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幸福吗
2015-09-11李海霞
李海霞
在社会急剧变革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老师”这一职业概念被极大地颠覆。作为一名转型时期的老师,若还用传统意义上的方式和思维去授课和管理学生,会在工作中遭遇极大的挫败感,甚至冲突,自然也体会不到幸福。况且,中学老师的工资只是社会各阶层人均工资水平的平均值,普遍较低,若在工作上又没有职业幸福感,那教师这一行业堪忧,中国基础教育堪忧!对于已经奋战在教育岗位的老师来说,为了自己,为了家人朋友,更为了教育事业,我们一定要幸福。
一、幸福的前提是强健的体魄
老师,您每天坚持锻炼了吗?您有详细的锻炼计划并坚持执行了吗?您关注自己的一日三餐和饮食健康吗?您还在加班加点地批作业改试卷吗?换句话问,您有这样那样的职业病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老师的健康,更是学校之福,学生之福。传统观念里的老师苦教和学生苦学现在已经行不通,更没必要了,这种“苦”不仅代表落后和刻板,更得不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苦”和“累”只说明你的工作效率低下,教育是看结果和产出的,没有成效的工作,再苦再累也得不到认可;况且,健康状况不佳势必影响教学,得不偿失。新时期的教师应该改变以往“文弱书生”带给人们的刻板不良印象,做真正“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健康、阳光、智慧、幽默,这应该是老师们努力的方向,而健康永远排在第一位。因为它是钢性指标: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
二、只有仰望星空,才能脚踏实地
在应试教育还占主流的大环境下,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更是老师关注的焦点。分数似乎决定一切,老师的奖金,职称评定,定级等等。客观事实是,成绩影响着老师们的幸福指数。学生考好了,领导表扬,家长颂扬,自然身心愉悦,但内心深处仍埋藏着这样的不安:下次还能考这么好吗?会不会有其他班级赶上来?学生考不好,领导谈话,会上批评,家长更是私下议论,这对于敬业的老师来说,简直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而又有哪位老师能“稳坐钓鱼台”,保证次次考好呢?这种“胜者王侯败者寇”的价值观极大地伤害着老师的身心健康,影响教学健康有序的开展。
面临这样的现实,老师们一定要跳出束缚自己的框框。而有效的途径就是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学习,更新理念,用全新的理念和思维指导教学和管理。传统的老师是“教书匠”,“匠”字意味着埋头苦干,就是个干活儿的,不涉及“思维”层面。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老师们若还停留在“匠”的层面,就势必跟不上节奏,被动地在后面追,这样不仅累,更会产生职业倦怠和迷茫。所以,老师必须学习!不仅钻研专业知识,更要学习跨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丰富自我,提升素质,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组织教学,让自己成為一名有能力和魅力的老师。“亲其师,而信其道”,试想学生怎么会不敬爱一位知识丰富,妙趣横生的老师?他们的成绩又怎么会差呢?“只有仰望星空,才能脚踏实地。”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跳出“小我”,实现了“大我”,才能摆脱繁琐,收获智慧和幸福生活。
三、爱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能力
这是近年来我听到的最令我灵魂和大脑震颤的一句话。因为它令我马上想到和反思到许许多多生活中的事例,一下子开启了我的智慧之门。尤其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不仅要有爱的情怀,更应具备爱的能力。而老师们往往满怀爱心,却收不到学生对等的爱和尊重,这应该是后者欠缺的原因。
老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所以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老师的幸福感受。师生关系不能简单界定为“好”与“不好”,它是一种动态的关系。在以前生产力低下的农业社会,人们尊重老师,实质是尊重和敬畏知识,知识是普通百姓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更何况孔子只收学生不收学费,而老师们每月是拿工资的;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人们最不缺的就是知识,什么都可以“百度”,所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观念在现代社会已经行不通了,“师道尊严”更是明日黄花。现代人的价值观念是:教师只是一种谋生的职业,仅此而已。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老师自然会从“神坛”上狠狠地摔下来。因此,只有理性认识师生关系的这种变化,才能真正处理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简单划分为教学关系和管理关系,两者矛盾统一于课堂教学当中。只有学习、研究和有效处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一切涉及师生矛盾的突发事例,才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关键。而处理这些庞杂事例的宗旨,就是爱。民主、宽容、理解、尊重和平等对话正是这种爱的能力的体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得深处。”由此可见,教育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碰撞,而不是简单去命令,控制和打出爱的口号。
最后,不妨冒昧地下这样一个结论:成功的老师不一定是幸福的,而幸福的老师一定是成功的。如果您身体健康,理性智慧,且受到学生由衷的爱戴,那您一定是位既成功又幸福的老师。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