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启示
2015-09-11刘根申
刘根申
摘 要:近几年,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传统教育中占主要地位的行为主义理论渐渐让位给了认知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以刺激—反应论为核心的学习理论,他们忽视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把学习者看做是知识的灌输对象,认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受到外界的刺激做出的被动反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几年受到了广泛关注。
关键词:数学;建构主义;启示
什么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课堂上,老师讲授的数学问题,学生很快就能掌握,但是课下遇到同样类型的问题,学生反而不知道怎样解答。这种情况下,亟须一种新的学习理论与方法来改善数学教学中的这一难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便成为数学教学的新方向。
一、重视学生的预习工作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老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一定量的数学知识,这就会造成课堂上学生思考时间的减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老师“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辅助的。有限的课时,并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学习和思考时间,所以就要发挥课前预习的作用。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一种方式,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对新知识进行学习与掌握,积极构建数学知识在脑中的框架。自主学习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模式的形成。课前预习还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新知识当中自己掌握不好的部分,在课堂中带着目的去听课,更有针对性,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有效率。
二、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抛开传统教学模式,即被动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堂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老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缩短教学时间,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去研究例题,思考解题的思路与方法。老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一个引导者、帮助者,在学生思考过程中及时给予引导与帮助,点拨学生、启发学生。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形成数学思维模式,才能做到举一反三,牢牢掌握数学
知识。
以上是我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几点看法。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应该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思考,找到真正适合学生、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理论与方法。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