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2015-09-10任伟霞
任伟霞
摘 要: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趣味性强,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缓解学生精神疲劳,活跃大脑,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与人的交流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本文介绍了我校正在尝试开展该项实践研究的一些做法,找寻了一些原则和组织中有效运行的模式,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使全校师生增进交流,而且使全校师生在快乐活动中增强体质,在运动中体验快乐。
关键词: 大课间活动 课程改革 体育活动
千篇一律的课间操形式,学生每天听同一首音乐,机械地重复一样的动作,大脑皮层早已产生厌倦情绪,学生对做操不感兴趣,只是被动做操,不仅达不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而且会养成马虎从事,应付差事的不良作风。为缓解这一矛盾,各校都把大课间体育活动列入校本课程,我校也积极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实践中我们不断开阔视野,努力探索,总结经验,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的实施进行广泛实验,并取得初步效果。
一、体育大课间活动在学校的实践探索
大课间体育活动打破传统的课间操活动形式,开辟舞蹈、体操、武术、游戏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全体学生在自编自练自创中得到全面发展,不仅是学校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更是学校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第一,它是一种学校课程,肩负着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全面育人、调节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理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学生喜欢;第二,它是一种体育生活,学生到学校来,不仅是来学习的,而且是来生活的,大课间活动是学生的一种体育生活,是他们整个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体育一个不可忽视的起点。既然是一种生活,大课间活动就应绚丽多彩,人情味十足,为学生诗一般的生活增光添彩,既然是学生终身体育的一个起点,大课间活动就应以持续发展的眼光建构;第三,它是一种校园文化,大课间活动既是一种体育活动,又是一种文化活动,在奇妙的音乐声中,在欢快的节拍中,舒展着身姿,不仅是力的显现,也是美的表达和心的交流。基于这个原因,我校借此机会开展了一系列以体育大课间活动为内容的教学改革,从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设置、课程活动模式的摸索与探究、教学效果的检测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研究,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探索,有了活动方案的雏形,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与成绩,不仅改善了校风、校貌,而且让学生从活动中得到锻炼并对学生以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体育大课间活动课程目标的制定
1.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课程定位: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多种功能,将大课间体育活动提高到大课间活动课的层面,列入课程计划,进一步发挥其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同一时间内全校学生每天上好一堂体育活动课十分必要;从教育功能看,国内外现今对课程的理解有所拓展,即学生踏入学校大门,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可称之为课程。以此推论,大课间体育活动亦能称之为大课间课程。
2.体育大课间活动课程目标的制定:学生身心发展指标的改变是体育大课间活动目标制定的重要依据。从学生身体状况预计看,特别是城区学校,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我们制定了衡量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项目及相应具体指标,从活动后的平均心率、活动中的自觉性和情绪体现、活动中获得的知识情况及活动中反应的意志品质等方面列出了具体发展指标。一学期的实践证明,自实施体育大课间活动以来,各项指标均取得较好效果。
(二)实施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原则制定
1.育性原则:根据不同的形式与内容,挖掘教育因素,从健体、培德、养智、审美、社会适应等角度出发,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学性原则:充分关注和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体现全面性、全体性,并对课间活动的运动负荷实施有效、安全的调控。
3.作性原则:构建适应学校实际的大课间活动模式及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相对稳定的操作程序与内容体系。
4.体性原则: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场地器材、季节、气候条件选择编排内容,做到因校、因地、因生制宜。讲求实效,关注学生的兴趣、主动性与积极性。
5.新、特色性原则:大课间活动课的内容、形式实行动态管理、开放式管理,大课间活动课不仅要面向学生,而且要求全校师生参与和管理。
(三)实施体育大课间活动课程模式探究
传统课间操的改革:课间操是全校学生参加的,最稳定、最有保证的一项体育活动。课间操的整体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及综合管理水平的体现,对发展学生身心和校风建设会起到极为积极的作用。当前,我校根据国家教育部要求和各地经验,将对课间操作以下改革。
1.时间延长至25分钟~30分钟,名称可谓大课间活动或大课间操课。以往一套国家规定的小学生广播体操时间只不过三、四分钟,加上进出场也不过十几分钟,现在延长至25分钟~30分钟,更能增加学生的活动时间,促使肌力、协调性等方面的提高,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从其时间构成看:做广播体操时间比进出场时间要少,学生进场以后整好队伍做操,完了以后退场,其实真正让学生活动时间不够;而大课间操主要增加学生主体部分的时间,更能发挥舞台体育的效益。
2.以音乐控制指挥整个课间操过程(集合、做操、散开、跳绳、集体舞、武术……),称之为全音控课间操。让学生在统一指令下,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有秩序地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让学生尽情享受大课间操的乐趣。
3.内容为全国统一的小学生广播操、集体舞及各具特色的校自编操、绳操和花样跳绳。此外,在场地允许条件下,再进行小组形式的活动性、趣味性游戏,或队形队列变化,等等。便成为比较典型的大课间活动。总的说,关于内容与形式,一是必须适当增加,改变长期统一做一套操的局面;二是可以灵活多样,讲究实效性。
二、实施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感悟与思考
根据本校特点选择学生活动器材,创编活动内容,有些还选择播放轻音乐,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为保证学生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我们制定了相关安排表和制度表,学生每周都要做好本周活动内容登记。有些活动还需学生自己准备器材(如毽子、跳绳),健身舞蹈由我们体育组创编了简便易学的健身操。体育游戏由我们把从各班征集到的各类游戏、体育课中使用的游戏、书籍中摘录的游戏进行统一整理汇编,打印成游戏汇编分期发到各班,让学生提前熟悉。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自己,提高了能力,而且对运动参与的兴趣越来越浓,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了自我,个性得到了最好张扬,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论文为2014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学校深化体育大课间活动有效途径的研究》(GS〔2014〕GHB0109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