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涟水县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思考
2015-09-11王芹等
王芹等
摘要 在对涟水县乡镇农业推广体系人员结构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全县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阐述,并对如何发挥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功能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 农技推广体系;现状;问题;建议;江苏涟水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310-02
建立稳定的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组织基础,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客观要求。但从现实情况看,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仍然存在农技人员数量减少、人才断档、知识更新慢、知识结构单一、综合业务素质较低、服务手段滞后、推广经费严重不足等诸多问题。笔者通过对涟水县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全县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建议。
1 涟水县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涟水县于2003年初按照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分开的要求,采取公开考试、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方式,通过考核、考试、公示,积极稳妥地对全县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改革,全县招聘了100名乡镇公益性服务人员,隶属于乡镇政府管理。10年过去,因农业技术人员的退休、病故、调离等原因,目前基层尚有在编在职农技人员75人。
1.1 现有人员情况
乡镇农技推广人员除了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外,兼职(或由乡镇安排专门从事其他职业)情况如下:农机3人,林业3人,农业办3人,城建1人,计划生育办1人,信访2人,工会1 人,文化站1人,农保1人,招标办1人,基建办2人,财政1人,党政办8人,税务2人,妇联1人,村支书2人,劳动保险1人,园区办2人,城管1人,防违拆违办2人,工业办1人,道路1人等;有55人定村,大部分人员大部分时间都从事乡镇中心工作。
1.2 现有人员年龄结构
目前,在职在编的75人中,50岁以上的有32人,占在职在编人员的42.7%,其中,46~49岁的有14人,占在职在编人员的18.7%;40~45岁的有21人,占在职在编人员的28.0%;小于40岁的有8人,占在职在编人员的10.7%。
1.3 现有人员学历及职称情况
目前,在职在编的75人中,本科4人,占在职在编人员的5.3%;大专15人,占在职在编人员的20.0%;中专及以下56人,占在职在编人员的74.7%。高级农艺师2人,占在职在编人员2.7%;农艺师17人,占在职在编人员的22.7%;助理农艺师48人,占在职在编人员的64.0%;技术员级8人,占在职在编人员的10.7%。
1.4 “五有”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已建成
涟水县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可以说“缺钱、缺物、缺阵地、缺基地、缺人才”,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县农委领导班子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于2012年为涟水县23个乡镇(园区办事处)争取到建设项目,目前这23个乡镇(园区办事处)农技站面貌焕然一新,服务中心已初步建成,但办公设施正在配备当中,还未完全配备到位,特别是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还未正式投入运行。
2 现有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技人员青黄不接,科技推广人才严重缺乏
乡镇农技推广部门专业的农业科技人才普遍缺乏,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员比例较低、素质不高、年龄偏大、人员结构不尽合理,很难吸引年轻的专业人才进入农技推广队伍,农技人才青黄不接、断档现象严重;受资金等条件制约,在职农技人员的培训工作开展较少,知识更新换代慢,不利于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2.2 农技人员精力分散不集中,在编不在岗现象严重
由于大部分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大部分时间都从事乡镇中心工作。实质上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真正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归乡镇管理,农业部门仅仅是在技术上给予培训和业务指导。人员聘用由乡镇和县劳动人事部门负责,考评由乡镇负责。培训和多元推广由县农委负责。很多从事农业科技工作的同志年龄偏大,乡镇农技推广有员精力分散不集中,在编不在岗现象严重[1]。
2.3 地方政府重视不够,推广工作经费几乎没有
大多数乡镇政府长期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对农业新技术、新机械的推广力度不大,不重视农业发展,对农业投入较少。几乎各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都存在“有人打仗,无钱养兵”的现象,财政已经多年没有安排基层农业的工作经费,至于农业示范、科研、教育等经费也没有纳入财政预算,连常规的试验示范工作都难以开展,没有经费支撑,连正常的办公都难以开展,农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和发挥。
2.4 上下管理渠道不畅,技术推广大打折扣
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推广难度大。据调查,一方面,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由乡镇和县劳动人事部门负责聘用,另一方面,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在业务上又由县级农业部门指导,导致农业技术在实际推广中大打折扣,农技人员大部分时间从事乡镇安排的其他工作,而真正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时间很少,对待农业生产工作敷衍了事。
2.5 农技推广服务配套设施有名无实,形同虚设
由于经费不足,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配套设施严重缺乏,有些农业推广技术部门甚至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不利于农业推广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
2.6 农村留守的多为妇女、老人,接受科技意识普遍不强
近年来,经济不断发展,种植农作物的经济效益较低,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已成农村常态。留守在家的多为老人、妇女、儿童,无法开展正常的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同时,由于留守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新技术的推广难度较大[2]。
3 促进农机推广工作开展的建议endprint
3.1 补充农技人才,解决人才断档问题
政府应有计划地逐步引进农业院校毕业生到一线工作,充实县、乡2级农业科技队伍,并对现有农技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有计划地缓解农业科技人才面临断档的危机。
3.2 加大资金投放力度,确保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
政府每年可安排一定的农技推广、教育、培训等工作经费。经费主要投入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二是对扩大农业补贴的范围和内容,逐渐将良种、商品有机肥、农业机械等都纳入补贴的范围,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国家的惠农政策[3]。
3.3 调整人员管理渠道,稳定农技推广职能
理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管理体制,将其纳入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管理,便于及时贯彻农业政策,开展农业“三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特别是要做好乡镇农技人员技术力量的平衡和调整。
3.4 完善推广机构建设,提高农技队伍专业水平
要加强对农技推广机构重要性的认识,为基层农技推广技术人员提供固定的办公室,配备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同时,要不断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水平,对现有人员积极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4]。要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不断吸引优秀人员加入到农技推广的队伍中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3.5 加强科技知识培训,提升农民自身素质
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最终要靠农民,要提高农民的素质,才能有利于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涟水县的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不高,对新技术的接受和掌握程度也不高,不利于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要采取多种形式,灵活掌握时间,及时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和掌握程度,促进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4 参考文献
[1] 张惠.浅谈农技推广的现状及对策[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3(3):67.
[2] 赵锦域.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05(5):83.
[3] 李玉萍,温春生,宋启道,等.广东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J].热带农业科学,2011(1):35-41.
[4] 陈志英.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5(4):16-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