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本·生活
2015-09-10蒋晓静
蒋晓静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深受语文教师的重视。王荣生教授的阅读教学理念,从处理好文体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进行尝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此为出发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处理文本,理解字面信息;结合全文,把握整体信息;联系生活,体会深层信息。
[关键词]文本 生活 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1-080
近日,我在网上聆听了王荣生教授关于阅读教学的讲座,虽然这个讲座主要面对的是高中语文教师,但他的教学思想让我受益匪浅。王教授关于“阅读理解过程”的论述引起了我许多思考,感到这些理论正合用于自己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下面,我结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谈一谈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
一、处理文本,理解字面信息
《徐悲鸿励志学画》讲述了徐悲鸿年轻时留学法国受到外国学生的嘲笑而励志学画为国争光的故事。其中“励志”是主线,也是全文的核心词,对文本的处理就从“励志”一词开始。我先让学生讲一讲字典上的解释,再结合课文找一找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
交流中,我让学生将“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这句比喻句作为重点进行理解,抓住“每逢节假日、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体会徐悲鸿的刻苦,抓住“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等关键词句体会徐悲鸿生活的困苦。为了让理解不留死角,我还安排了一个质疑的环节,以便最大化地处理文本的字面信息。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做到准确把握。如果有文本处理上的偏差,很可能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此外,还要注意发现文本中潜藏的信息,以保证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字面信息,为下面的学习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全文,把握整体信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何谓“整体把握”?其实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将目光放远至全文,这种结合全文把握的文体信息才更真实,更全面。就这篇课文来说,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过程,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徐悲鸿的内心,不可能体会徐悲鸿的民族大爱。
处理完4、5、6小节后,我将学生的目光引向全文:“请大家通读全文,想一想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他励志学画的结果是什么。”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接着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学习体会交流。交流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外国学生神态、语言的词句进行体会。为了加深理解,我让学生扮演外国学生读出他的语气,体会外国学生的嫉妒和对中国人的看不起,再次体会徐悲鸿的悲愤,使学生对人物形象有新的认识。学生交流时,重点抓住“功夫不负有心人”和“有眼不识泰山”进行理解,把握徐悲鸿努力的结果;抓住“鞠了一躬”和“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体会徐悲鸿不是在为个人荣辱而励志学画,而是为了民族荣耀。
三、聯系生活,体会深层信息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种个性化来自他们的生活经历,来自他们的阅读体验。可以说,学生只有实现这种个性化阅读,才能真正体会到课文的深层含义,也才能获得情感上的升华。
师:同学们,年轻的徐悲鸿为了反击外国学生对中国人的污辱,为了中国人能够扬眉吐气,毅然决然地拿起画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争光。对他的做法,你们怎么评价?
生1:徐悲鸿,好样的,你为我们中国人争了光,你是一位大英雄!
生2:徐悲鸿,我要向你学习,也要为祖国争光!
师:徐悲鸿作为一名画师,他用自己的画笔为国争光,他是好样的。虽然战争已经过去,但一些国家仍然不希望中国强大,仍然大肆污蔑我们中国人,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你准备怎么做?
生3: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一名科学家,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生4:我长大后要当一名解放军战士,保卫祖国。
什么是阅读的个性化?就是围绕着学生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个性体验。这种个性体验离不开理解文本,离不开学生业已形成的生活经验,也离不开老师的及时指导。我们要珍视每一个学生的感受,让他们在积极上进的情感活动中体会文章的深层信息,获得人生的启迪,得到情感的激励。
阅读活动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依靠的是对文本精确、细致的解读,也依靠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果我们的课堂能正确地处理好这些问题,阅读活动将成为学生最美的享受。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