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意教学例谈
2015-09-10吴晓云
吴晓云
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灵动的、美好的、蕴含着意境的课堂。我们知道,儿童眼里的世界到处都充满着美好的诗意,儿童也只有在诗意的语文课堂上,才能充分发挥他们诗意的潜能。因此,置身于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师生应该是诗意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它不仅注重知识传授,更关注人文与情感的教育,更坚持儿童精神的自由,让语文课堂洋溢生命,让整个课堂处于一种诗意的境界。由此,教师要带领学生踏着如诗的行板走向诗意的课堂!
一、有效引领,让导语成为诗意语文的启蒙
真正富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巧妙引导,投石激浪,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强烈的动机,为课堂呈现诗意奠定基础。白然,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课文,自有不同的导人,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可以是一幅面,或一个故事,乃至一个视频、一段音乐等等。作为教师要从教材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导入,从而调动其积极性,为创造诗意课堂做好铺垫。
比如,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长相思》这一课时,就曾运用了比较、煽情的手法来导入新课。他这样说道:“对于王安石来说,乡愁只是一缕春风;对于张籍来说,乡愁又只是一封家书;那么对于纳兰性德来说,乡愁又具体是什么呢?请自己认真读读《长相思》,争取把生字、多音字读准确。”通过名家诗篇导入,不仅增添了《长相思》的离愁伤感,更重要的是给语文诗意课堂营造出了诗意氛围。要知道,精彩有效的导语,是语文追求诗意教学的前奏,是给儿童精神世界的启蒙。要使他们体验到白我存在的价值,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真正享受诗意教学的人生,那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彰显导人语的诗意启蒙价值。
有效的导语,不失为点亮诗意语文课堂的灯盏。在我眼里,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个蕴藏无限可能的宝库,教师如何带领学生在课堂间流连忘返,登峰到诗意流淌的境界,这完全归功于成功的导入。别忘了,以“导”激“情”,关键在于教师要不断内化自己,提升自己,通过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在文本的切入处,就能打造出一把与众不同的金钥匙,以吸引学生跟着自己的脚步踏入诗意的课堂,在诗意盎然的花间尽情徜徉。
二、声情并茂,让诵读成为诗意语文的载体
读,对于语文来说,是一种最主要的学习方式,能给学生以最诗意的感受。一个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必然给人以一种美的体验。但是不同的文章、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感情基调,教师需要根据环境采用不同的读书方式,在读中体验作者的感情,在读中体会编者的用意,在读中孕育学生的感情。教师在具体指导学生朗读时,需要加以区分,以便顺利在学生与文本、作者、编者之间架起桥梁。
比如在学习《黄果树瀑布》这一课时,笔者就曾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部分、关键字词进行诵读加以情感体会,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为了加深学生这种情感体验,先引导学生在文中画出表示声响和形态的词语,如“哗哗”“渐进渐响”“潮水般涌过来”等等,然后让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句朗读体会,同时伴以音乐,引导他们身临其境地读。接着,我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引领学生感受作者对瀑布的眷爱之情,如自由朗读、小组内相互读、小组间赛读等等。在学生完全释放自己、从心底大声地读出来后,瀑布的那种壮美,大家也便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感受到了。
我们知道,诗意语文的实践,始自对“文本诗意”的阐释。所谓文本诗意,我们解读为就是那些“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言语秘妙。它可能是某种言语表现形式,也可能是动人的情感、独特的思想、深刻的哲理等,但所有的这一切都存身于文本细节处。对此,只有实现对文本的充分诵读,在诵读中,让自己情感的闸门如“潮水般涌过来”,才能真正完成文本诗意的内化和重构。
三、肆意驰骋,让想象成为诗意语文的天空
诗意的语文世界里,需要一种意境,也需要一种诗意。可以说,想象是儿童情感发展的世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想象,充分引导他们想象。可以抓住作者笔下所描述的文字、课文插图等,结合学生生活世界,引导他们想象。想象可以没有答案,可以没有边际,但有一点,就是必须结合课文,围绕文字想象,对错不重要,关键是给学生想象的平台。这是诗意语文真正的生命力所在。
比如在学习《但愿人长久》这一课时,很多学生没有直接感受,体会不到苏轼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笔者结合班上留守儿童较多的现状,引导他们体会在生活中对爸妈的思念,问他们想爸妈了,会怎么办。有人说打电话,有人说写信,甚至还有人说放假过去玩等等。紧接着,笔者话锋一转,引到苏轼,他已经七年没有与兄弟见面了。那时也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交通不便,往来不易,你想,那种思念又会是怎样的呢?经过这一铺垫,很多学生思情浓浓,读第四小节时更是情意浓浓,把苏轼在床上辗转反侧的心情给读了出来。这时,笔者再辅以低沉的音乐,让学生低声吟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想象与情感融为一体,把教学推向高潮。
此外,语文教材在意境组合、人物对话、心理刻画、情节构思等方面,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点”,即一幅插图、一段情景描写,甚至一个标点符号等等。正是这些最能激发学生体验的“想象点”,触发了学生的情感闸门,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把学生带入到美妙的艺术佳境。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这些“想象点”,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建构驰骋在诗意语文的天空,进而把蕴藏其中的无形的情感体验、丰富内涵等具体化、深刻化。
四、精心设计,让板书成为诗意语文的符号
在语文教学中,板书与教师诵读、讲解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而板书的正确使用,同样能把语文教学推向高潮。一般情况下,板书的作用是提纲挈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通过板书,往往可以呈现关键字词或者中心主旨。当然,要想让板书成为诗意语文的符号,前提是讲究艺术性,而这艺术性往往体现在一种格律、一种节奏上。
比如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对课文的主旨有个清晰的认识,对于学生的前置性学习,笔者没有过多干涉,也没有指导画出关键语句,而是直接呈现小诗:“二十余载成巨制,一夕之间化云烟。厄运不改男儿志,拨开云雾见青天。”在教学过程中,我让这首诗随着课文内容逐步呈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让学生适时读读这首诗,想想课文中的故事,再认真品品这节的内容,从而让这首诗的意境与课文主旨巧妙融合,达到完美统一。这节课的出彩之处,就在于诗意的板书,让语文直抒诗意,生趣盎然。
古人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而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正是使学生继其声继其志的有效载体。实践证明,正是精巧的板书设计,引发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情感思维,点燃了学生的智慧之火。在诗意的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精心设计,精巧运用,就一定能通过有效的板书设计,架起一座通往属于我们自己的诗意课堂的桥梁。
诗意的语文课堂,正如一首诗,它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自由的状态下,得到诗意之美的陶冶,获得启迪灵感的机会。它是一种活力、灵魂与生命的最完美的融合。在具体教学中,要让语文真正成为诗意的世界,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在语文课堂中洋溢着诗意,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幸福和甜蜜。当我们徜徉在诗意的课堂上,那些人间的至美真情,就会以更完美的姿态不断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