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在高职《饮料工艺学》教学中的改革探讨
2015-09-10李翔
李翔
摘 要: 高职教学目的比较明确,强调课堂的有效性及教学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下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有效性很难保障。《饮料工艺学》是一门强调实践性的课程,传统理论灌输教学模式并不适用。本文针对项目教学在高职《饮料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分析和研究,分析了《饮料工艺学》的课程性质和背景,并以此为依据探阿讨了本门课程的项目教学方法。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应用于《饮料工艺学》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饮料工艺的各项技能。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软饮料工艺学》 教学改革
高职《饮料工艺学》以培养饮料加工岗位实际操作人员为主要目的,随着饮料工业技术及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新型技术类人员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对技术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及职业素养有较高的要求。传统学科体系式的《饮料工艺学》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体系的完善,为学生灌输的是各种理论知识,但是学生掌握了知识点并不一定能较好地形成技能,技能必须通过实践训练掌握[1]。传统教学方法虽然有实践操作环节,但是与所学知识点的衔接并不紧密。因此,高职《饮料工艺学》教学改革显得非常重要。
1.课程背景
《饮料加工技术》是以水、果品蔬菜、动植物蛋白等为原料,经合理的配方设计,按照不同种类饮料的生产工艺技术要求、相关的产品检测、产品卫生及标准,通过调配、过滤、均质、脱气(或碳酸化)、灭菌、灌装等工序后,生产出天然、营养、健康的果蔬汁饮料、蛋白饮料、碳酸饮料、固体饮料、瓶装饮用水、功能保健饮料、发酵饮料、茶饮料等饮料产品的应用科学。本门课程主要学习饮料相关的基础知识及加工工艺、操作及设备,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为学生将来从事饮料相关产业的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工作打好基础。
2.项目教学法课程设计
“项目教学法”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理论认为:知识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自主建构获得;学习是信息与知识、技能与行为、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长进;教育是满足长进需要的有意识、有系统、有组织的持续交流活动。项目教学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格局,把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转变为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的新教学模式[2]。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到饮料加工企业中参观实习,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项目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典型的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如饮料加工实训,注重“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重合同守信用意识,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3]。
采用“以工作过程(项目)”为导向,进行任务驱动,形成以典型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行动(工作)体系为框架”的教学模式。将原本的知识体系式的教学内容重组为五个教学模块:碳酸饮料加工、果蔬汁饮料的加工、蛋白饮料的加工、茶饮料的加工、包装饮用水的加工。在每个模块中均明确了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在这五个模块中,贯穿饮料加工企业人才需求岗位要求,针对饮料工业企业设备清洗、原料前处理、水处理、物料调配、物料均质和脱气、物料杀菌、物料灌装与封口、饮料后杀菌等岗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并结合实验室设备设计教学项目及工作任务,按教学项目分阶段展开教学活动,例如色素香精的调配、果汁饮料、调味饮料、茶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加工实训等。然后结合生产实际,到饮料工厂参观生产实习,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引入实际实验室设备操作,强化操作技能训练。
3.结语
项目教学的《饮料工艺学》的教学效果表明,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大部分能够掌握饮料生产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通过小组自行解决项目工作任务,掌握各类香型、色泽的饮料设计方法及各种饮料加工工艺、工序、技术要点,对饮料生产质量管理也有直观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李芳,葛亮,杨清香,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饮料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农产品加工,(05):79-81.
[2]沈会平.项目教学法在食品工艺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5,14:332-346.
[3]程有娥.浅谈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08: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