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中多种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2015-09-10祁海珍陈莉霞
祁海珍 陈莉霞
摘 要: 英语学科在我国是一门必修课,其地位日渐提升。英语学习的好坏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有至关重要的关系。本文对比分析三种教学法即语法翻译法、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使用,辩证地分析各方法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提出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充分融合各种教学法的优势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大学英语课堂 语法翻译法 交际法 任务型教学法
1.引言
“聋哑英语”是我国众多英语学习者出现的普遍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外语教学研究者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是外语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三种方法。语法翻译法始于18世纪和19世纪,是外语教学中历史最悠久、使用范围最广的方法之一。语法翻译法在教学中以翻译为基本手段,以学习语法为入门途径。它重视词汇和语法学习,强调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和系统的语法知识传授。交际法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流行,认为语言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在交流过程中掌握语言知识。近二十年来,任务型教学法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接受和认可。它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强调“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的课堂教学方式(王丽媛,2009)。在英语课堂的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使用的,而是多种教学法共同应用于课堂教学。
2.英语课堂中的教学法分析
2.1 语法翻译法
不同学者对翻译法的理论基础持有不同的观点,Richards and Rodgers(2000:5)认为语法翻译法没有理论基础,左焕琪(2002, 38)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还有学者认为官能心理学是语法翻译法的心理学基础,甚至有人认为翻译法是以心理学上的机械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语法-翻译法是用母语翻译教授外语书面语的一种传统外语教学法,其主要特点是: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母语与目的语并用,通过两种语言的互译充实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重视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忽视轻听说能力的培养;是教师权威的课堂,学生严格按照老师所教的语法规则学习;学生的母语是学习的中介,而翻译是学习的基本手段。例如,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老师对于词的讲解不仅局限于一个词,还涉及相关的短语、同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反复的中英互译的方式进行强化练习。对于复合句,要从语法结构上分析句子,让学生明白句子的主谓成分,从整体到局部地看长难句。有时这些复杂句子的讲解,涉及语法、句型和词汇的综合分析。
语法翻译法的优势在于通过对比母语和目的语及系统的语法知识的学习,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和复杂的目的语知识;对阅读的重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对于老师来说,这种方法易于实施,只需要照本宣科,不需要其他教学设施的辅助。但它最大的缺点在于没有抓住语言学习的本质,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另外,它还适用于应试教育,教师的绝对权威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违背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和目标。
2.2 交际法
交际法又叫功能法或意念法,其理论基础主要来自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和Halliday的功能语言理论。Howatt(1984)认为其有两种定义即弱定义和强定义。弱定义强调通过课堂活动,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达到交际目的的机会。在这层定义里,以语言结构为基本形式的课文信息被看做是语言范例的展示,学生则在课堂上通过一系列的交际活动训练语言的运用。因此,我们把弱定义概括为“学会使用”。另外,强定义则倡导“用语言本身学习语言”,即在交流中通过激活固有语言信息和刺激语言系统本身的发展而获得语言。比如多数老师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小组活动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交际法弥补了语法翻译法的不足,强调交流的重要性。交际教学法的主要特征:以培养交际功能为宗旨,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努力创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环境;以功能意念为纲。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要,选取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话语作为教学的基本手段,学习者在交流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不影响理解的情况下,对学习者出现的错误并不及时纠正,体现学习的目的在于交流而不是形式;教学手段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努力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用目的语交流。
交际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实际应用水平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交际教学法重视培养血神的交际能力,从学生需求出发,确立学习目标,做到学以致用;此外,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有所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教会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但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尤其是口语;大学英语都是大班授课,这种方法不易控制,效果不明显;强调语法教学只学使用、不学用法,这是不可行的。
2.3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按照Jonassen的理论,建构主义强调任务的真实性和互动合作性,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建构新知识和新经验。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在“用”中学。例如,老师通常会在导入的时候谈论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或者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完成任务,在学习的同时培养合作精神。
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教学法的扩展和延伸,因此具备交际法的优点。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过程中,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辨能力,从而增强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但它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很难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在课堂上很难把握问题的时间等。
3.三种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综合应用实例
在一节正式的英语课堂中,老师往往不仅使用一种教学法。以21世纪大学英语第三册Uint 3 Sense of Wonder的 Section A部分为例,讨论语法翻译法、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在一节英语课中的应用。
以学生的课前演讲引入话题“sense of wonder”,并让学生讨论都生活中有什么“sense”,通过学生的激烈讨论引出本课话题——新奇之感,这个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文章的结构划分和扩展阅读等部分也有此方法的应用,让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在词汇和语法的讲解上主要应用语法翻译法,把抽象的语法知识具体化,易于理解。例如,在讲解单词“influence”时,除了词汇的名词和动词词性外,还扩展表示影响的“affect”,“effect”,以及短语“influence with sb”。为了让学生熟练地应用这个词,老师可列举多个英汉互译的句子强化练习。对于复杂句子:“If facts are the seeds that later produce knowledge and wisdom, then emotions and impressions of the senses are the fertile soil in which the seeds must grow.”主要用汉语讲解,除了时态、语态还有修辞(暗喻)的讲解外,还需要更多的例子对修辞加以练习,更多的反复练习可以让学生较容易掌握其知识点。
交际法在本课中的应用体现在最后的英语辩论赛上,选出8名学生分为两组,围绕是否应该保持好奇心这一主题展开辩论。在学习完课文内容后,老师会进行简单的总结,提出辩论赛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辩论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也可以巩固本课的内容。
4.结语
本文并没有列举所有的教学方法,只列举了常用的三种:语法翻译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本文对于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辩证地看待这些教学法,综合其优势提高教学质量。随着英语地位的提升,人们对其需求的多样化,仅靠一种教学方法是不能满足大众需求的。因此,各位英语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适当地使用各种方法,取长补短,将教学法有效结合可以更充分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 &Theodore S. Rogers. Approach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2013.
[2]Howatt,A.P.R.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UP,1984.
[3]高小平.交际教学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创新导报,2009.
[4]韩毓,赵岩.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学法的综合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
[5]王红梅.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价[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6]王丽媛.任务型教学理念与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实际的适应性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7]袁春艳.当代国际外语教学法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8]王鑫.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
[9]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项目:本论文为陕西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通识化课程体系构建实践研究”的部分成果。
项目编号:SGH1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