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在于积累与沉淀
2015-09-11翟秀梅
翟秀梅
随着“课内比教学”活动在老师们中间积极开展起来,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收获。
一、从其他教师的课堂中吸取养分,积累经验
听课学习是我们年轻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获取经验的捷径,在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中,“听课”必不可少。
我听课学习的第一节课是周艳芳老师的“有理数的乘法”。周老师是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在课堂上总是能运用适当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巧妙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说是四两拨千斤。而整节课的设计也是行云流水,一环紧扣一环,不着痕迹。周老师通过类比学习的数学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正数的乘法的意义来探讨有理数乘法,并总结规律。而老师板演学生练习的过程也很具体、有效,巩固和反馈都非常及时。周老师教学时沉稳从容的状态正是我日常教学中最为不足的,也是我要不断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最为精彩的一节课当然要数廖晓山老师的“切线的判定定理”。上课一开始,你就能明显感觉到学生完全是处在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内,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这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我想,学生能这样的愛学数学这门课,一定也与廖晓山平日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密不可分吧。切线的判定定理,我会怎么上这节课呢?要怎样才能使学生自己归纳出这条定理呢?这是有难度的。只见廖老师不知从哪找来一根铁丝,把铁丝看做直线,相对于黑板上的圆来进行运动,让学生从视觉上得到最直观的印象,总结出切线的判定定理。整个过程,不仅仅是廖晓山一人在黑板上演示,而是调动起了几乎全班学生来动手操作,来观察和总结,学生都参与了进来。这是一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数学课,我受益匪浅!
二、调整自己心态,从沉淀中获得成长
随着时间越来越逼近自己“课内比教学”公开课的时间,我的内心开始变得忐忑和不自信。按常理,这样一节公开课,既是展示自己的机会,又是可以和同组老师交流学习的平台,应该是积极面对的,可我的不自信究竟来自什么呢?原来,最近一段时间,我总是觉得自己在教学工作中不尽如人意,总是有些令自己觉得遗憾的地方。我把自己心中的疑惑向同组的前辈王生木老师表达后,王老师帮我解开了心中的疑惑,王老师说,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在成长,对自己和课堂设计、课堂效果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一件好事情,王老师还鼓励我,要我放心大胆地去准备,用最好的状态来完成这节公开课,只要自己全力以赴,就能成功。
我的课题是“算术平方根”。在接近半个月的准备过程中,从选择课题,到设计教案,配套设计学案,每一个环节都经历了反复的推敲和修改,只为达到课堂设计的最佳效果,让学生有收获。为了使整节课的环节更为流畅,内容安排适当,我还在其他老师的班级进行试讲,邀请同年级组的老师们帮我听课,给我一些意见和指导。从教学环节的设计、例题、练习题的选取,甚至是对学生设置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用词都细心修改。
通过这一次“课内比教学”的活动,我觉得自己又成长了,每一次公开课的经历,都将成为我工作历程中的重要一笔,现在的我也信心百倍,全力以赴迎接未来的挑战!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