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社会教学中如何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2015-09-11何新星
何新星
摘 要:社会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文科科目教程,它的研究范围是人类社会生活,要时刻留意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感受,重点训练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当然这也是历史教学的终极目的,更是高水准、高层次的教育理念。所以需要教师将这一思想主旨充分地展示到教学环节中,积极为训练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做贡献。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社会学科;初中教育
我们在新课改环境中,就要注重科学与人文教育的并驾齐驱,进而形成人文社会教育。
一、摸索发觉社会课程中的人文内容
社会课程是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学科,它的研究范畴从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到我们人类的成长历程,覆盖面较为宽泛,但是这些东西也是我们人文素养培养的根本文化保障。我们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这段时间孕育的古老文明大部分包含着优秀的人文素养。中华民族靠长久的历史精髓和璀璨的文化而世界驰名。我们有牺牲奉献的崇高爱国精神,即使有钱也不会乱挥霍,面对恶势力也不折腰。我们讲求自立自强,不依靠他人;我们对知识是用格物摸索探寻求得的;我们为人是温良谦和节俭的;我们追求上善、宽阔的胸襟;我国的政治理念是“民为贵,君为轻”,以百姓利益为主;我国的为官之道讲求唯才是用、用人公平公正、清正廉洁;我们处在和平有利的地位,也要考虑到可能的危险……这些都是积淀孕育出的人文素养,很好地帮助提升学生正确成才。相关的历史现象人物的评价就是开展人文素质训练的好机会,我们在评价的过程中,要从机制、心理动机着手,客观公正地认识它的正面或反面的历史作用影响,明白它带给人类精神和生活的是什么,从道义上认识把握。如果历史的评价和道德的评价相抵触,我们要用真正科学的态度来认识,而非单方面的判定。
二、让学生感受到被平等对待并构建好的人文氛围
教师要迎合课改要求,与学生多多沟通互动,进行心灵的交流分享。教师要给予学生尊重、关心和理解,充分开发学生的个性智慧潜能,在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学会理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情绪带到课堂教学中,要用微笑、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带动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鼓励。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维护和谐愉快的人文课堂环境,我相信在这种开放民主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可以更好地展示出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社会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主要基础学科,要适应时代教育的进步发展,尊重学生并率领学生构成健全独立的人格操守,培养出具有新时代人文主义精神的子孙。
参考文献:
扈中平.教育目的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03.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