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创新问题刍议
2015-09-10刘静
摘 要:当前,虚拟社会的公共安全管理问题已经上升为一个事关国家政治稳定、经济有序、道德规范、社会和谐的全局性问题,必须将其放在国家战略高度加以审视。虽然各地在加强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总体看,仍存在管理不到位、观念落后等问题。为此,应在改革创新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理念、完善虚拟社会立法、夯实技术基础等方面下功夫。
关 键 词: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D6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5)01-0060-04
收稿日期:2014-11-11
作者简介:刘静(1975—),山东泰安人,中共烟台市委党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2014年度山东省软科学课题“山东省加强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RKA06008。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之应运而生的虚拟社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并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娱乐的方方面面,随之而来的网络诈骗、病毒攻击、侵犯隐私等各类虚拟社会公共安全问题也频繁发生。因此,加强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在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一、我国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的经验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立足实际,在网络虚拟社会开辟了创新社会管理的“第二战场”,探索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新模式。尤其是作为网络大省的山东省,在加强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搭建网络平台,加强舆论引导
网络是反映社情民意、加强政府部门与广大群众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山东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网络舆论引导工作。2012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要重视网络舆情,了解包括微博在内的社情民意。这是“微博”这一网络新词第一次被写入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当前,山东省各级地方政府和部分单位、部门也相继开通了政务微博,通过“政务微博”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在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完善信息公开、加强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除此之外,山东省各地还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一是加强正面宣传,形成网络正面舆论强势。各级地方政府主动设置政府议程,用正面的声音占领网络思想阵地。二是加强舆情监控,有针对性地引导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比如山东省各地市建立了完善的网络舆情汇集、研判和处置机制,全天候对网络新闻、论坛、微博等信息进行监控,从而做到对网络舆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1]三是通过“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和省、市、县三级政府网上信箱以及省内重点新闻网站的“网上民声”等信息载体,倾听民意,回应诉求,并建立了完善的留言回复办理机制。2003年5月,国内第一个具有网络问政性质的平台——“网上民声”在山东烟台诞生。2009年10月,“网上民声”栏目经过6年的发展和积淀后,一举荣获第19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该栏目的宗旨是“服务民生 共建和谐”,为公众与政府部门、窗口单位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双方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对公众而言,主要是为其提供一个表达民意、反映问题、参与决策的渠道,并致力于民意疏通,问题解决,使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和参政议政的权利得到保障;对政府部门而言,为其提供了一个了解社情民意、汇聚民智的窗口,起到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作用。
(二)打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秩序
近年来,山东省出台了多项措施,加大打击网络色情、网络造谣与传谣等违法犯罪力度,维护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秩序。一是山东省公安厅成立了网络安全保卫部队。负责维护信息网络领域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网上公共秩序,保障信息网络安全。制定了全省信息安全政策和技术规范;指导并组织实施全省公共信息网络安全保护、互联网违法信息监控和情报信息收集、信息网络违法犯罪案件的查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协助承办跨省信息网络违法犯罪案件。二是在全省各地市公安局成立了“网络安全监察支队”,下设“网安警卫室”,对网上反动、淫秽、赌博等有害信息进行监控,同时负责打击黑客攻击破坏和计算机病毒传播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应急协调工作。三是全省各地市公安局不断采取新方法、新模式全力开展网上维稳,严厉打击网络犯罪。其中,青岛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创新网络案件侦破新模式值得推荐。他们通过深入开展一系列“整治网络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向网络犯罪宣战。特别是从2013年8月1日起,青岛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组织全市网警部门集中开展了“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集中整治网络赌博”、“打击黑客攻击破坏”等专项行动,为期5个月,取得了较大的战果。在行动中,青岛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采取多项措施,有效整治和规范了青岛市的网络秩序,如多警种联动合成作战、违法犯罪线索有奖举报和集中串并、重特大案件专案侦办等。通过这些举措,维护了虚拟社会的治安,被广大市民称为虚拟社会里的“守护之神”。
(三)加强网络执法,净化网络环境
近年来,山东省不断加强网络监管工作,努力打造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一是在全省各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设立“文化市场执法大队”,依法对各地市网络音乐、美术、娱乐及音乐美术类音像制品的网上传播进行审核和管理;对全省各地市视听节目的网上传播进行审核和管理,对违法违规设立和传播视听节目的网站进行监控、查处,提出封堵意见。 二是加强对网吧的监控。山东省是全国第一个建成网吧监控平台,第一个实现省市县三级网吧监控平台联网运行的省份。[2]网吧监控平台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依靠人力管理网吧的现状,提高了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科技含量,实现了“一只鼠标”管住全省网吧的目标。三是开展专项整治行动。2013年6月,山东省网络文化办公室联合多部门开展六大专项行动,对规范网站新闻信息服务秩序、非法网络公关行为和淫秽色情信息、政治类有害信息等进行专项治理。
二、我国加强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伴随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化,其“双刃剑”的作用也愈发明显,在引领人们进入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时代的同时,也不断催生出许多新的虚拟社会管理问题。面对如此严峻的发展态势,全国各地虽然加强了对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的管理,但是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足与缺陷。
(一)管理理念比较落后
面对虚拟社会给现实社会带来的挑战和冲击,我国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理念亟待更新,但部分地方政府的一些做法和观念依然受制于现实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的经验,部分官员对虚拟社会仍然没有足够的了解和重视。主要表现为:一是漠视。部分地方政府对互联网的特点、作用、规律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缺乏了解,对网民在网络上的言论缺乏重视。他们往往割裂了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密切联系,认为网络社会是虚拟的,无法影响现实社会。对网络监督、网络问政、网络舆论等漠不关心,导致政务不公开、决策不透明,在网络上怨声四起时,政府却无动于衷,由此导致的网络舆论事件时有发生。二是恐惧。频频掀起的网络监督、网络反腐风暴对政府及官员负面新闻的曝光度影响着部分领导干部,使他们对网络负面信息心存恐惧,生怕部门、个人形象受损,往往“谈网色变”。三是敌视。在虚拟社会的监督下,政府决策、行为受到了一定的约束。部分地方政府及官员受传统的官僚主义作风的影响,不愿被监督,对网络负面言论采取敌视的态度。
(二)立法滞后, 管理工作无法可依
与虚拟社会的高速发展相比,我国有关虚拟社会的立法略显缓慢。一是立法层次低,效力不强。在现有的有关虚拟社会法律法规中,只有《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其余都属于部门规章,而且由于存在工信部、广电总局、公安部、工商总局等多个管理部门,部分职权的交叉使得这些部门的规章容易冲突,缺乏权威性。二是存在立法空白。比如在微博、社交网络、微信、飞信、米聊等新技术、新业务的管理方面,依然沿用十多年前的《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规定。在现实中,由于对网络集群事件没有专门的立法,导致了网民的某些网络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或惩罚。三是对互联网企业和网民的权利保护力度相对较弱。比如当前的部门规章大都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出发,让网站经营者、网络接入商、网民承担各种各样的义务,过分强调网络活动者的责任,对网络数据、个人隐私等权利保护的规定相对欠缺。
(三)网络运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
要创造良好的互联网环境,形成文明上网的氛围,需要更多的社会责任与社会良知作支撑,特别是对于网络运营企业来说,必须要担当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但目前一些网络运营企业、网络服务提供商忽视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管理责任,盲从市场规则,拓展各类网络业务,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了吸引公众注意力进而吸引广告商的资金投放,盲目追求点击率,追求快速、猎奇、抓人眼球,置信息的准确、来源可靠、公正和完整等基本原则于不顾。
(四)部分网民道德缺失
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自己上传的每一条网络信息负责,坚决抵制虚假和不良信息,防范网络谣言,是每个网民应尽的义务。但现在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的不道德、不健康的行为。比如在BBS、论坛恣意辱骂,网络水军、网络侵权现象严重,在微博、微信中任意散布谣言,通过人肉搜索恶意揭露他人隐私,传播垃圾邮件,网络色情聊天等等。这些不文明行为反映出部分网民道德的缺失,严重影响了虚拟社会的安全与和谐。
三、加强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创新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理念
实践证明,观念进步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虚拟社会背景下的政府必须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树立开放开明的社会管理理念。一是强化重视网络的理念。虚拟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上的一面镜子,只有了解虚拟社会中网民的所思所言、所作作为,才能充分把握社会发展的脉络和政府施政的民意所向。各级党委、政府及官员应端正态度,深化对网络舆情的认识,把网络民意视为施政效果的重要参考,消除对虚拟社会的偏见、歧视甚至敌视,广纳网络民意,改善施政效果。二是强化“管好网络”的理念。虚拟社会的开放性、匿名性带来了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多发的问题,不断地危害着虚拟社会的公共安全,并将负面作用辐射到现实社会。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网络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彻底消除“网络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无须管理”的误区,把依法管理、长效管理、有效管理摆在突出位置,创新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方式,以管理促发展,以管理保发展。三是强化用好网络的理念。互联网的影响深入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级政府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提升政府施政的效果,以实现加强虚拟社会管理的目标。
(二)与时俱进,积极推进虚拟社会立法
互联网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新业态层出不穷,要进一步加强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必须要有法律法规的强有力支撑,实现依法管理。一是提升立法层次。目前,虚拟社会管理的依据主要是各部门制定的规章,法律效力低。应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启动虚拟社会立法管理工作,重新制定虚拟社会或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框架,并与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刑法等法律进行有效衔接。另外,针对网络信息安全、网络经济安全等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高层立法机构制定《互联网安全法》,以保护网络空间的安全。二是立法的专门化。对下一代互联网的微博、微信、米聊等新技术、新业务,对电子交易、电子支付等金融支付的新兴服务方式,对网络暴力、网络集群、网络水军、网络色情等新出现的违法现象,应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弥补法律空白,做到管理上的有法可依。三是立法的协调性。目前,虚拟社会管理呈现出多管齐下的局面,各相关部门都根据自身的职责颁布规章制度,这些规章之间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对此,应加强各部门之间在制定规范性文件时的协调性,提升其可行性。
(三)夯实技术基础,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加强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光靠有限的人力、物力投入远远不够,必须夯实技术基础,提升驾驭新技术、管控新业务的能力,做到以网治网、以技术管技术。一是提升虚拟社会的安全防护能力。深入研究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科技,充分认识新技术给虚拟社会网络信息安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制定对策,保障虚拟社会的正常运转。积极跟踪木马、病毒、黑客等危害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的技术,研究应对措施,保障网民、企业乃至国家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二是提升虚拟社会的管理能力。微博、社交网站、BBS、论坛等是网民活动比较频繁的场所,也是有害信息泛滥的地方。目前,依靠人力的管控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对海量信息进行管理的要求,必须通过技术进步,提升管理能力,遏制网络不良有害信息的泛滥。三是提升虚拟社会网络舆情获取和分析的自动化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研发基于虚拟社会海量信息的舆情监测和分析检测系统,提升监测效率和逻辑分析能力。
(四)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⒈网络行业组织自律。网络行业组织发布怎样的信息,对什么样的信息采取什么样的态度,都直接影响着网民对信息选择方面的偏好。如何遏制虚拟信息、黄色淫秽信息,将健康有益的信息传播给广大网民,需要网络行业组织建立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建立行业网站的自律机制,引导业界依法、诚信、文明办网,形成安全有序的网络经营服务环境。2004年6月18日,我国就制定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但签约网站数量不多,履行效果难以尽如人意。2013年9月16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全国妇联指导全国百家网站(人民网、新华网等等),启动了以“绿色网络 助飞梦想”为主题的网络关爱青少年行动。该活动号召全国网络媒体都积极地参与到传播健康网络文化、关爱青少年的行动中来,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建和谐的网络环境。山东省的主流媒体网站齐鲁网、大众网也参与其中。
⒉网民自身自律。道德本身具有自律性,现实社会要求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延伸,所有网民都应增强自律意识,自觉遵守虚拟社会的公共道德。因此,网民要约束自己的网上行为,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维护正常的网络运行秩序,构筑起网络道德的“防火墙”。2013年8月15日,中国互联网大会就企业、网民如何承担社会责任,传播网络正能量,达成共守“七条底线”的共识。这“七条底线”具体包括: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3]笔者认为,所有网站和网民都应增强自律意识和底线意识,共同遵守这“七条底线”,为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静.烟台市加强虚拟社会管理创新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01).
[2]山东:加强网吧监控工作 打造健康和谐网络文化[EB/OL].http://www.scio.gov.cn/wlcb/yjdt/Document/389903/389903.htm,2009-08-19.
[3]中国互联网大会倡议共守“七条底线”[EB/OL].http://news.qq.com/a/20130815/018416.htm,2013-08-15.
(责任编辑:牟春野)
A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Public Safety
Management of Virtual Society in China
——Taking Shandong Province as the Example
Liu Jing
Abstract:Currently,the public security management of virtual society has risen as a global matter concerned with the national political stability,the order of economy,ethics and social harmony which must be placed on the national strategic review.Although the country has taken certain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 security management of virtual society,and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there still exist problems such as the management is not in place,and the concept is not fitful.Therefore,efforts should be made i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ideas of virtual social public safety management,the perfection of the virtual social legislation,and the compaction of technology basis.
Key words:virtual community;public safety;management 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