化空缺理论来探讨藏英数字文化内涵异同,并进一步追溯产生数字文化空缺现象的深层原因。抛砖引玉,以此来探究数字文化所蕴藏的民族文化涵义和特色,从而为全面系统地解读藏英文化找到一个全新的入口。

一、文化空缺理论视角下藏英数字文化内涵比较

到底什么是文化空缺?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尚无定论。结合俄罗斯空缺理论流派杰出代表人物索罗金和马尔科维纳以及我国学者的见解,作者把本文中的文化空缺定义为:由于生态环境、社会文化、民族性格、宗教信仰体系、风尚习俗、情感思维认知、行为模式等非言语手段(语音,语法,词汇,修辞)存在差异,一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讯息在他语言中找不到对应或相似的表述,由此产生文化空缺。文化空缺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折射出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就具体分类情况而言,见仁见智,本文拟以“三”、“五”、“七”、“十三”四个有文化代表性的数字为研究对象,重点从零空缺、冲突空缺两个方面来对比藏英数字文化内涵的异同。

(一)藏英数字“三”、“七”之文化零空缺

文化零空缺在本文中具体是指同一数字的象征意义在藏英两种文化中完全对应或相似的现象,如数字“三”、“七”。

1. 数字“三”在藏英文化中都寓意“ 尊贵、圣洁、多”。

首先,“三”在藏文化中指代“世间”和泛指“日、月、星辰”。作为一个凝聚了藏族思想情感的数字,是美好、永恒、吉利的象征。“三”通常和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在藏传佛教中,“三”概括“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三种不同的修持途径。在藏族有名的神话史诗《格萨尔》中有古代岭国“三大神”、“三大佛”、“三大部落”、“三大圣人”、“三大妃”以及“三大婢女”等,把骑士的弓、箭和腰刀统称为“三眷属”。[1](P66)藏族同胞在日常生活中也视“三”为吉,给客人敬酒一般以三杯为尊,主食有“三白”,即酥油、奶、奶酪。[6](P2)诸如种种都赋予了数字“三”神秘的色彩,丰富了它的内涵意义。在英文化中,数字“三”也映射“尊崇,吉利”。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视“三”为“完美”和“稳定”的化身。数字“三”指基督教中“圣父”、“圣子”和“圣灵”,“三”还象征古埃及的“父、母和子”,也代表古希腊神话中的神灵统治者即“主神朱庇特”、“海神尼普顿”和“冥神普鲁托”。[7]英语中与“三”有关的习语和谚语有:(1)The third time is the charm(第三次一定成功);(2)Number three is always fortunate(第三号一定好运);(3)All good things go by three(一切美好的事物皆与“三”有关)等。“三”在藏英文化中都意味着“尊贵、圣洁、完美”,其意、境、神、形的和谐统一,反映出藏英文化对“三”有着共同的认知方式。

其次,“三”在藏英文化中的另一涵义为“多、极限”。在藏文化中,有这样的表达,如“三个常人的计议,胜过一个超人的主意”,这里的“三”即是“多”;又如“漫漫人生三苦三乐,长长春日三冷三暖”,这个“三”喻指“极限”。在英语中,有关“three”的表达有:(1)“When three know it,all know it.”这句话中的“三”指“多”;(2)“The best fish smell when they are three days old.” 这句话中的“三”象征“极限”。这些藏英表达中的“三”均为虚指,以数喻理,具体映射“众多,极限”,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因果关系,并形象地告诫人们很多为人处世的哲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劝言。

2.数字“七”在藏英文化中都有“神圣、完整”的积极意义。

在藏语中,“七”的意象是“神山”、“神仙”和“星曜”,象征“神圣、完整”。据说天界虚空中的神山须弥山周围有持双山、持轴山、担木山、善见山、马耳山、象鼻山和持边山七座金山环绕;北斗七星上住着太阳、具光、灭飞天、常知、广光、具供施和置处七个仙人;“七”还指“星曜”,即日、月、水星、火星、木星、金星、土星七大天体。[1](P65)另据记载,天界共有七层,聂赤赞普及其后的穆赤、丁赤、索赤、美赤、达赤、师赤六位赞普合称“天赤七王”,居住在七层天。[3]在藏族同胞意识深处,他们认为逢七是个吉日。相比而言,英语国家人们对“七”情有独钟,英语中的“七”映射“神圣,完美”。英语中常用“seven”作为人们日常的道德行为准则,比如:“seven virtues(七大美德)”,“seven sacraments(七大圣礼)”,“the seven heavens(七重天)”,“in the seventh heaven(极乐世界)”,“sealed with seven seals(神秘莫测)”,“seventy seven times(多次)”。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七”代表神和世界,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大概是英文化深受基督教的支配和影响,其教义圣经记载了上帝用六天时间分别创造了世界万物,第七天安息并把第七日定为圣日,因而人们延用了数字“七”的宗教意义。

(二)藏英数字“五”、“十三”之文化冲突空缺

文化冲突空缺是文化全空缺的一种特殊现象,在本文中指同一数字在藏英文化中具有完全不同乃至截然相反的情况。藏英文化都喜好奇数,但数字“五”、“十三”在两种文化中的喻意却截然相反。

1.数字“五”在藏文化中象征“吉利”,在英文化中喻为“不祥”。

在藏族宗教生活中,作为藏传佛教法器之一的金刚杵代表佛智,有独股、三股、五股、九股等,但尤为常见的是五股;在日常生活中,藏族同胞也常视“五”为吉,如在婚礼中,人们要喝五道酒(媒酒、问酒、知酒、接酒和喜酒),选派的喜客至少要有五人等。[2](P5)英文化中,“五”指代“不祥”,因而英语中有“Good Friday(耶稣受难日)”。至于为什么用“good”来修饰“Friday”,兴许耶稣的受难是种救赎,让世人免遭罪恶,彰显了神的恩典和上帝的爱。此外还有“Black Friday(黑色星期五)”即恰逢十三号的星期五,英语国家迷信数字的人士在这天更是惶惶不可终日。究其原因,从宗教层面来讲,基督耶稣是在星期五这天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星期五是耶稣受难之日;另据圣经记载,因蛇的引诱,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偷食了禁果,被驱逐出伊甸园的日子恰逢十三日的星期五,所以“五”在英语中成了不吉利的数字。

2.藏文化中的“十三”象征“圣洁,吉祥”,是个吉数;而英文化中的“十三”寓意“凶险,邪恶”,是个劫数。

杜齐在《西藏考古》中对一件文物的描述中写道:“……图案及十三个圆圈都具有神圣的特征。因为在苯教及其他教派中‘十三’被视为一个神圣的数字。”[4]藏文化中“十三”还指代“佛塔”因为佛塔一般为十三层,意味着“吉祥”。在藏族文学巨著《格萨尔王传·门岭之战》中描述羌子玉拉脱菊奉命率领大军迎接格萨尔时,用了“十三种铠甲”、“十三种宝盔”,、“十三种神箭”、“十三种宝弓”、“十三种茶叶”和“十三种骏马”向格萨尔和其他大将献礼。[5]这些礼品的数量不多不少,刚好十三样,说明“十三”是个极其吉利的数字。在藏族同胞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与“十三”相关的节日,如农历四月十三的“哑巴会”;农历五月十三日康定“赛马节”;新龙的“过十三”年俗等,我们不难看出对藏族人来说,“十三日”是个吉日,在这样庄严的日子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能给他们带来安宁和幸福。“十三”在藏文化中有着浓厚的宗教和民俗色彩,颇具宗教意义和纪念意义。

在英文化中,“十三”是“邪恶、厄运”的化身。据说基督耶稣在逾越节晚宴上被坐在第十三个座位上的犹大出卖,在“十三日”遇难;另还有一说法是挪威神话中的十二天神在瓦尔哈拉殿堂进行宴会,没被邀请的洛基(Loki)突然闯入,成宴会上的第十三位客人,他诱导黑暗之神霍德((Hoder)用带有槲寄生尖端的箭刺死了他自己的兄弟光明之神博德(Baldur),给诸神和整个人类带来了灾难。[6]“十三”给耶稣和光明之神都带来了死亡,也就成了不祥之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在《一棵圣诞树》里写道:“……这里有个塔钟经常会在午夜时分敲响十三下,它预示着这家的一家之主将不久于世。”[7]塔钟敲的这十三下分明是丧钟,为读者营造了一种悲戚、恐怖的氛围,暗示了故事的悲情基调。直到现在,英语国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忌讳数字“十三”,如街道、车牌、楼层、电梯、房间号都尽量避开数字十三,人们不在十三日外出,把恰逢星期五的十三日称作黑色星期五,用“a baker’s dozen”或“12A”来代替“thirteen”。

数字“三”、“七”、“五”、“十三”在藏英文化中的涵义比较如下:

?

可以得出:

第一,数字“三”、“五”、“七”、“十三”的文化内涵都反映了藏英文化对数字的原始计数功能的抽象认识,这些象征意义富含宗教、人文色彩,是人们结合数字本体特征想象和联想的结果,折射出藏英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和它们各自的思维模式以及审美情趣等。

第二,在藏英文化中,“三”的喻意近乎相同,都指“尊贵,完美,多”;“七”在藏文化中是“神圣、完满”,在英文化中仅象征“神圣、完美”,它和“三”属于文化零空缺现象。“五”在藏文化中是“吉利”,在英文化中仅为“不祥”;“十三”在藏文化中是“吉祥、神圣”,是个圣数,而在英文化中却是个“凶险、邪恶”的劫数,和“五”一样,其涵义在藏英文化中大不相同,而且完全截然相反,因而属于文化冲突空缺。

诚然,数字自身本无吉凶可言,无论是藏族同胞的笃信还是英语国家人们的忌讳,殊途同归的是表达了他们趋吉避凶、向往美好生活的共同诉求。

二、藏英数字文化空缺现象产生的成因

数字的文化内涵深刻带着本民族宗教及传统文化的烙印,在具有共性的同时又独具个性。究其原因,宗教信仰体系及传统文化精神是导致藏英数字文化冲突空缺的关键所在。

首先,宗教话语在藏英文化中所占据的强势支配地位是导致藏英数字文化冲突空缺产生的首要因素。宗教为人们的精神生活世界赋予了魅力的同时,也深深地主宰着它,也使得人们普遍按照宗教的话语逻辑来对待数字及其象征涵义。藏英文化都是关于宗教的文化,几乎全民信仰宗教,宗教是文化的核心。就藏族宗教而言,苯教是基础,藏传佛教是主导,二者互相融合,相辅相成。藏族宗教信奉多神论,即崇拜多神,相信万物有灵,相信因果规律支配着自然界万物变化,讲究宽容、仁慈,包容性强,因而,“三”、“五”、“七”、“十三”都是吉祥奇数。与藏族宗教截然不同的是西方宗教信奉一神论,即上帝是唯一至高无上的精神统治者,其排异性强,包容性不足,且它主张性恶,信奉原罪说和救赎论,其原始罪恶感来自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和犹大出卖圣子耶稣等,因而信仰耶稣的西方人需要通过不断向上帝忏悔来救赎灵魂。故“五”、“十三”在英文化中是不祥的数字,进而导致它们在藏英文化中存在冲突空缺现象。

其次,藏英数字文化冲突空缺的产生又与藏英传统文化精神的差异有着莫大的干系。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真实地镶嵌在某个特定的人类群体中,又或是与某个特定的人类群体存在着精神上的血肉联系。从微观上来说,藏英文化的源头决定了它们传统文化精神的差异。藏族先民的高原游牧文明的群体生存方式决定了藏文化的传统精神“包容”,强调“以和为贵”,注重修身养性,陶冶自身思想情操,具有上善如水、容载万物的民族性情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宽厚胸襟。与藏文化的人文传统大不一样的是,西方先民的海洋商业文明的个体生存方式决定了英文化的传统精神“对抗”,崇尚用哲学、科学精神、客观态度来探求真理,缺少以仁为体、以和为用的精神,无法和藏文化一样的兼容并包。在与自然界的相处过程中,藏民也借鉴并传承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顺应和崇拜自然,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身心的和谐上,也正因为“和谐”理念才呈现出多样性的统一;在西方先民看来,世界是可分的,人与自然是对立的,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灵与肉的对立方面,因而主张“天人二分”,反映出其崇力尚争、轻人伦,其主体是自然界的理性心理。因此,藏英传统文化精神的差异也导致藏英数字“五”、“十三”产生文化冲突空缺的又一主要原因。

由此可见,藏英文化中认知体验、文化经历的相似性和各自的传统文化精神、宗教信仰体系的差异性潜移默化、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人们对数字的好恶,导致数字在藏英文化中的产生空缺现象。

三、结语

数字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鲜明的民族性特征。本研究基于文化空缺理论中的零空缺和冲突空缺来着手探讨“三”、“五”、“七”、“十三”在藏英文化中的共性特征和个性差异,并结合文化空缺的涵义来进一步挖掘造成这些数字文化空缺现象的因素。了解藏英数字文化空缺现象及其成因,对提高文化跨域交流的有效性提供一种可能,为更好解读藏英文化寻找到一个全新的入口。同时,也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字文化所蕴藏的民族文化涵义和特色,从而对传承和弘扬藏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C.F.Hockett.Chinese versus English:An exploration of the Whorfian theses[A].H.Hoijer(ed.) .Language and Culture:Conference on the Interrelations of Language and Other Aspects of Culture[C].?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3:114.

[2]K.Hale.1971.Gapsingrammarandculture[A].M.D.Kinkade,K.L.Haleffamp;O.Werner(eds.) .Linguistics and Anthropology:In Honor of C.F.Voegelin.Lisse:PeterdeRidderPress,1975:296-297.

[3]李向东.空缺现象与空缺研究[J].中国俄语教学,2002,(4).

[4]何秋和.论空缺与翻译理论[J].中国俄语教学,1997,(2):48-51.

[5]范春文,王 琼.藏族传统数字文化探析[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6]凌立.浅述藏族的吉祥奇数现象[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7]陈 辉.文化观照下的英汉数字崇拜[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1-134.

[8]达·海磬.苯教三界神灵信奉及其主要祭祀[J].西藏旅游,1996,(2):20-22.

[9](意)G.杜齐.西藏考古[M].向红笳,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7.

[10]格萨尔王传·门岭之战[M].嘉措顿珠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90.

[11]NATHANIEL LACHENMEYER.The Story of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Superstition 13[M].New York:Penguin Group,2005:26.

[12]Charles Dickens.A Christmas Tree[EB/OL].http://www.allthingschristmas.com/stories/AChristmasTree.html,2015-06-14.

猜你喜欢

数字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数字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