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痤隐酮凝胶联合红蓝光治疗轻中度痤疮的效果观察
2015-09-11谢道军谢明
谢道军+++谢明
[摘要] 目的 评价克痤隐酮凝胶联合红蓝光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皮肤科就诊的116例轻中度痤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两组均采用克痤隐酮凝胶外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蓝光照射,均连用6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4%(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对照组为8.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克痤隐酮凝胶联合红蓝光治疗轻中度痤疮的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痤疮;克痤隐酮凝胶;红蓝光
[中图分类号] R75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8(a)-0121-03
痤疮是一种最常见的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损容性皮肤病。国外研究[1]表明,12~24岁的青少年痤疮发病率高达85%。由于其好发于颜面部,严重者可留下瘢痕,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痤疮的发病机制复杂,受多因素影响,包括雄激素增多、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炎症反应及遗传等因素[2]。痤疮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外用药物、内服药物和物理治疗等,但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痤疮的治疗显效较慢,一般治疗药物的观察期需4~6周,且长期服用药物易导致耐药,并有潜在的不良反应。因此,应尽量选择局部外用治疗,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本研究探讨克痤隐酮凝胶联合红蓝光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皮肤科就诊的116例轻中度痤疮患者,所有患者的皮疹好发于面部、胸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且皮疹具有多形性、对称分布,可有黑头或白头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皮脂溢出等多种损害,无明显自觉症状,符合寻常型痤疮的诊断标准[3]。入选标准:①年龄16~32岁;②病程3~24个月;③近1个月内未进行过任何治疗;④Pillsbury分类法为Ⅰ~Ⅱ度;⑤能坚持治疗及观察8周,且治疗期间不采用其他内服和外用药物。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如肝病患者;②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对克痤隐酮凝胶过敏者。⑤有光感性疾病,如着色性干皮病;⑥接受过放射线治疗患者;⑦黑素瘤患者或者过去有黑素瘤病史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其中治疗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16~31岁,平均(23.6±5.7)岁,病程4~23个月,平均(8.3±2.1)个月,Pillsbury分类Ⅰ度17例,Ⅱ度41例;对照组男34例,女24例,年龄17~32岁,平均(22.9±6.4)岁,病程4~22个月,平均(7.7±2.3)个月,Pillsbury分类Ⅰ度21例,Ⅱ度3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Pillsbury分类)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克痤隐酮凝胶[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国药准字:Z20040150]点涂皮损处,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蓝光治疗仪(铜陵泓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窄谱蓝光(波长为415 nm)和红光(波长633 nm)同时照射,2次/周。两组均连用6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治疗前后由本科室同一名医生记录患者皮损数目及不良反应。皮损评分标准:一个粉刺为0.5分,一个丘疹(直径1~5 mm)为1分,一个脓疱为2分。以治疗前后皮损减少率来判定疗效[4]:①皮损减少率≥90%为治愈;②皮损减少率在60%~89%为显效;③:皮损减少率介于20%~59%为有效;④皮损减少率<20%为无效。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对照组为8.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不影响继续治疗。
3 讨论
痤疮是一种最常见的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较多,机制较复杂,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2,5]。①内分泌因素:皮脂腺的发育和皮脂分泌直接受雄激素控制,后者可刺激皮脂腺增生和皮脂分泌增加,并影响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雄激素增多使皮脂腺的快速发育和皮脂的过量分泌是痤疮发生的基本病理生理基础。②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粉刺的形成始于皮脂腺毛囊的扩大,这种扩张继发于异常角化的角层细胞。在毛囊漏斗下部,角质形成细胞中板层颗粒减少,代之以大量张力细丝、桥袜和脂质包涵体,此角质细胞不易脱落,导致角层增厚和角质物堆积,使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最终形成角质栓即策粉刺。③感染因素:大量皮脂分泌和排出障碍,易继发细菌感染,皮脂毛囊中存在多种微生物,如痤疮丙酸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和糠秕马拉色菌等,其中以痤疮丙酸杆菌最为重要,此菌为厌氧菌,皮脂的排出受阻正好为其创造了良好的局部厌氧环境,使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该菌产生的脂酶可分解皮脂中的三酰甘油,产生游离脂肪酸,后者对皮肤及毛囊有刺激性;此外该菌还可产生多肽类物质,趋化中性粒细胞、活化补休和使白细胞释放各种酶类,引起炎症。④免疫学因素:炎症反应包含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方面。粉刺中的物质通过毛囊壁“漏出”启动炎症反应,多种蛋白酶、白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参与炎症过程,包括对真皮内异物反应。体外腺管生长模型研究显示,许多粉刺中白介素-1α水平升高,炎症启动后发生毛囊壁毁坏,可产生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⑤其他因素:遗传、饮食、药物、胃肠功能障碍、内分泌紊乱、机械性刺激、化妆品、不良卫生习惯及某些职业等也可诱发本病。因此,痤疮的治疗原则包括抑制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抗雄激素、减少皮脂腺分泌、抑制微生物增殖、抗炎等,尽量选择局部外用治疗,以最大限度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克痤隐酮凝胶是由丹参酮、甲氧苄啶、维生素A、维生素E组成的一种外用凝胶制剂。丹参酮是从丹参根中提取的脂溶性部分,其主要单体成分为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丹参酮具有明确的抗菌抗炎作用,并有微弱的雌激素样活性和抗雄激素作用[6]。维生素A能促进正常表皮细胞增殖,使过度增生的表皮正常化。联合应用维生素A与维生素E能纠正毛囊皮脂腺角化的缺陷,使痤疮丙酸杆菌不能生长,从而预防丘疹和粉刺的形成。甲氧苄啶属抑菌剂,能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阻止细菌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与丹参酮合用能起增效的作用。动物实验[7]证明,克痤隐酮凝胶可明显减少毛囊角栓、减轻表皮增厚、减少真皮炎症侵润等作用。国内有学者[8-9]采用克痤隐酮凝胶治疗寻常痤疮,有效率达1.42%~91.7%,分别优于维A酸乳膏的85.71%和克林霉素凝胶的89.47%。
目前已知光疗用于痤疮的治疗是基于痤疮丙酸杆菌中含有内源性卟啉,而体外研究[10]表明,蓝光可激活卟啉,导致痤疮丙酸杆菌细胞膜结构破坏而死亡。红光激活卟啉的作用较差,但其可达到皮脂腺的更深层,并可通过诱导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起到抗炎作用[11]。一般蓝红光联合应用具有互补作用,既可减轻局部炎症,又能抗菌[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这与国内学者[14-15]报道的结果一致,表明克痤隐酮凝胶联合红蓝光具有良好的协同和互补作用,用于治疗轻中度痤疮的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可避免长期内服药物不良反应大、易产生耐药性等缺陷,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White GM.Recent findings in the epidemiologic evidence,classification,and subtypes of acne vulgaris[J].J Am Acad Dermatol,1998,39(1):34-37.
[2] 王宝玺.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34-241.
[3] 路永红.皮肤病性病诊断与治疗[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374-378.
[4] 曾佳,王燕,吕锡旌,等.克痤隐酮凝胶联合芩连片治疗轻中度痤疮46例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 28(12):1307-1308.
[5]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72-477.
[6] 顾克显.丹参酮的药理及其在皮肤科临床的应用[J].皮肤病与性病,1994,16(2):35-37.
[7] 叶寿山,韩传环,王萍,等.克痤隐酮凝胶对实验性痤疮模型等的治疗作用[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2,22(3):155-156.
[8] 蒋兴宁.克痤隐酮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11):959-961.
[9] 徐晓,黄振明,李季,等.克痤隐酮乳膏与1%克林霉素凝胶治疗寻常痤疮效果对比[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4, 11(2):148-149.
[10] Barolet D,Boucher A.Radiant near infrared light emitting diode exposure as skin preparation to enhance photodynamic therapy inflammatory type acne treatment outcome[J].Lasers Surg Med,2010,42(2):171-178.
[11] Sami NA,Attia AT,Badawi AM.Phot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J].J Drugs Dermatol,2008,7(7):627-632.
[12] Goldberg DJ,Russell BA.Combination blue(415 nm) and red(633 nm) LED phot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mild to severe acne vulgaris[J].J Cosmet Laser Ther,2006,8(2):71-75.
[13] 宋维芳,张进.红蓝光联合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6):362-363.
[14] 罗丽,黄洋,熊琦.克痤隐酮凝胶联合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50例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3,10(12):38-39.
[15] 王俊,蒋震.克痤隐酮凝胶联合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3):115-116.
(收稿日期:2015-04-28 本文编辑:李秋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