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电子错题集”,提高复习有效性

2015-09-10马洪春

中学生物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有效性

马洪春

摘 要 根据三年的教学实践,对教师“电子错题集”的建立及其在高中生物复习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 电子错题集 生物复习 教学有效性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在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烦恼:对反复练习的习题,学生仍会犯错,而且栽倒在同一个错误上。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怨言:题目做了这么多,做错的题目也及时订正了,但稍有变化还是不会做。稍稍关注一下高考状元的学习经验,发现“错题本”是常用“法宝”。为此,笔者所在学校为每位学生准备了各学科的错题“积累本”,错题积累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作业。教师会进行定期批阅,藉此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错题积累和反思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自己则借助Word软件,将平时教学和学生的各种作业、练习及考试中等遇到的典型错题,按高中生物知识单元分别整理,按时间顺序积累,形成不同专题的生物错题集。与学生普遍采用的“手抄错题集”相比,教师“电子错题集”具有应用更便捷、易保存、易修改、更系统等优点。经过连续三年的高三复习教学,笔者的“电子错题集”已初具规模,用起来也更得心应手,为提高高三复习的有效性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1 教师电子错题集的作用

1.1 给学生起个榜样作用

错题在学习中非常常见,特别是高三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解题是每天的必修课,因而随之产生的错题量也相当惊人。教师要求每一位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本”,这样无疑给学生增加了负担。尤其是学习习惯差、成绩差的学生每天做错的题更多,这些学生思想上有抵触,时间上难安排。为了督促学生及时建立自己的“错题本”,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从一开始就和学生同步,扎扎实实地把错题集编好,同时告诉学生你是编写自己的错题,而教师是编写全班同学的错题,让学生了解教师的工作量和一片苦心。教师对错题的整理过程是一次独特的“师生交流”机会,可以避免出现“教”与“学”的脱离现象,更为后续教学进行深入的师生沟通,提供了重要渠道。

1.2 给学生的指导作用

错题集如何建立,是一件挺复杂的事情。许多学生往往认为错题集只是抄抄错题而已,很简单。学生在错题管理的行为上,大多停留在订正、抄写等初级阶段,而错题分类、归因等较高一级的策略没有展开。由此导致的后果是整理过程中的费时费力,使学生对错题管理的热情不高,最后使错题的整理与再利用严重脱节,事倍功半。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错题集”对学生进行指导,强化归因意识,规范学生的错题集编写,促使学生监控并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

1.3 给学生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高三生物教学中错题资源随处可见,如果教师能做个有心人,将教学中、作业中、考试中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习题进行积累。这些资源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环节,也是复习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有助于避免“教”与“学”的盲目性,从而提高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外,借助错题的积累和反思,教师会更多地关注来自学生的个性化信息,更多地关注学生对错题的自我分析,并有意识地加强课内外的师生互动交流,而这是取得生物复习教学高效和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

1.4 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教师的教育监控能力是21世纪教师能力中最重要的成份。教师通过“电子错题集”的建立和整理,对自身的教学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和自我强化,从而较快地提升对自身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解题析题能力,培养自我教育意识和问题意识,养成关于自我批判的作风和深刻思考问题的习惯。这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教师以此为抓手,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功底、教学科研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

2 教师电子错题集的建构

2.1 用不同的文件夹代替错题集目录结构

首先以一轮教学为周期建立一个名称为“××届学生生物错题集”的大文件夹,然后根据现行浙江省高中生物教材和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在这个大文件夹下建立6个名称分别为细胞、代谢、调节、遗传变异、生态、实验的小文件夹(这也是二轮复习时6个大的专题),再在每个小文件夹下,建立相应知识专题的文档文件,如“遗传变异”文件夹下有遗传的分子基础、孟德尔定律、伴性遗传与遗传病、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遗传综合;在“实验”文件夹下有教材实验、实验设计与分析、实验综合等文档。在同一个文档中,客观性试题放前面,主观性试题放后面。当出现同一专题内跨章节的知识综合习题时,可放入该专题的综合文档,若出现跨专题的知识综合习题时,可同时放入相关的不同的文件夹。有了这些不同名称的文件夹和文档,可保证后续的错题归档更便利和更便于查找。

2.2 错题整理的组成要素

一个错题的整理至少应有如下几大组成要素:错题题目(含时间、出处)、正确答案、错答、错因、解析、反思拓展。

错题选择:选择什么样的错题更好呢?不能只要遇到错题就积累,这样做的工作量太大,也没有必要。教师可在某次作业、练习或重要考试后,选择学生错误率较高、出错较典型、题型及解法上具有典型性的习题。

错答统计:若错题为客观题,可通过网上阅卷、机读卡阅卷统计数据或手工抽样统计等方法,统计出该客观题的难度、典型选项的错选率或错选人数。若错题为主观题,尽量统计出该小题的平均得分、典型错答等,有时可借助数码相机或扫描仪,将学生的答题情况直接拍摄成图像保存下来。这是难得的第一手错题资料,是进行错题反思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错因分析:通过个别学生访谈、查看学生的错题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等渠道,再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归类。一般可将学生的常见生物解题错因,分成审题不到位、答题不规范、知识漏洞、思维缺陷等四个方面。

反思延伸:教师对错题的反思不能“就题论题”,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可随着后续教学、同类习题的积累、知识点的深入辨析等方式不断反思拓展,小结该类习题的特点、解法、教法建议等,为后续教学提供建议或参考。这是错题整理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教师对错题进行一段时间的反思后逐步添加、修正并丰富起来。常见的反思延伸内容如:知识延伸、解题策略指导、后续教学强调、变式习题举例等。

例:(2014·重庆理综)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 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 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 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答案:B。

错答统计:本题是二模前一次理综训练中的一道选择题,实测难度系数0.43,其中51%学生错选C。

错因:学生的基础不牢和审题错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弱。学生在审题时对题干中的关键词“特有的基因”五个字的理解不到位。

解析:本题考查了神经冲动传递过程中递质释放的原理,结合题目所给信息,意在考查学生信息提取与知识迁移能力。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神经元中的能量也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选项正确;对于一个个体,各种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B选项错误;由题目可知,囊泡运输相关的特定蛋白质能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故能决定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C选项正确;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D选项正确。

知识拓展:囊泡运输。

囊泡是由单层膜所包裹的膜性结构,从几十纳米到数百纳米不等,主要司职细胞内不同膜性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运输,称之为囊泡运输。

囊泡运输调控机制是指某些分子与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而是依赖围绕在细胞膜周围的囊泡进行传递运输。囊泡通过与目标细胞膜融合,在神经细胞指令下可精确控制荷尔蒙、生物酶、神经递质等分子传递的恰当时间与位置。囊泡运输研究领域先后于1974年、1985年、1999年和2013年收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囊泡运输是所有细胞都具有的物质运输方式,神经细胞在囊泡运输研究中最具代表性,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内存在着一种特殊类型的囊泡(突触囊泡),它参与了神经递质的释放。

变式训练:科学家在研究细胞内囊泡运输过程中,发现囊泡膜和靶膜上都存在自身的识别蛋白,只有二者相互识别并特异性结合后方可实现囊泡和靶膜的融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膜之间的囊泡运输时需要消耗能量

B. 囊泡运输说明细胞内的生物膜之间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C. 细胞中能形成囊泡的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等

D. 一个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可与细胞膜融合的囊泡,也可与其他细胞器膜融合

3 电子错题集在复习中的应用

教师整理错题的过程即是强化记忆、归纳分析的过程,整理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今后让学生少犯错误,也使自己在复习教学中更有针对性。

3.1 定期翻看

错题集建立以后,教师要充分利用,定期翻看。翻看的时间间隔由教师自己决定,比如一周、两周、每次考试命题、进行相应内容的备课时等。尤其当进行各种考试命题或相应专题复习课备课时,教师应该翻阅一下相应知识点的错题集。典型错题要常引用为课中的教学素材,或进行适当改编形成变式题进行再测试,可较好地提高学生对错题的“免疫力”,提高生物教与学的成效。

3.2 适时优化和拓展

翻看错题集或建立新的错题时,教师有必要对错题按错因、知识点、解法等方面的特点进行重新组合,调整错题的排列顺序,将一些原来显得“零碎”的单个错题联结成错题题组,并适时增删同类或变式习题,修正补充“错因分析”“教学建议”等内容,达到优化“错题集”的目的。这样可使错题集的结构越来越合理、变得更加系统和有序,其应用价值也会越来越大。错题资源主要来自所任教学生作业、平时练习测试、课堂教学中的各种错题,建立错题集的来源应在此基础上适当拓展,尤其要重点关注的是历届高考生物试题的“再练习”和相关报刊杂志中的高考试题阅卷或点评文章,及时比对分析自己任教学生对同一习题的答题情况,这种分析对学生提高生物应试能力更有启迪作用。

3.3 及时应用

收集错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下次不犯同样的错误,或更大幅度地减少类似错误的发生。错题出现后,过一段时间教师再以原题或变式题的形式应用一次,然后再统计一下学生的出错率和错因,并记录下来,对学生起到适时强化和巩固的目的。

4 反思

4.1 对教师的能力和精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师平时要花很多的时间及时整理学生的错题,如能把往届学生的错题进行整理,将会成为难得的校本资源。对不同的错题,教师应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对全班错误率40%以下的题目可采用个别辅导;对全班错误率达到40%~59%的题目可采用集体分析;当出现较普遍错误时(全班错误率>60%),教师需反思、调整教学策略。另外,教师还要按一定的周期整理错题库的内容,精心设计练习题进行反馈性训练,这些都需要教师花费极大的时间与精力。

4.2 善于从错题集中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之处,从而改进教学方法,确定今后教学的侧重点

教师细心地把每次学生作业、练习、测试活动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关键性错题,集中在一起,进行分类建档储存,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再观察练习、再反思巩固,为高三复习中特别是二轮复习中能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依据。

英国心理学家贝布里恩说过:差错人皆有之,而作为教师,不对学生的错误加以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建立“错题本”,“善待”“严逮”学生的错误,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可以变“废”为“宝”,让“错误”美丽起来。尤其是“电子错题集”的建立,是提高复习有效性,达到轻负高质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教学有效性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