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法”的应用

2015-09-10高义平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师应文本初中语文

高义平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养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直以来,语文教师都在为提高阅读教学效果进行着探索与实践,其中的“文本细读”阅读教学法,能有效克服阅读教学浮于浅表的弊病,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本文对“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以供同行们参考。

一、以“回归文本”为主要思想

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应以“回归文本”为主要思想,在实际教学活动实践中,语文教师应认真落实以下内容:

1. 转变思想,突出文学及审美功能

教材中的作品充盈着各种美,需要依据文本引导学生发现美、赏析美、品味美。如:《三峡》描绘的山水美,《背影》流露的亲情美,《窗》中展现的人性美,《月迹》叙述的想象美等。众多的美组成了语文教材的多彩画卷,为学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阅读力提供了好的素材。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以渔”,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初中语文教师应转变思想,改变应试教育“重解题轻文本”的弊端,积极引导与鼓励学生研读文本,品味文学作品的内在美及文学性。引导学生不断质疑、感悟、赏析、品味、创造,最终提高语文阅读的兴趣与能力。

2.抓住重点,深入挖掘文本内涵

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选择重点目标,并根据学生语文阅读状况,进行教学。教师培养学生深入挖掘文本知识的能力,能够举一反三,将语文知识学活。例如,《枣核》中“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这句话,就要解读“托”的词义,紧扣“海外华人思乡爱国”的思想,表现出友人对枣核的珍视,表达思乡爱国的情怀。这样,作者引导学生从文本细读中认真感悟重点词句的思想与情感内核,在细读过程中感受到文学的巨大魅力。

二、以“挖掘文本”为重要分析手段

文本细读法的作用主要通过挖掘文本实现,通过对文本详细的解释与分析,认真体会词语、文字的内在含义等。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语境与词义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各种修辞特点,联系上下文剖析,从而挖掘文本包裹下的思想与情感的内核。这样就能把文本知识逐步内化为自我的语文素养,从真正意义上学好语文。因此,语文教师应将“挖掘文本”当做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从当前来看,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中的应用要求是透过语言的外壳,将文本的内核充分地挖掘出来。例如,文章中的环境描写往往对推动情节、表现人物、突出中心等起着重要作用。“一切景语皆情语”。例如苏教版九下中萧红的《呼兰河传》中对童年时代后园的生活描写,大多属于环境描写,特别是“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轻重缓急,有张有弛,富有诗意;联系作者的身世,细细品味文本,我们发现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需要进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挖掘文本的能力,从字词句入手,抽丝剥茧,挖掘文本内涵,为文本细读法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以“泛文本”作为重要教育素材

考虑到文本与泛文本之间存在相互补充的重要关系,语文教师应重视泛文本素材的积累,为文本细读法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首先,为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应重视相同主题的泛文本的积累。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将主题相同的文章,纳入到一个单元之中就是泛文本积累的重要体现。在《荷》专题中编者列出了一些有关荷的诗文,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再加入一些有关荷的诗文,以深层次理解诗歌内涵;其次,相同作者范文本的积累,如鲁迅作品中一系列女性形象比照:《故乡》中的杨二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祝福》中的祥林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人物的身世、形象、性格、社会地位、命运等进行比较。教师进行泛文本的对比,有助于更好地触及鲁迅作品中的精神境界。

四、总结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文本细读法的应用需要考虑学生特点、文本内容、泛文本的积累等诸多内容,因此,为使学生从文本细读法中加深对语文阅读的认识,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初中语文教师应加强与其他语文教师的交流,积极寻找文本细读法实施的重要措施。

(作者单位:如东县马塘中学)

猜你喜欢

教师应文本初中语文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