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酵床的制作与应用

2015-09-11王中林

科学种养 2015年9期
关键词:粗盐细土锯末

王中林

发酵床生态养殖,具有除臭环保、节水节能、省工省料、抗病促长、低成本、无污染、零排放等优点,有效解决了传统养殖业遇到的水源与大气污染治理难题,已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成为现代养殖业发展方向。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将发酵床的制作技术要点与应用总结如下:

一、制作发酵床的原料

发酵床是借助微生物能吸收、消化分解畜禽粪尿等排泄物的功能,为畜禽生长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其主要原料如下:

1. 惰性物质。选用当地来源广泛的农副产品等粗纤维惰性材料,如稻壳、锯末、碎椰糠(纤维长度小于2厘米)、碎秸秆、碎玉米芯、棉籽壳、食用菌渣、碎树皮等。一般采用两种材料等体积混合的方式,如稻壳+锯末、锯末+碎玉米秸、锯末+碎麦秸、锯末+碎椰糠等。

2. 发酵菌原种。采集野生土著菌扩繁而成,以降低成本。

3. 营养物质。麦麸或玉米面,为发酵菌提供营养。

4. 粗盐。使用粗盐(原盐),少用或不用食盐,以降低成本。

5. 细土。选用没有施过化肥、农药的干净新鲜土壤。

6. 红糖。主要用于发酵菌原种的扩繁与保存。

二、培养发酵菌原种

市场上有商品发酵菌原种可直接购买使用,但价格较高;若从自然界中采集土著菌扩繁培养,则成本低廉。

1. 采集土著菌。在野外腐殖质较多的树下,放置盛有米饭团的编筐,上覆树枝,再用塑料布盖上以防雨淋。土著菌会随空气接种到饭团上,夏季气温较高时经过3~5天,春、秋季气温较低时经7天左右,饭团上会布满白色菌丝,即完成土著菌种的采集。

2. 保存土著菌种。将采集的白色土著菌与红糖按1∶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置于密闭环境中,可保存180天左右。

3. 扩繁土著菌种。麦麸的吸水性、保水性较好,常作为扩繁介质原料,也可用玉米面代替。先将红糖土著菌混合物用少量的水稀释好,按每吨麦麸掺入红糖土著菌混合物1千克的量加入菌种,然后在扩繁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麦麸湿度达到60%~65%(手握成团不滴水、松开抖动即散开)以利扩繁,混合拌匀后堆积扩繁。扩繁过程中,每天翻料1次,以增加料中氧气含量,经过3~5天的培养,扩繁料长出白色菌丝,即可作为发酵菌原种,晾干后备用。

三、制作发酵床

制作发酵床,就是按一定比例将扩繁的土著菌种、锯末、稻壳(或椰糠)等农副产品以及一定量的细土、粗盐等混合在一起发酵,使垫料中布满足够的活性微生物群落。

1. 准备配料。发酵床制作因养殖对象不同原料配比各异。如制作100米2养猪发酵床,需稻壳40米3(约10吨),锯末40米3(约5吨),细土1.5吨,土著菌种200千克,粗盐25千克;制作100米2养鸡发酵床,需锯末20米3(约2.5吨),稻壳20米3(约5吨),细土375千克,土著菌种100千克,粗盐7.5千克。

2. 制作方法。目前,生态发酵床制作方法有两种:干撒式制作法、湿料式堆积法。以干撒式制作法较为经济常用。①干撒式制作法。是指将干垫料原料与土著菌、细土混匀洒盐水后不对水、不进行发酵而直接铺填进行饲养的方法,省去了对水、反复翻拌等费力环节。方法是:由下向上分层,第一层为发酵床厚度的1/2,在垫料池底铺稻壳后,将土著菌种、细土、粗盐各自用量的1/3均匀撒在所铺稻壳上(粗盐用水溶解后再喷洒);第二层为发酵床厚度的1/4,先将重量比为2∶1的锯末、稻壳混合物均匀铺在第一层上,再将土著菌种、细土、粗盐为各自用量的1/3均匀撒在锯末、稻壳混合物上;第三层发酵床厚度及土著菌种、细土、粗盐的用量均与第二层相同,锯末、稻壳按重量比1∶2混合均匀后铺在第二层上;最后将剩余的稻壳均匀撒满床面。使用后,微生物可同时向上向下繁殖布满整个发酵床。②湿料式堆积法。是指将干垫料原料与土著菌、细土混匀洒盐水,对水堆积发酵后再进行铺填饲养的方法。方法是:先将土著菌种与麦麸(或玉米面)混合均匀,再将锯末摊在地面上,上面撒混有土著菌种的麦麸(或玉米面),然后将稻壳撒在麦麸(或玉米面)上,最后将三层原料加水至垫料湿度达到60%,翻动混合均匀,堆积升温至75℃发酵3~5天,降温后铺填即可使用。

四、科学使用发酵床

为使发酵床生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应科学使用。

1. 厚度适宜。根据养殖对象不同,发酵床垫料厚度(即垫料池深度)各异,养猪、羊一般为80厘米,养鸡、鸭一般为40厘米。冬天宜厚些,夏天则宜薄些,以舍区内无异味为准。

2. 保护菌种。养殖区消毒时,不能对发酵床消毒,并尽量减少使用化学消毒剂和抗生素(可喷芽孢杆菌抑制有害菌),以保证发酵床内有足够的有益微生物。

3. 湿度控制。发酵床使用一段时间后,随着畜禽粪便的进入,湿度不断上升,垫料湿度过高或过低都影响有益微生物活性,以发酵床中心部位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手握成团不滴水、松开抖动即散)为宜。手握不成团,尤其是垫料湿度小于30%时,有益微生物菌繁殖受到抑制,应适当对垫料喷水增湿;手握滴水时,垫料湿度大于70%,有益微生物菌繁殖也会受到抑制,应翻料并开窗通风降湿或及时掺入干料降湿。

4. 温度控制。温度控制以床面以下5厘米处温度在27℃以下,床面以下20厘米处温度40℃左右,床面以下40厘米处温度50~60℃为宜。夏季舍温过高时,适当降低垫料湿度以控制有益微生物菌繁殖速度,减少热量释放以降低床温,同时开窗通风降温。冬季舍温过低时,将垫料湿度控制在60%~65%的适宜范围,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增加热量释放以提升床温。

5. 合理负载。使用发酵床养殖,应注意合理负载,以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养猪发酵床饲养密度为:生猪体重低于30千克时,1.7~2.5头/米2;生猪体重30~60千克时,0.83~1.25头/米2;生猪体重高于60千克时,0.66~0.83头/米2。养鸡发酵床饲养密度为:雏鸡10~15只/米2,成鸡5~7只/米2;或1~7日龄33只/米2,8~21日龄22~25只/米2,25~35日龄14~16只/米2,36~56日龄8~10只/米2;冬季可适当提高肉鸡饲养密度。

6. 适时翻料。有益微生物菌属于好氧菌,当发酵床面变硬或结块较多时,垫料中因氧气减少好氧菌活力降低,需要进行翻料并拍碎结块,确保垫料疏松,否则垫料会因厌氧菌繁殖而发臭。采用大栏连片发酵床养殖的,可用耕犁机械翻料。

7. 菌料补充。发酵床内要有足够量的有益微生物菌落,才能满足发酵床功能需求。当发酵床功能下降时,及时补充菌种及垫料,以免造成发酵床无效或浪费。

8. 重复利用。在每批畜禽出栏期间,可将发酵床料沿地面铲起,将粘结在一起的大块料拍碎,堆积起来升温至75~80℃,以杀灭有害病菌,再次重复利用。

9. 适时换床。当垫料变细、氨臭味渐浓时,需要将垫料全部清出进行更换。一般发酵床,养鸡、鸭等家禽12~24个月,养猪、羊、牛24~36个月,需要及时进行更换。此时的垫料已成为养分含量较高的优质有机肥。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林业局 邮编:261200)

猜你喜欢

粗盐细土锯末
土壤容重数据的不确定性对有机碳密度估算的影响
韩国粗盐翻倍涨价
怎样把锯末制成鸡饲料?
管道施工细土回填技术的发展探讨
母亲的冬藏
锯末养花好处多
锯末作基质在豌豆苗菜中的应用
用锯末制作鸡饲料方法
中老年人莫名腰疼应查查血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