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的确定与把握

2015-09-10王建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11期
关键词:议题教学

王建平

[摘 要]群文阅读目标的制定、文本的选择、阅读的活动、认知的建构等,都应在议题的统领下进行。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灵魂和出发点,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归宿点。在教学中,语用性是议题确定的重要指向,学习有方法的阅读是议题运用的关键,由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是议题拓展的要求。这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关键词]群文閱读 教学 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1-004

所谓“群文阅读”,指的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可见,群文阅读不是呈现一组文章,简单地让学生多读几遍,而是在议题的统领下从某一篇切入,通过个体的独立思考、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以及教师必要的总结提炼,获得基于议题的理解以及掌握相关的策略和方法等。群文阅读目标的制定、文本的选择、阅读的活动、认知的建构等,都应在议题的统领下进行。议题应该成为群文阅读教学的灵魂,成为群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归宿点。

一、议题的确定:语用性是重要指向

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议题的确定,围绕议题选择文章进行群组,进行统整教学。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确定的角度是多面的,可以是文章内容、文化内涵,也可以是文本语言、表达方式,但不管哪个方面,都应该以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语文课标的学段要求和语文的学科性质为导向,焦点必须集中且有议论的空间。笔者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中的《鸟鸣涧》为基础文本,经过多角度考虑、多重筛选,进行议题确定。

(一)从作者的角度定议题

王维是唐朝重要的诗人,其诗成就很高,山水诗、田园诗、送别诗、边塞诗等均有代表作,尤其是山水诗成就最大,对后世的影响最深。从作者的角度出发,遴选王维各类诗歌的代表作品,组成群文,学诗读人、知人悟诗,从整体上认知王维的诗情王国。按此思路,我们确定了群文阅读的议题为:感受王维笔下的诗情画意。以学习山水诗代表作《鸟鸣涧》为基础,选择田园诗《山中》、送别诗《送别》、边塞诗《使至塞上》等,组成一组文章。但在实践后,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王维的一生成就颇高,诗文意境幽深,表达方式独特,所组群文对学生在一节课内的阅读挑战难度明显偏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打开与深入表达,也无法让学生较为整体地认知王维的诗。

(二)从诗文内容角度定议题

《鸟鸣涧》是王维山水五绝诗的名作,描绘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月亮升起,竟使山鸟惊觉起来。景物描写细致入微,意象丰富,充满意境。为此,我们想到从诗歌描写景物入手,确定以王维的山水诗为议题,围绕议题进行篇目筛选。很快,《竹里馆》《鸟鸣涧》《青溪》《山居秋暝》等文章进入视线。然而,这些诗文虽然都是描写山水,却无法形成一个主旨明晰、相对系统的学习场,诗与诗之间缺乏内在的紧密联系,每首诗独立的味道更浓,不利于议题深入的交流与思维运用的延展,议题显得宽而泛。

(三)从诗文情感角度定议题

《鸟鸣涧》描绘的是春山月夜的静谧,表达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内心的宁静。那么,“感受王维山水诗的静美”能否成为比较适宜的议题,统领学习过程,进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一个共识呢?《竹里馆》《山居秋暝》《鹿寨》等诗,从不同的角度描写自然山水的静谧意境,都可以成为群文的文本。经过实践,我们认识到“感受王维山水诗的静美”这一议题能较好地统领四首诗歌,学生在诵读品析中能真切地感受到王维山水诗的静谧之美。但我们也发现,这一议题注重表情达意,学生的思维只在品读情感意境中打转。语文教学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群文阅读应该将侧重点落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上。显然,这个议题有点窄而偏。

(四)从表达方式角度定议题

《鸟鸣涧》在表达上有着鲜明的特点。诗人在他的山水诗里创造静谧的意境,但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这样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以动衬静”这是本诗描写的最大特点。同时,这也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容易让学生接受。如果能找到王维诗中“以动衬静”的山水诗,组成群文,就能引领学生品读诗文独特的以动衬静的表达方式,领悟王维诗中动静相生的静美世界。群文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全新形式,应该注重语文的教学性,明确地说,就是要关注语用。为此,我们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确定“领略古诗以动衬静的妙用”为议题,以王维的《鸟鸣涧》《竹里馆》《鹿柴》和其他以动衬静的诗文组成群文,致力于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议题的运用:学习有方法的阅读

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与议题无关的目标一般不考虑,这使目标更加集中。议题也是群文的组建线索,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究下达成共识,学习方法,发展能力,实现群文阅读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一)在目标中呈现

群文阅读,意味着在一节课里要读一群文章。因此,教师不能再按部就班地从字词教学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等进行教学,不可能再面面俱到。因此,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学会舍弃。凡议题之内的是重点,议题之外的要忽略,使议题在教学目标中充分地呈现。比如,我们在设计“领略古诗以动衬静的妙用”群文阅读教学方案时,围绕议题,进行大胆舍弃,最终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在《鸟鸣涧》的品读想象中发现以动衬静手法的妙用;(2)学习比较、统整的阅读策略,在《鹿柴》《竹里馆》的探究中体会以动衬静的妙用;(3)赏读其他运用以动衬静的诗歌,领略其表达的巧妙。

与单首古诗教学比较,群文阅读目标凸显了议题,更加集中;少了单首古诗教学时的面面俱到和深入挖掘,多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发现、比较、统整等策略的学习运用。

(二)在选文中渗透

群文阅读教学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关键在群文的选择与组合上,其突破点应该是围绕议题进行选文,进行群文的结构化组合。“领略古诗以动衬静的妙用”群文阅读在选择诗文时,从体现议题的充分性、古诗的互文性以及六年级学生认知特性等方面进行考虑。我们阅读了王维所有的山水田园诗以及其他诗人以动衬静的诗文,最终选用了王维的《鸟鸣涧》《鹿柴》《竹里馆》。《鸟鸣涧》以动衬静,衬托一种清幽的美;《竹里馆》以声写静,描写一份悠闲的美;《鹿柴》以声衬静、以光写静,写出一份冷清的美。三首诗异同点明显,有较强的互文性,从不同的侧面描写动静相生的静美世界,篇幅也不长,利于学生在一节课内的自读与思考。

群文阅读呈现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比如直线型推进、点射状推进、组合形态推进等,但要根据议题的指向、选文的特点、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文本的呈现方式,形成结构化的文本群,从而发挥文本的群体效应。根据选文的特点,我们采用直线型推进的方式,即一篇带多篇,先引导学生学习《鸟鸣涧》,发现以静衬动的妙处;再阅读《鹿柴》,验证以静衬动的描写;然后自学《竹里馆》,体悟以动衬静的妙用;最后赏读其他诗人以动衬静的诗文。选文的先后呈现,便于学生逐篇阅读,逐渐达成对议题的共识,获得并运用学习的策略。

(三)在集体建构中内化

群文的“结构化”决定学生对议题进行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方式与策略。直线型推进的群文阅读教学,其关键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要探讨的议题阅读第一篇文章,将其“知识化”,获得认知,以便更加自主地阅读多篇文章。即师生共同总结、提炼为达成目标而运用的阅读策略或方法——此策略或方法是从学生阅读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可以迁移运用的知识,让学生在群文中学习掌握阅读的方法。

1.议题“知识化”。“知识化”是教师引导作用的最直接体现,课堂效率的高低也往往取决于师生是否一起对议题进行提炼并进行知识化,是否及时有效运用。

教学“领略古诗以动衬静的妙用”群文阅读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鸟鸣涧》的静美后,和学生一起总结阅读策略,进行“知识化”:一是朗读、圈画、想象诗文中的静美;二是紧扣议题,引导学生探究并发现有哪些动景描写,描写静美的意境为何写动景,妙处何在。这样,让学生发现诗歌的表达技巧。

朗读想象是古诗学习的一般策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抓住古诗描写的物象,想象拓展、朗读品悟,品味诗文的意境。发现诗歌以动写静的表达技巧是本诗的特点,是本课的训练点。这一点必须经过师生进行集体探究、发现与提炼,获得初步的认识。

2.运用“知识”。在阅读第一篇之后,学生获得了初步的认识。这时,教师应该立即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相似或者新情境中,通过运用盘活知识,让学生在品读探究中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同时,这样也使学生对议题的初始认识不断得到丰富、完善和提升,完成群文阅读的目标任务。

在《鸟鸣涧》中获得关于议题的初步认识后,教师先让学生在《鹿柴》一文中验證“知识”,运用品读古诗的策略;然后进行再次总结,关注以动衬静的描写,体悟妙用;接着在《竹里馆》中运用“知识”,形成品读古诗“以动衬静”手法的一般学习策略;最后让学生对三首诗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归纳,并品读其他以动衬静的诗文。

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在议题的统领下,进行关于“古诗以动衬静的妙用”学习策略集体建构的过程。整个过程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再由面归点,学生不断充实丰盈对议题的认知,不断地学习并运用学习策略,进行有方法的阅读。因此,阅读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得以提升。

三、议题的拓展:阅读由课内走向课外

群文阅读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以及一定的阅读策略自能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因此,群文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阅读的开始,是学生由一篇走向一类阅读、由课内走向课外阅读的开始。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的应该成为学生由一篇文章阅读到一类文章阅读、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支点,让学生学会有方法的阅读,大量阅读,走进更广阔的阅读世界。

(一)横向延展

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群文中的一篇,发现议题,并形成初步认识,这只是基础和铺垫。其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横向迁移,进行多篇阅读,并在群文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掌握学习方法与阅读策略,形成能力。在“领略古诗以动衬静的妙用”群文阅读教学中,笔者根据文本呈现的结构,十分注重议题的发现、形成与横向延展。如图:

学生在获得以动衬静的阅读策略后,进行小组合作阅读实践,找出与“一”相同的地方,探究与“一”不同的地方,并从中体悟以动衬静的妙用,最后由三首古诗拓展到一类古诗的阅读,实现由学习一篇到学习一类的阅读目标。议题也在逐步地发现、验证、提炼、统整中得以落实,并形成共识。

(二)纵向深入

同一组群文阅读的切入点很多,角度不同,达成议题的共识也不同,达成的目标任务自然不同。群文阅读时,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知,这样才会形成比较综合的多元认知,实现群文组合的最大价值。

在“领略古诗以动衬静的妙用”群文阅读教学结课时,教师组织学生探讨:除了领略以动衬静的妙用外,还可以确定哪些议题,帮助我们探究,形成不同的共识。经过归纳、梳理,最后师生形成拓展任务:(1)探寻王维其他类别的诗,如边塞诗、送别诗等,进行分组阅读,领略王维诗的意境与风格;(2)继续品读其他山水诗,进一步领略山水诗以动衬静的妙用。

如果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那群文阅读课教学就是一根拐棍,它架起了一篇课文学习与一群文章阅读的桥梁,疏通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渠道。也只有这样,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形成的议题共识才更深刻,更具生命力。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一节课的群文阅读教学不可能穷尽群文文本所有的秘妙与价值,面面俱到。对于目标而言,一定要紧扣议题,学会舍弃,关注重点,突破难点;对于教材而言,一定要围绕议题选有价值的“点”,独具匠心组合课文;对于教学方式而言,一定要让读、让学,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材料中主动发现、感悟,形成共识……若找准群文阅读议题这个“支点”,相信必会撬起群文阅读的别样风景。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议题教学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议题一:自行车所面临的变革与挑战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