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效性探究
——以岭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
2015-09-11莫海霞
莫海霞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效性探究
——以岭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
莫海霞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课及时但时间短,辅导不深入;内容广泛但针对性不强,大班上课的形式效果不佳。本文结合岭南师院生科院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结果,建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贯穿整个大学阶段且内容要有针对性,采用男女生分班上课的形式,专设农村生源课程。此外,还需加大辅导员的培训,补充师资力量。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据调查,28.75%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强迫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等心理问题,因心理障碍引发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占总休、退学人数的50%,因心理问题而自杀的大学生在非正常死亡之首。[1](P:22-24)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提高社会适应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现状
1.课程开设及时,但是跨度小,时间短,辅导不深入。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一开设。以岭南师范学院为例,该课程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共四周8个学时,以引导新生尽快适应环境,其辅导仅局限在入门阶段。而学生在四年学习生活中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却没有相关的课程为其提供指导,导致心理问题不断堆积,最后爆发。[2](P:167-168)
2.课程内容涵盖面广,但针对性不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丰富全面,包括自我认识与发展、心理适应、人际交往、恋爱情感、生活方式与情绪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等,还有专门的贫困生心理与发展,覆盖了整个大学阶段个体发展的心理状况。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无法从基础知识延伸到活动体验,更别说讨论和实践运用层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欠缺针对性,教育意义不显著。
3.以大班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不明显。高校普遍采用大班形式授课。一般情况下,2个或3个行政班合并在一起,人数均在50人以上,甚至超过100人。大班教学最大的弊端是课堂互动受限,只能以教师讲授为主,目标定位在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很难组织分享、讨论等有效的体验式活动,缺少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无法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二、岭南师院生科院2014级新生的基本情况
1.男女生比例不协调。2014年,生科院招生387名,其中男生74人,占19.1%,女生313人,超过80%,形成女多男少的不协调比例(见表1)。
2.生源以广东,特别是粤西地区为主,且农村孩子居多。生源以广东为主(见表1)。广东籍364人,而外省仅23人,比例约为6%。广东生源又以粤西地区(200人)为主,占总数一半以上。农村孩子居多,城镇孩子134人。
三、岭南师院生科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调查对象及方法。调查对象是生科院2014级新生。调查在新生入学约一个月进行,能有效反映新生由高考结束进入大学的心理健康状康。
调查数据来自教务处的录取信息和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普查结果。心理普查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表由L.R.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含有90个项目,每项5级评分,包括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以及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测量一个人某段时间里(通常是最近一周或现在)的症状水平。它对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功能,适用于测查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有何种心理障碍及严重程度如何。
2.调查结果分析。第一,需关注的学生比例高,其中男生远高于女生。共查出22名学生需要注意观察其学习、生活和情绪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占年级学生总人数的5.7%(见表2)。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期望对子女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父母终日为生计忙碌,忽视了对孩子的心理辅导,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需关注的男生比率远高于女生,分别为13.5%和3.8%,需关注的男生比率是女生的3倍多。第二,广东籍学生的心理症状比外省学生明显。需关注的广东籍学生比例比外省学生多(见表2)。19名广东籍新生的心理症状需要关注,占86.4%,这与广东籍学生占总人数比例高有一定关系。广东籍学生相对于内陆省份的学生显得早熟,获取的大量资讯中也包括负面的,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第三,农村孩子需加大关注力度。根据普查数据(见表2),农村孩子是需关注的一个主要群体。在被查出需要关注的22名学生中,15名来自农村,占68.2%。农村孩子比率(5.9%)略高于城市孩子的比率(5.2%)。农村孩子之所以较城镇孩子易产生心理问题,可能是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跟着爷爷奶奶在农村生活。当孩子产生心理疑问时,找不到诉说的对象。另一种情况是,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父母送孩子到城镇学校,长期一个人在外生活,而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农村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家长和老师们的注意,给予孩子更多的心理关怀。
第四,新生的心理症状呈多样化,部分新生的情况较为严重。从症状自评量表对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的综合分析看,测试因子≥3(重点关注对象)的新生共有59人次,且心理问题呈多样化(见表3)。共有12人次强迫症状严重,占20.3%,居问题之首。很多学生由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出现矛盾,而做事又追求完美,要求偏高,过于死板,容易产生强迫性思维、意念或者行为。[3](P:94-95)另外,部分学生抑郁和焦虑的状态较为严重,他们心境低落、悲观失望,或者焦虑烦躁、神经过敏。这是因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承载着社会、家庭的期望,对自己定位高,成才欲望强,但社会阅历浅,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容易波动。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同学反映人际关系敏感,不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容易自卑。调查显示,社交问题已上升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第一位。[4](P:88-94)
表2 心理健康测试需关注的学生的基本情况(单位:人)
表3 生科院2014级新生心理症状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效性探析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贯穿整个大学阶段,以心理健康普查结果为依据开设。大一新生容易出现“忙盲茫”的状态,即活动多而忙碌,定位不清晰而盲目,目标不明确而茫然;大二容易出现交往问题及恋爱苦恼;大三出现学习倦怠,懒散;大四毕业和就业压力大。个体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心理也随着情境的变化而不同。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新的阶段,心理困扰得不到指导,缺乏获得建议的渠道,就容易发展成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伴随整个大学生涯,在不同时期给予不同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开展学习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针对大部分学生存在的心理症状,或者针对某种比较严重的心理症状。其课程内容区别于知识普及,对学开设生的心理症状具有一定的实效性、指导性。
2.开设男女生心理健康课程特色班。对不同学生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是有必要的,尤其是男女生。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个体逐渐走向独立、成熟。针对男女生不同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开展有区别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显著,尤其是在恋爱心理和性心理方面更需要区别教育。此外,还要开展性心理教育。针对目前高校出现女生怀孕的现象,对女生进行性教育,学会保护自己是非常必要的,对男生进行责任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
3.要针对农村生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辅导,特别是贫困生。岭南师院生源以农村学生为主,且农村学生有心理症状的比率高于城市学生,因此,针对农村生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辅导,不但缩小了农村生源与城市生源心理健康知识的差距,还降低了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此外,贫困生是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同样需要重点关注。针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致力于提高贫困生心理素质,同时提高贫困生的生存技能。
4.加大辅导员的培训,弥补资源不足。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以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为主、专职教师为辅。[5](P:66-67)在岭南师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是以辅导员为主、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为辅。这种师资结构在高校中比较多见,而且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逐渐普及的情况下,该师资构成将成为主力军。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是学生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并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高校需加大对辅导员的培训,弥补心理咨询专职教师资源的不足。
[1]龚孟伟,董文.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22-24.
[2]袁晓娇.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问题与模式.教育心理,2015(2):167-168.
[3]常连玺,李江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报告[J].中国成人教育,2012(10):94-95.
[4]郭晓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分析[J],心理研究,2011(4):88-94.
[5]薛春艳.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特点及其反思[J].心 理 健 康 教 育,2015(4):66-67.
责任编辑:丁金荣
G641
A
167-6531(2015)12-0078-03
莫海霞/岭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硕士(广东湛江52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