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学与科研相协同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5-09-10姚行艳李川刘传文
姚行艳 李川 刘传文
摘 要: 针对教学研究型高校,探索教学和科研相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建立教科系统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做出有益探索和实践,对于教学研究型高校开展教科协同的人才培养具有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教学 科研 大学生人才培养
现代化大学建设既需要一流的教学质量,又需要一流的科研水平。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协同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大学的重要工作之一。
2012年,国家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科协同创新的新思路,进一步加强教学与科研之间的融合。坚持教科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方略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科学研究人才、立足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虽然教科相协同发展的思路在一些高校已经实行,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对于占有很大比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如何将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有待深入研究。
一、高校教学与科研互促的现状及问题
作为高校两个重要的工作职能,教学与科研既相对独立,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密不可分。教学和科研是高校两个最基本职能,是影响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目前高校科教存在脱节现象。
一方面,高校教学方式保持在教师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听讲、完成作业的灌输式教育,只要学生考试达到一定的积分就可以顺利毕业。这种模式下的教育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实践和创新的机会,有的学生到完成学业的时候都没有弄清楚科学研究是什么,更谈不上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
另一方面,在体制激励下,部分高校教师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科学研究,并取得丰富的成果,但没有将其应用于教学,为教学服务。评价科研成果的指标除了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外,是否为教学带来新的生命力是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
二、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教学与科研互动
教学是科研的基础,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一定的专业知识、培养基本的科研素质,获得基本的科研技能,才能更好地进行研究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说,科研是教学成果的转化,只有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创新,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在大学生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知识研究性及应用性,而不仅是知识的灌输。因此,合理设置研究性前沿课程,根据需要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处理好课程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增设一些科学研究型及创新性课程。
同时,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是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过程,尤其创新能力培养更重要,更能增强学生创新积极性及学习主动性。
2.科研反哺教学
教师需要转变大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消化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科研融入教学过程,将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内容更新,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
将科研过程中积累的丰富案例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把实验室里面的仪器设备作为教学原型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演练,特别对于理解较困难的理论性专业知识会更容易吸收,充分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达到课堂互动的作用,同时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
另外,将科研研究过程中的试验引入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可以将科学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创新性新理论引入课堂,填补教学内容新理论的空白,为解决难题提供一条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冯鑫,李川.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学与科研相协同的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信息,2014,15:003.
[2]杨慧.协同创新,以科技体制改革推动高校创新能力的提升[J].理论界,2014,2:159-160.
[3]余建潮.构建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5(5):53-55.
[4]王学生,惠虎,潘家祯.本科教学与科研双向互动机制的探讨[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7,5(001):1-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重庆市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jg143015)、重庆工商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4YJG0101)和重庆工商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3025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