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折纸与估算

2015-09-10徐怡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5年10期
关键词:层楼对折折纸

徐怡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测量,估算叠合后纸张的厚度,使合情推理过渡到演绎推理.

2. 通过折纸活动,经历几何倍增的过程,培养估算能力,培养数感.

3. 感悟数字的变化对事物变化的影响,拓展视野,丰富想象力.

活动用具:

教科书、刻度尺、计算器、纸张等.

活动过程:

一、 观察 猜想 操作 计算

1. 猜一猜

你的数学课本有多厚?(目测、估计,单位:毫米)

你的数学课本厚大约_______毫米(9 毫米).

2. 试一试

小组10位同学的课本叠放到一起,量一量,高大约_______毫米. (91毫米)

3. 算一算

书中每页纸的厚度大约为_______毫米(0.1 毫米).

4. 想一想

多少本这样的课本叠放到一起和你的身体一样高?(因人而异)

二、 实践 思考 迁移 应用

通过上面的操作,我们知道了一张普通纸的厚度大约为0.1毫米,现在让我们来完成下面的探究.

1. 将一张足够大的纸(假设对折过程中纸不破裂)对折1次,这时纸有_______层(1×2=21层),厚度为_______毫米.(0.1×21 毫米)

2. 将1中的纸再对折1次(即对折2次),这时纸有_______层(2×2=22层),厚度为_______毫米.(0.1×22毫米)

3. 将2中的纸再对折1次(即对折3次),这时纸有_______层(22×2=23层),厚度为_______毫米.(0.1×23毫米)

4. 如此对折下去,试问:

对折5次,这时纸有_______层(25 层),厚度为_______毫米.(0.1×25毫米)

5. 解决问题:

①对折20次后,厚度为多少毫米?

②会有几层楼高(设每层楼高度为3米)?

请通过计算说明.

(先想一想,再猜一猜,小组同学做个比较,待会看看谁的猜想更接近答案)

计算: (先用计算器计算 220=1048576)

因为,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0.1毫米,所以,对折1次的厚度是0.1×21毫米,对折2次的厚度是0.1×22毫米,

……

对折20次的厚度是0.1×220毫米

=0.1×1 048 576毫米

=104 857.6毫米

=104.857 6米

而每层楼高度为3米,

所以104.857 6÷3≈35.

即有35层楼那么高!(没想到吧?与你的想象有多大差距?)

6. 想下去:一张足够大的纸(假设对折过程中纸不破裂),经过30次对折,其厚度能否赶得上地球赤道的长度?(爱拼的同学,这个问题留给你了.答案:能)

三、 归纳 比较 感悟 升华

通过今天的探究,我们感受到了数字的变化与物体高度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估计——测量——运用的全过程,提高了我们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还学会了用“积多求少”的方法测量出很小物体的某种属性(如上面用10本课本的厚度估算出一页纸的厚度);感受到“小数字”带来的“大变化”(如由0.1毫米的厚度变化到35层楼的高度等).

同学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也是如此, “小积累”必有“大成就”,注意积累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会大有收获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层楼对折折纸
对折十次
层楼不误英雄儿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
“买一送一”不等于“打对折”
折纸
折纸
实验帮我发现规律
折纸
折纸
喜迎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