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咀嚼经典,在文学的巅峰品味人生

2015-09-10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1期
关键词:哲思散文意象

阅读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真挚的文字语言蕴育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境遇;同时,人性善恶也随着墨汁的倾泻娓娓道来。由此,我们会由咀嚼经典,变成品味人生。文学经典没有体裁、时代限制,或者是睿智精悍的散文,或者是极尽人生百味的小说,又或者是熏陶心灵、感情充沛的诗歌,也有如投枪匕首的议论。但常常会有学生偏执一种体裁,或偏于一个时代,而忽略对文学经典其他体裁,其他文体的涉猎。这是不利于文学阅读能力的提高的,会导致文学营养的积淀失衡。可以说,文学阅读的诸多问题使得课堂阅读蒙受了巨大的冲击。所以教师要改变这种现状,综合多种阅读内容、形式来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 古文阅读,追寻文人骚客的足迹

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但新文化运动的白话文变革,使得我们现代人更无法超越时空的阻隔,对其进行游刃有余的把握。所以,我们只能在现代的文化岸边关照古代文化这一遥远的彼岸。空间的无法跨越性使古代文化越来越模糊,越来越陌生。因此,现代初中生普遍认为古文晦涩难懂,对它的学习有一种挫败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古文阅读呢?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割裂文章与作者的联系,要在阅读的过程中,看到字里行间印下的文人骚客的足迹。这足迹或是感情思想层面,或是人生层面的,它们会使文字成活,与现代学生进行心与心的畅谈。教师要摒弃以往那种逐字逐句的翻译,让学生在了解作者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先知文章大意。这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受好奇心的指引自然向字词句领域探索了。

以刘禹锡的《陋室铭》为例,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本文用涓涓的笔调表达作者随遇而安恬淡、清雅的内心情怀。读来掷地有声,余音绕梁。其主题是很好把握的,但是如果缩小到字句仍是很难把握的。所以,教师首先要避免学生与字句的正面相对,否则学生就对该文产生抵触心理,这不利于古文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并将作者与文章做一次联系,寻觅文章中文人墨客的足迹。刘禹锡屡遭贬谪,却始终保持高洁、不同流合污的气质。他怀有积极乐观的精神去生活、创作,所以才会有“何陋之有”这样的潇洒态度。以作者介绍引起学生兴趣后,教师再进行字句的逐一讲解。

二、 诗歌阅读,理解象与境背后的情思

19世纪的英国批评家赫兹利特说:“恐怖是诗,希望是诗;爱是诗,恨是诗;轻视、嫉妒、懊悔、爱慕、奇迹、怜悯,绝望或疯狂全是诗。”可以说,抒情性是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的基本特征。但要保证诗的可读性,就要使这种感情藏匿起来,于是有了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托物言志等手法的运用,写作主体开始关照客观外物,并借象和境来传达感情,以制造一种审美境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所以对于诗歌的阅读,是不能将象与境作为可有可无的分析对象的,要将其重视起来,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探求象与境背后的情思。由此,教师要改变诗歌阅读教学的方式,简化有声的诵读,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在学生的静思、身临其境的体会上;进而使诗歌音韵的美由意象的美、意境的美体现出来。

“诗歌是幻想和感情的白炽化”,感情的白炽化是由幻想所生的客观外物来推动的。这种幻想将意境连同感情在一个熔炉里锻炼,进而成为一个诗歌整体。所以,要想分辨感情、思想,就必须使其分解,以择出象与境。以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为例,这首诗选自他的诗集《星空》。《星空》的横空出世也是有它的感情契机的。1921-1922年,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诗人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一点点破灭,陷入自我内心的苦闷无涯之中。然而,在他的诗中“星”与“灯”,“牛郎”与“织女”的出现极具象征意义,预示着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字里行间所建构的虚幻之景在作者的笔下真实生动,其间所融入的感情也细腻、真挚、坚定。在这里,教师应避免让学生进行反复的诵读,要为学生争取深思的时间,让学生探求“街市”这一意境,“灯、明星、浅浅的天河、牛郎、织女”等一系列意象背后的情思。

三、 散文阅读,畅谈细腻情感下的哲思

郁达夫在《散文二集导言》中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散文是作者对外在事物审美所获得的感受的表现,可以状物、指事;还可以抒情、议论。在字里行间,作者可以付诸感情白描意象、创造意象,以此实现意象的升华,让人在细腻的情感下遇见哲思真理。但这种遇见是不易的,尤其对理解能力偏差的初中学生来说更难。这让教师不知所措,认为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是最佳的办法。于是,一篇经典的散文就在反复的默读、分段、概括大意下失去了美感。教师应改变这种分析方法,将散文作为一个有生命涌动的整体对待,避免将一个事情,一种情感切成无数小段来细细品味,当然也不能囫囵吞枣。要整合事件和感情,吸吮其中的骨髓精华去咂味。

朱自清的《背影》堪称经典,真挚感人。教师可以让学生整体阅读、整体感知,并撷取精华,提炼出最能彰显主题的事件。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赏析交流,实现对细腻情感下藏匿的哲思的挖掘。父亲蹒跚给我买橘的背影使我深深难忘,一件小事却承载着沉甸甸的爱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背影之下作者要表达的哲思。

关于经典阅读教学,教师要摆正态度,将其重视起来。并采取合理的方法,将中国文萃精华传扬。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哲思散文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Flying Forward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来自林间的风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