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州市优质稻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2015-09-11韦建武

广西农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优质稻生产现状对策措施

韦建武

摘要:针对宜州市近年来优质稻产量与产值低、种田效益差、农民种稻积极性不高等现实问题,文章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及宜州市发展优质稻的优势条件,总结提出发展优质稻产业的对策措施,为指导优质稻产业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优质稻;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5)04-0078-03

宜州市是广西的种粮大市(县级市)之一。全市下辖7镇9乡,耕地面积8.25万hm2,常年水稻播种面积2.36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8.6%。2013年以来,该市按照国家和广西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突出粮食与经济作物生产并重,加快种植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全市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但由于该市优质稻单产与产值较低,种田效益不高,直接影响到部分乡村稻农的生产积极性,也影响到优质稻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现就该市优质稻的产业现状、发展优势、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浅析,并就优质稻产业发展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1 产业发展现状

至2014年,宜州市推广优质稻面积1.75万hm2,占同期水稻种播面积的74.1%。主要品种为野香优2号、野香优2998、中浙优8号、宜香725、宜北香粳、宜北香糯、洛西香和丰优香占等,平均每667m2产量479.6kg、产值2493.9元,年总产12.58万t、总产值6.54亿元,优质稻在播种面积上虽然占了较大的比例,但总产值仅占该市年国民生产总值94.1亿元的6.9%,也未能占居广西优质稻大县(市)的地位。根据广西做优、做强优质稻米产业开发战略部署,宜州市通过境内惠丰大米粮油公司、宜州油脂厂、丰源大米厂等12家企业进行了高、中档的优质大米加工,现生产出宜丰香、洛西香、刘河香等大米品牌6个,产品主要销往河池、柳州、南宁等地市场,在市场有一定的知名度。目前宜州市庆远、三岔、洛西、怀远、德胜、石别、流河、屏南、洛东等乡(镇)建立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实行订单生产收购。加上该市城区3家中型粮油加工企业的扩建,提升了一批稻米加工的销储优质稻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宜州市优质稻米产业发展。

2 开发优势条件

2.1 政策支持

2010年以来,随着国家和广西政策支农力度逐年加大,财政投入也不断增多,国家和自治区重点项目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持载体,2014年宜州市获良种补贴856.51万元和农机补贴237.42万元,有利于优质稻生产发展。同时,在宜州市7镇9乡中,全部建立了乡镇农技站推广网络,为推广水稻优质高产、节本增效技术提供了重要支撑。

2.2 农田条件

宜州市现有保水田面积1.69万hm2,能灌能排,均可作双季稻栽培。同时还有0.67万hm2的雨养田,稻田土壤肥沃,地力较高,可适宜水稻丰产栽培。加上该市2012年以来水利干、支、毛渠道设施的完善,目前境内各稻区灌溉条件良好,能满足优质稻产业开发的用水需要。

2.3 交通条件

宜州市位于广西中部偏北地区,交通十分便利。境内国道323线、黔桂铁路横贯东西部,至2005年已全部建成省道、市道、乡道公路共36条,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的交通网络,有利于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极方便优质稻产能储运、加工和销售。

2.4 气候条件

从气候条件看,宜州市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20.3℃,年降水量为1470mm,年日照时数1696h,无霜期317d。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温、水等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水稻高产栽培。

2.5 技术条件

目前宜州市有农技推广人员113人,其中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62人,助理农艺师及农业技术员49人。这些农技人员长期在基层一线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具有较强的农业推广能力与丰富的稻作生产经验,为指导优质稻高产栽培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条件。

3 存在问题

2012年以来,宜州市在优质稻产业开发中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3.1 优质品种少,产业化程度低

随着农作物种子市场的开放,宜州市每年销售的水稻良种有27个,境内种子企业和经销商有87家,他们都在各自垄断某些品牌种子,以获新利;同时各乡村种子经销户出于经营利润考虑,以多品种营销为主,使水稻种子市场品种多而杂,而适合宜州市主栽的优质稻品种不够突出。因而优质稻米品牌少,使一村一品或一组一片的规模化种植受到限制,造成产业化程度较低[1]。

3.2 企业加工滞后,服务机制不健全

一是2014年宜州市稻米加工中型企业只有2家,其余10家都是小型企业,年可加工稻米7.91万t,仅占总产量12.58万t的62.9%,加工服务能力较低。二是稻米生产、贮藏、运输、加工、包装、销售等一条龙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生产、加工与销售行业各自为政,致使稻米深加工、精包装链条不长,品牌影响力小,产品市场销售不畅等问题非常突出。

3.3 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2]

2013年以来,宜州市虽然在农田翻土、耙田、收割等方面机械化发展较快,但在育秧、抛栽、施肥、管水、防虫等生产环节均借助手工劳作,加上现行农村高龄、病弱、妇女农民居多,劳动效率低,每667m2稻田从种到收需投入人工6-7个工日,劳力投资900-1050元,再加上种子、肥料、农药、农膜和秧盘等投资380元/667m2,导致稻米生产成本高达1280-1430元/667m2,稻田投产比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4 对策建议

4.1 创新集成科技服务

一是加大农业宣传投入,创新优质稻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如开展优质稻高产创建与竞赛活动,带动农民集成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优质稻良种的宣传,要多形式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增强农民以科技创高产、创效益的意识,引导农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二是推进基层农业、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和办法,建立农业、农机推广奖惩机制,提升基层农业、农机系统的服务能力与推广能力,为产业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4]。

4.2 科学布局,建立基地

对宜州市近年来主推的优质稻品种要进行品种优选,并实行合理规划,集中连片种植,以便统一集中指导、管理、收购、贮藏、加工和销售。在宜州市中部及东北部的庆远、洛西、洛东、怀远、德胜、祥贝乡、刘三姐、安马等8个乡(镇)以发展双季优质稻基地为主;在三岔、石别、北山、屏南、福龙、北牙、同德、龙头等8个乡(镇)以发展玉米—优质稻基地为主。在品种布局上,以种植具有地方特色、市场潜力大、商品价值高的宜北香粳、宜北香糯、洛西香等高档有机、绿色稻米为主,全程实行订单式生产,整乡、整村区划优质稻生产布局,以适应现代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土地流转及产业化经营等农村新常态下的社会发展需要。

4.3 农艺农机配合,推广优质高效技术

在施肥上,通过扩种农田绿肥油菜、稻草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提升土壤肥力,改变传统稻田重施、单施化肥习惯,使土壤大、中、微量营养元素得到均衡供应,确保稻米产量与品质。同时实行农艺与农机相配合,推广应用机播、机插、免耕、机管、机收等高效技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种田效益,调动农民种稻的积极性[3]。

4.4 扶持加工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

政府部门应组织引进科技含量高、仓储与加工能力强的现代稻米加工企业,以企业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参与产业开发,每年公开奖励一批种粮大户、种田能手和带动、辐射力强的加工企业,促进耕地合理流转,提高种粮效益。通过订单生产和实行保护价收购,打造国内市场上有影响力的高端优质稻米品牌,使农民种稻挣钱,同时给加工企业也带来效益,最终实现农民与企业“双赢”。

参考文献:

[1] 曾华忠,陈成斌,陆静丹,等.广西优质稻产业化开发现状及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2009,(11):23-24.

[2] 陈达刚,周新桥,李丽君.广东省优质稻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8 ,(11):37-38.

[3] 韦善富,罗群昌,蒋显斌,等.广西优质稻产业化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6,(07):56:57.

[4] 王艳华,刁希强,李法孟,等.当前农业科技推广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浅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4,(05):61-62.

猜你喜欢

优质稻生产现状对策措施
镉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及其在镉超标稻田的表现评价
贵州优质稻占全省稻谷产量62.2%
上海市小白菜高效安全生产现状与建议
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预警措施探析
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布局河北文化发展新常态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求
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方式对优质粳稻南粳9108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